文◎陳瑞生 陳相銀
北京三和藥業有限公司加入傳統中醫藥欄目已經兩年了,作為傳承傳統中醫藥文化系列活動的5家核心企業成員之一,我們深知弘揚傳統中醫藥文化的意義重大。同時,也深感肩負著在傳承傳統中醫藥文化實踐中應有所作為、有所創新、有所提高的重要責任。
本著這一理念,我們積極參加北京中醫藥學會、《首都醫藥》雜志社聯合舉辦的弘揚傳統中醫藥文化的各項活動。2011年,北京三和藥業有限公司參加了 “傳統中藥飲片生產示范基地”成立大會,以及 “傳統中藥飲片生產示范基地”揭牌儀式。通過這兩次活動,我們深刻認識到,在生產實踐中,要認真按照傳統中藥理論的方法及工藝進行生產,選用道地藥材,嚴格或高于執行現行藥典及生產規范標準進行生產,在行業中起到引領和示范作用。
2011年7月,北京中醫藥學會、《首都醫藥》雜志社在河北省安國市共同舉辦了“參觀安國藥材市場與中藥材種植基地暨中藥材鑒別”專家指導活動。通過此次活動,我們對中藥植物的特點、性狀有了更深的了解,有益于我們更好地掌握中藥理論知識,提高了我們對中藥材的鑒別能力。
2011年11月,北京中醫藥學會、《首都醫藥》雜志社在阿膠原產地山東省聊城市東阿縣舉辦了“阿膠炮制工藝參觀與真假鑒別”活動。通過此次活動,我們增加了對市場上假劣阿膠藥材以次充好現狀及手法的了解,同時進一步感受到了祖國中醫藥傳統文化的博大和精深。

▲北京三和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瑞生(右二)、總經理陳相銀(右四)在傳統中藥飲片生產示范基地成立大會上與中藥專家、領導合影
在此基礎上,北京三和藥業有限公司積極進行實踐和探索,分別對山楂、檳榔、五加皮、桂皮、浮萍、大皂角、山慈菇、青果、綿萆薢、菊花和八角茴香這些品種進行真偽鑒別、傳統炮制和混亂品種鑒別等方面的實踐活動。從采購到生產加工,我們認真遵循傳統的中藥飲片生產加工工藝,按照中藥材所具有的雙重性、藥用性與商品性,中藥材規格劃分方法及中藥材習慣上的歸屬,進行逐步逐層次的分解。在生產質量管理上,加大了生產設備及檢驗中心的資金投入以及對在崗人員進行實際操作規范化的培訓,完善生產管理流程和質量管理體系。同時,北京三和藥業有限公司本著“盡天職而出珍品,恃藥律以保民生”的生產經營理念,與浙江縉云中藥材公司合作,在浙江省麗水市縉云縣建立了“浙八味”種植基地。我們深知,在傳承的基礎上必須有所作為,有所創新,有所提高。我們與中央民族大學中國少數民族傳統醫學研究院聯合開發傳統中藥飲片“山甲珠”品種的深加工項目,經醫學研究院上報國家科委立項,已被列入國家“985”工程。
通過這一系列的實踐活動,我們的飲片產品質量有了穩步提高。在此基礎上,我們從傳統中醫藥理論上進行總結研究,并在《首都醫藥》雜志上發表了《大皂角的鑒別》、《山慈菇與光慈菇的鑒別》、《青果與西青果的鑒別》、《八角茴香的鑒別》等共11篇文章,努力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在新的一年里,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我們將始終不放松、不懈怠。不管市場競爭多么激烈,生產成本如何高漲,我們依然堅持在生產過程中,實現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炮制經驗與炮制規范相結合,為弘揚傳統中醫藥文化,提高中藥飲片質量做出我們的貢獻,真正發揮“傳統中藥飲片生產示范基地”的示范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