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立勃
新疆是個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地方,每個民族中都有一批優(yōu)秀的作家。阿拉提·阿斯木是維吾爾族中一個有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我第一個認識的維吾爾族作家。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還在當時一個叫《天山》的文學雜志當編輯時,就看到了他寫的小說知道了他的名字。當時我剛剛三十歲,他三十歲還不到,同屬于那個年代的有志于文學創(chuàng)作的一批青年作家群。盡管他是生活在伊犁河谷,我工作在烏魯木齊,平常并沒有什么更多的機會交往,但卻一直在心里邊對他很關注。遇到開什么筆會或者舉辦什么文學活動,總是不會放過暢談暢飲的機會。從來沒有覺得他是個維吾爾作家而有一點生分。其實對他的族別身份也一直沒有在意過,大家生活在同一塊土地上,都喝著天山上的雪水長大,又有著共同的文學追求和理想,這么多因素融合在一起,沒法不讓彼此的心靈相通情意深厚,成為真誠的兄弟和朋友。文人交往文人相親,全是因為對文學的喜愛和追求。那個年代結識的許多文友,到了如今還能繼續(xù)來往的已經所剩無幾。多數因為再寫不出東西,自然從文學隊伍中退出,做起了別的事情。就算心里還能記著名字,卻不再有半點聯系。
經歷了差不多三十年的風風雨雨,還能和阿拉提·阿斯木繼續(xù)著一份難得的友情,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這么些年來,一直在文學的道路上堅持向前行走,不管世事如何變化,對文學的那份癡情從來沒有改變過。有一段日子,他曾做官做到了某個城市的市委副書記。他的文化素養(yǎng)和出色的雙語運用能力,預示著他會在仕途上有著讓許多人羨慕的未來。但他最終還是放棄了那個可以帶來更多實惠好處的位置,在別人不能理解的目光中,回到了生養(yǎng)他的故鄉(xiāng)家園,重新拿起了筆投入了文學創(chuàng)作。這以前他寫小說是用漢語寫的,維吾爾族文化給他的文學滋養(yǎng),讓他的小說與別的漢語小說有了明顯的不一樣。從敘事的方式和題材的選擇上,都帶給了眾多的漢語讀者們一種新鮮感和驚喜。本來他是可以一直這么寫下去,并確立他在新疆文學中的地位。但他的骨子里畢竟里流著維吾爾人的血,因為語言的原因,他用漢語寫的小說很少能被本民族的同胞閱讀,這讓他有一種說不出的內疚和痛苦。于是重新回到安靜的書房后,繼續(xù)漢語創(chuàng)作的同時,也開始用他的維吾爾母語去寫他的小說。通過漢語他讀到了大量的當代的世界和中國的文學經典,從中得到熏陶和啟示,讓他對文學的形式和內容有了深刻的理解,以及用漢語創(chuàng)作小說得到文學的磨練,使得他的文學表現力達到了相當高的程度。從一個印刷工人到一個市委副書記的人生之路,又讓他看到了太多的悲歡離合,感受到了太多的愛恨情仇,不自覺地在他的腦海中日積月累了大量的豐富的文學素材的礦藏。聚集了多年的能量在短短幾年里得到了充分地釋放,阿拉提·阿斯木用維語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一部接一部地問世了。他很快地就得到了維吾爾族作家和學者的認可,進入了當代維吾爾重要作家的行列,他的作品也成了天山南北書店里的暢銷書。從此,新疆文學的多樣性豐富性,因為他的創(chuàng)作和作品,又有了一個讓人興奮的亮點。我看不懂他用維語寫的小說,不知道他寫得怎么樣。但我還是想肯定地的說,它們一定是非常優(yōu)秀的。這個結論是他用漢語寫的小說告訴我的。每次我在讀他的小說時,都會邊讀邊充滿感慨,一個維吾爾人是如何能把漢語運用到如此完美的地步。那種細微差別地準確描繪,那種恰到好處的分寸感的把握,是許多漢族作家們都難以達到的。但在他這里都被奇妙地畫上了一個圓潤的句號。一個人能用漢語寫出這樣精美之作的少數民族作家,當他在用自己的母語寫作時,自然會讓作品更加富有力度和深度。雖然天底下的不管什么時代什么人寫的小說,在確定其品質時會有一個共同的尺度,但鮮明的個性和風格仍然是每個作家存在的理由。讀阿拉提·阿斯木的小說,不管是短篇中篇和長篇,都會發(fā)現它們的與眾不同。從它那純粹的漢語言呈現的場景狀態(tài)中,邊疆廣闊土地上的一股雄渾的氣息,像是從天山上奔騰而下的雪水河,帶給我們心靈澆灌滋潤的同時,還會帶給我們強有力的精神沖擊。同時小說透出的智慧的思考和詩意的情懷,讓維吾爾民族文化的內在精神氣質,得到了生動形象的體現和張揚。阿拉提·阿斯木的小說很少去寫發(fā)生在久遠歷史中的故事,選擇的題材直指當下生活的各個層面,他從不回避社會沖突的焦點和生存的艱難困惑。人性深層的善與惡及愛與恨,在他的筆下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一個作家對生活的洞察力和和想象力,讓他總是能找到最合適的細節(jié)和情節(jié),讓寓意和情緒得到充分的表達。他的小說很少會有一個完整的故事和一連串的緊扣人心的懸念,但卻仍然具有磁鐵般的吸引力,讓人只要讀上幾行,就會再也不肯放下,就會一直把它讀完。具有鮮明性格的人物行為對話和心理活動,讓每一個小說人物活靈活現血肉豐滿。機智幽默的富有節(jié)奏性的對各種事物進程的敘述語調,讓生活的復雜性得到了直接有力的再現。不時插入的絕妙精彩的旁白和評點,讓故事內在的意義有了多重拓展。正是以上這些豐富多樣的文學元素,構成了阿拉提·阿斯木小說的獨特的敘事方式,形成了他和別人不一樣的文學風格。其實我們寫小說一直在追求的不是說比別人寫得好,而是一直在努力的就是能怎么樣和別人不一樣。而這種不一樣,阿拉提·阿斯木不但做到了,還做得很出色。就憑一點,就應該向他表示敬意和祝賀。期待并相信他將會很快寫出更多更好的新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