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保,羅永鋒
( 貴州民族大學理學院,貴州貴陽 550025)
能源短缺和環境污染已經成為制約人類社會發展的主要問題[1],依據《BP世界能源統計》,截至2009年底,全球石油探明儲量達13331億桶,以2009年的年開采速度計算,可開采45.7年。以同樣的方式計算,現有天然氣儲量能滿足62.8年的開采,而煤炭儲量可生產119年。而化石能源不僅對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帶來嚴重的污染(如CO2的大量排放造成的溫室效應,SO2造成的酸雨現象等),并且由于這種能源的逐漸匱乏,必將成為未來社會的潛在危機。因此尋找一種新的可再生能源來代替化石能源是解決當今社會能源問題的首要任務,而生物質能就是目前比較理想的選擇之一。“三農”問題是關系我國經濟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性問題,關系著8億農村居民和1億農民工的發展需要和切身利益[2]。開發利用生物質能不僅能解決我國能源問題而且還有利于解決我國“三農”問題。人類長久以來已經習慣了使用化石能源,要使生物質能得到開發利用不僅要用現代高新技術,而且還要改變人類對能源的消費認識,使人類認識生物質能并自覺倡導開發利用生物質能。[3]
生物質是指利用大氣、水、土地等通過光合作用而產生的可再生和可循環的各種有機物質。從廣義上說,生物質包括所有的植物、微生物以及以植物、微生物為食物的動物及其生產的廢棄物。有代表性的生物質如農作物、農作物廢棄物、木材、木材廢棄物和動及其物糞便等。從狹義上說,生物質主要是指農林業生產過程中除糧食、果實以外的秸稈、樹木等木質纖維素、農產品加工業下腳料、農林廢棄物及畜牧業生產過程中的禽畜糞便和廢棄物等物質。生物質能是一種以生物質為載體的能量,是一種清潔能源,它一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能源,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氣,居于世界能源消費總量的第4位,在整個能源系統中占有重要的地位[3]。生物質能是唯一可再生的碳源,并可轉化成常規的固態、液態和氣態燃料,是解決未來能源危機的最有潛力的能源之一[4]。
生物質能作為人類最早利用的能源之一,也是當今社會四大能源之一,它具有以下特點[4]:①可再生性。生物質能來源于太陽能,是太陽能的一種表現形式,只要太陽能還存在,那么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就不會停止,生物質能就永遠不會枯竭。②生物質能在燃燒的過程中,對環境污染危害很小。生物質資源的硫含量、氮含量都很低,同時灰分含量也很小,燃燒后硫和氮的氧化物均比化石燃料少得多。③豐富性。生物質資源種類繁多,分布十分廣泛,經光合作用生成的生物質中含有固定碳,全球植物因光合作用可固定的太陽能每年可達2×1011噸碳,含有能量約為3×1021J,相當于全球耗能的十多倍[4]。在當前全球能源消耗中,生物質能約占總量的14%,到21世紀后期,預計可達40%[5]。④可替代性。生物質能不同于常規的化石能源,是一種可替代化石能源轉化成固態、液態和氣態燃料以及其他化工原料或者產品的碳資源[6]。⑤生物質能揮發組分高,易燃。在400℃左右的溫度下,生物質能源大部分揮發組分可釋出,將其轉化為氣體燃料比較容易實現[7]。并且其著火點低,容易燃燒。⑥分散性。除規模化種植的作物及大型工廠、農場的廢棄物生物質原料外,生物質資源的分布極為分散。對生物質進行分散處理與利用則加大了生物質轉化的成本,如果把生物質資源集中處理又加大了運輸的成本,這就是目前生物質能源不能成為能源系統的主流的原因。
一般來講,生物質能利用技術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如圖1):直接燃燒技術,物化轉換技術,生化轉換技術[8]。
生物質燃燒技術是傳統的能源轉化形式,是人類對能源的最早利用。生物質燃燒所產生的能源可應用于炊事、室內取暖、工業過程、區域供熱、發電及熱電聯產等領域。直接燃燒大致可分為爐灶燃燒、鍋爐燃燒、垃圾焚燒和固型燃料燃燒四種情況。爐灶燃燒是生物質能最原始的利用方法,也是我國目前生物質能利用的主要方法,效率很低,利用率只有10% ~15%左右;鍋爐燃燒采用現代化鍋爐技術,效率高且可實現工業化生產;垃圾焚燒就是采用鍋爐技術處理垃圾。早在1979年,美國就開始采用垃圾直接燃燒發電,發電的總裝機容量超過10000 MW,單機容量達 10~25 MW[9];固型燃料燃燒是把生物質固化成型后再采用傳統的燃煤設備燃用,此法可縮小生物質原料體積,大大增加燃料的能量密度,以提高利用效率。

圖1 生物能轉化技術
物化轉換又稱熱化學轉化,包括三種技術[10],一是干餾;二是氣化制生物質燃氣;三是生物質液化。干餾、氣化和液化三種工藝分別以生產木炭,生產燃氣和生產熱解油為目的。干餾技術同時生產生物質炭和燃氣,可以把能最密度低的生物質轉化為熱值較高的固定炭和氣,但其利用率較低,且只適用于木質生物質的特殊利用。生物質熱解氣化是通過生物質機體中的大分子結構在高溫下分解、斷裂或重整產生輕質可燃氣體燃料,不僅有效提高了利用效率,而且用途廣泛,但氣化系統復雜,生成的燃氣必須有配套的利用設施。生物質液化技術是通過熱化學方法將固體生物質轉化為液體燃料的技術,它的主要優點是可以把生物質制成油品燃料,作為石油產品替代品,用途和附加值大大提高,主要缺點是技術復雜,目前的成本仍然太高。
生化轉換技術利用生物化學過程將生物質原料轉變為優質氣態或液態燃料,根據工藝過程主要可分為兩類:一是厭氧發酵。生物質在厭氧條件下經過多種厭氧和兼性厭氧的微生物的協同作用生成沼氣、消化液和消化污泥,該過程就被稱為厭氧發酵或沼氣發酵。它提供的能源形式是沼氣甲烷,非常潔凈,具有顯著環保效益。二是特種酶技術,利用生物技術把生物質發酵轉化為乙醇,以制取液體燃料。利用這種技術可以使生物質轉化為清潔燃料,其用途大為拓寬,效率明顯提高,但轉換速度太慢,投資較大,成本相對較高。
貴州是我國乃至世界亞熱帶錐狀喀斯特分布面積最大、發育最強烈的一個高原山區。根據貴州省(2006~2050年)喀斯特石漠化和小流域綜合防治規劃,貴州省現有200萬hm2宜林荒山荒地,在喀斯特地貌的山區種植小油桐、黃連木、光皮樹、烏桕、續隨子、油桐、蓖麻、甘蔗、木薯、甘薯、芭蕉芋等能源植物資源,對推動山區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實現能源農業、能源林業產業化,生物質能源及其他農業廢棄物十分豐富,開發應用基礎好[11,12]。
貴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區,由于地質原因,農作物的生長受到制約,但適宜種植麻風樹。所種植的麻風樹其果實的品質和產量都優于其他地區。貴州適宜種植麻風樹的區域主要是羅甸縣、望謨縣、冊亨縣、貞豐縣、興義市、安龍縣、晴隆縣、關嶺縣,其發展的面積可達20萬hm2。此外,興仁縣、普安縣、荔波縣、從江縣、榕江縣等的部分鄉鎮亦可適度種植,其發展面積亦可達20萬hm2。種植此面積的麻風樹可用以生產30萬噸生物柴油,并能形成麻風樹產業鏈,年綜合產值在20億元以上,可在貴州干熱河谷地區形成新的支柱產業。在《黔西南自治州“十一五”科技扶貧發展規劃》中,將麻風樹基地建設列為“十一五”重點產業項目優先進行開發,已完成了麻風樹基地建設總體規劃,從2004年以來,積極培植麻風樹資源,已建立種苗基地20 hm2,營建麻風樹原料林2000 hm2。麻風樹生長迅速,生命力強,是目前已知最速生的高效樹種之一。麻風樹人工栽培條件下3年可以結果,5年進入盛果期,可以采收至第30年,收獲期長達26年以上,且產量逐年上升。野生麻風樹的干果產量為300 kg~800 kg/畝,平均產量約660 kg/畝,可提取加工生物柴油180~270 kg。貴州氣候溫和濕潤,相對濕度大,云霧和陰雨日多,冬季無嚴寒,利于冬油菜生長。加之溫、光、水、熱條件優越,油菜生長水平較高,耕作制度以兩熟制為主。冬油菜的種植,僅利用冬閑季節耕種不影響其他糧食作物的生產,不與其他糧食作物爭地。相反,種植油菜后的土壤不僅不消耗地力,秸稈還田后還可增加肥力。全省80余個縣、市、區均有栽培,近三年的油菜籽產量分別為74萬噸、76萬噸和80萬噸,其產量位居全國第 7 位[12-14]。
隨著資源和環境矛盾的日趨緊張,國際石油價格的不斷攀升,發展我國生物質能產業的呼聲越來越高。貴州省自2000年以來就開始關注并積極推動農村沼氣、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資源發掘及技術研發工作。如今又向生物質能發電領域發展。
(1)農村沼氣
貴州省農村能源消耗主要是依靠小煤礦和薪柴、秸稈。發展農村沼氣工程,是解決農村能源和改善生態環境的一項有力措施。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農村人口的增長,以及國家現有人口天保林工程、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建設的實施和國家煤炭行業關井壓產政策的推行,貴州缺煤少柴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大力發展農村沼氣,補充農村能源是解決農村用能問題的重要舉措。
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貴州省開始發展農村沼氣,“十五”新增農村沼氣池64萬口,既保護了生態,又實現了經濟可持續發展。“十一五”期間,貴州每年新增1億元資金,每年新建農村沼氣池20萬口[12]。貴州省農村沼氣工程建設應作為代煤、代柴清潔能源、推進生態建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一項戰略性措施來抓,要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相結合。以形成顯著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貴州省大中型沼氣工程建設項目于2007年啟動以來,根據省內畜牧業的發展現狀及不同劃分標準推行了各類沼氣工程項目。截止2010年底,共完成200~300 m3的常溫發酵大中型沼氣工程項目272個,總投資5700萬元;2009年中央新增國債沼氣項目安排我省大中型沼氣工程46個(含一個秸稈沼氣工程),中央投資6635萬元;2010年中央預算內沼氣項目安排我省大中型沼氣工程34個(含一個秸稈沼氣工程),中央投資4419萬元。另外,根據我省養殖場養殖規模發展現狀,從2007年以來,利用省級財政資金安排修建大中型沼氣工程15個,投資2100萬元[15]。
(2)燃料乙醇
上世紀八十年代,由于白酒行業的發展,貴州在一些地方投資發展小型酒精廠,主要生產食用酒精用于新法白酒生產,基本是以銷定產,規模較小,全省酒精生產規模不超過2 t。貴州可以作為燃料乙醇生產的主要原料是玉米和馬鈴薯。貴州玉米生產平均畝產僅300多公斤。個別土地也可達700公斤/畝水平,但產量極不穩定。按照1噸乙醇需要3噸以上玉米原料計,貴州利用玉米原料發展燃料乙醇不具優勢[14]。
貴州全省常年種植馬鈴薯的面積達21萬公頃左右,總產量360余萬噸。畢節地區2006年全區馬鈴薯總產量314萬噸。其中脫毒薯種植面積5萬公頃,平均單產21噸以上[16]。利用馬鈴薯制取乙醇技術類同于利用玉米和木薯制取乙醇技術,同時利用原料中的淀粉質,通過糖化和發酵制取乙醇。貴州大學貴州省生化工程中心開展了利用馬鈴薯制取燃料乙醇技術研究。該中心確定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尋找培育適合的新菌種,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新菌種在進行實驗室試驗中,表現出了較好的性能。目前貴州大學貴州省生化工程中心只是提出了幾個綜合利用的開發方向,還沒有進行相關技術的開發研究。目前利用馬鈴薯制取乙醇的廢水污染物已有成熟的處理技術[15]。
(3)生物柴油
貴州生物柴油的發展才剛剛起步,目前有利用廢棄地溝油生產生物柴油500 t左右規模。利用麻風樹生產生物柴油還處于試驗室研究階段。麻瘋樹果生產生物柴油是貴州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貴州將麻瘋樹及其生物柴油生產列入“十一五”發展規劃并取得良好成績。黔西南州的望漠、冊亨等縣的干熱河谷地帶自然分布的小油桐面積達到3萬畝。2004年8月,貴州大學第一批生物柴油樣品從實驗室中制備得到;2005年12月底,貴州大學麻風樹生物柴油小規模中試裝置建設完成;2006年11月14日,金元集團控股的貴州中水能源發展有限公司與貴州大學舉行合作簽字儀式,雙方就1萬噸麻風樹生產生物柴油固相催化技術項目達成長期合作協議。2006年底,第一個年產一萬噸的生物柴油中試廠建成投產,為2008北京奧運贊助一桶油,為貴州增添一桶油,為國家貢獻一桶油的目標逐已一實現[14]。
(4)生物質能發電
2005年貴州首次修建生物質能電廠,武漢凱迪電力股份有限公司與昌宏集團分別投資3.6億元在安龍縣建設裝機容量為2×1.2萬千瓦、投資8億元在興義市建設裝機為3×3.5萬千瓦的兩座生物質能電廠[17]。2011年,武漢凱迪公司與貴州省松桃、三都、長順、獨山等15個縣簽署了生物質能源項目開發協議,簽約資金達200多億元。其中,2011年3月底,該公司在安龍縣投資3.6億元建設2×12 MW生物質能電廠,主要以水稻、玉米、小麥、油菜等農作物秸稈為原料,進行生物質能發電[18];2011年 4月該公司在錦屏縣投資2.5億元建成生物質1×30 MW電廠,該項目將于2012年建成投產,投產后年發電量約2億度,年創稅收約3800萬元,每年可消化農林廢棄物23萬噸左右,相當于每年節省標煤8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8萬噸[19];同時在德江縣投資3億元建設生物質能熱電廠選址工作。電廠建成后電廠容量2×30 MW,年均上網電量3.78億KWh,年供蒸汽80萬噸,年節約標準煤17萬噸[20]。2011年6月,安龍縣和武漢凱迪控股投資有限公司正式簽署了綜合性生物質能源項目合作框架協議,一個引領“綠色能源”開發、總投資57億元的大項目。擬投資人民幣6億元,建設2 MW×30 MW的生物質能熱電廠,以林業(刺槐)、農作物秸稈和林下灌木、采伐撫育剩余物為燃料,年需求量約為40萬噸,建成后年發電約3.3億度。2011年8月,武漢凱迪公司投資60億元的生物質能源綜合開發項目在三都縣塘州工業園開工。第一期動工建設的生物質發電廠,工程總投資6億元,擬建機組規模為2×30MW,利用當地農林廢棄物秸稈、稻殼等做燃料,進行發電和供熱。電廠建成后,年利用農林廢棄物達36萬噸左右,可實現年上網電量 4.32°[21]。并且在“十二五”期間,凱迪公司擬投資406億元在貴州省29個縣建設生物質發電等項目,并力爭“十二五”期間全部投產運營[22]。
(1)生物質資源分散,利用難度較大
生物質能資源與傳統能源相比較,具有分布分散、密度低、成分復雜、生產的周期性等劣勢,增加了生物質能開發的難度。貴州大都是喀斯特地形,分布面積廣,而且交通運輸不方便。
(2)技術不成熟,原料成本較高
化石能源成熟的利用技術是建立在200多年科研積累基礎之上的,而生物質能利用技術則發展時間不足20年,且國家投入力度小。并且生物質能源產業是一項多學科聯合的現代綜合性產業,產業鏈較長,涉及多項技術工程,生物質液體燃料近期主要是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未來主要技術是木質素和纖維素生產液體燃料。因此目前的科研技術對生物質能的轉化及利用還不夠成熟,且原料成本較高。就小油桐來說,經歷了近五年的研究,雖有規模化種植面積1.6萬hm2,但大面積產量低而不穩,平均累計產量不足100 kg/畝[23]。所以,目前主要都采用地溝油、泔水油生產生物柴油,原料供應嚴重不足。
(3)副產品未得到充分利用,造成二次污染
生物質能生產過程中的副產品很多,但是得到有效利用的不多。沼肥絕大多數被長時間堆放;大多數生物質氣化站產生的焦油、木醋液等副產品由于產量低、規模小等原因尚未得到利用,或暫時儲存,或不加處理而直接排放。工程副產品的再利用不能得到及時解決,不僅影響到生物質能項目的持續運營,而且還會對環境造成嚴重的二次污染。
(4)產業認識不足,缺乏競爭力
從一個新興產業的角度和自身發展規律來看,生物質能源產業仍然存在基礎積累、市場發育、支撐體系、技術攻關等許多關鍵環節問題。許多企業或經營者首先想到的是抓基地、建廠房,爭取國家的政策性補助。而在產業鏈的基礎環節、市場培育和技術保障方面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產業體系未建立,導致許多基地經營水平低、示范效果差、農戶持觀望態度,對發展原料生產沒有信心,原料供應嚴重不足。由于生物質能原料收集成本較高,技術瓶頸依然存在,副產品閑置和日常維護費用較大等問題的影響,致使生物質能技術產品經濟性普遍較差,難與常規化石能源在市場上形成競爭,多以福利性質經營,工程自身盈利能力弱或虧損。
為了積極推動貴州省生物質能技術的發展,特別是在生物質能規模化應用有較大的發展,應該將關注點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清潔利用有機廢棄物,推進循環經濟發展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例如農作物生產及糧食加工、林業生產和木材加工、畜禽養殖、工業生產、城市生活污水、垃圾處理等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有機廢棄物。如果這些廢棄物不能得到合理利用和妥善處理,將會成為環境污染源,對自然生態、大氣環境和人體健康造成危害。利用生物質能技術,將這些有機廢棄物轉換為電力、燃氣、固體成型燃料等清潔能源,既是保護環境的重要措施,也是充分利用廢棄物、變廢為寶的重要手段,符合發展循環經濟的要求。
(2)加強科技研發,突破核心技術
加強對生物質能技術研發和裝備保障的支持力度,抓緊具有知識產權的新能源技術開發,形成具有原創性的自主知識產權群,提高其技術競爭能力。鑒于發展貴州生物質能源產業的關鍵在于保障原料供應、降低生產成本、保護生態環境和增加農戶收入,研究速生豐產栽培、病蟲害防治、矮化密植及配方施肥等適用技術和省力化技術。加快科技成果的引進和新技術研發集成、應用與推廣,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大幅度提高其產量和品質。加強小油桐、黃連木、烏桕、續隨子、芭蕉芋、甘薯等副產品的綜合利用和技術研發,降低生物質能源生產的綜合成本,提高綜合效益[24]。
(3)完善政府政策,探索發展模式
要發展好生物質能,應當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應該出臺相應的政策來促進生物質能的發展。例如財政補貼及減免稅收等。不同規模的項目由于其投資成本、投資風險等差異應當給予不同程度的財政補貼,特別是對于大中型生物質能項目,可設立專項基金進行投資。在稅收優惠政策上,可借鑒省外及國外生物質能發展經驗,結合貴州省實際情況,在生物質能的各個發展環節進行減免稅或者鼓勵性稅收補償,并做到稅收優惠的普及,支持生物質能的發展。建議有關部門應從國家能源發展戰略和解決三農問題的高度出發,切實制定相應的扶持政策和措施,要將產品加工、原料種植、基地建設和退耕還林、生態工程、結構調整、石漠化治理、農民增收等結合起來,做好生物質能源作物種植規劃和基地建設,以保證原料供給及降低原料成本。推廣“公司+科研+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明確各方的責、權、利,建設一定規模的產業化示范基地,共同爭取國家的政策支持和資金補助,既滿足了企業的原料供應,又保證了農民的經濟收入,實現農戶和企業之間利益共贏,確保此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4)加大對生物質能源產業的投入
生物質能源發展的時間不長,目前還沒有形成普遍的產業化。建議設立生物質能源發展專項基金,用于生物質能源產業的規劃、科研開發、原料基地建設、品種選育、技術創新、人才培養等方面。建議省內各相關政府部門積極引導資金,用于生物質能源產業的基地規劃和建設,促進生物質能源產業的健康發展。
(5)加強領導,科學制定發展規劃
生物質能源產業是一個跨行業、跨部門發展的產業,成立專門領導小組有利于統籌、協調、規劃生物質能源產業的發展。據貴州山區的能源植物分布比較零星分散、收集運輸困難等特點,結合加工工藝比較成熟的實際,能夠容易形成產業優勢的就是車用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應以車用液體燃料為重點,穩定小油桐、甘蔗、芭蕉芋、紅薯、馬鈴薯生產,探索光皮樹、黃連木、烏桕、續隨子、木薯、蓖麻及其他纖維植物在喀斯特山區的適應性及發展潛力。貴州省糧食自給雖基本平衡,但隨著糧食加工轉化利用量的逐年增加,糧食供需缺口將繼續存在,推行燃料乙醇必須慎重。
貴州由于其獨特的氣候和地貌,適合油菜和麻風樹的生長。本著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不破壞生態環境的“三不”原則,在貴州多種植麻瘋樹是合理的選擇。油菜和麻瘋樹是生產生物柴油的好原料,貴州具備了發展生物柴油的基本原料。發展生物柴油是解決人類未來交通用油的首選,是解決石油開采及使用與保護生態環境之間矛盾的最佳出路。同時,發展生物柴油對于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擴大就業空間等方面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我國政府對發展生物燃料非常重視,并制定了相關政策促進其發展。2004年,科技部啟動了“十五”國家科技攻關計劃“生物燃料油技術開發”項目;2005年,第十屆全國人大會通過了《可再生能源法》,明確指出要大力發展生物柴油,隨后,國家發改委把“工業規模生物柴油生產及過程控制關鍵技術”列入“節約和替代石油關鍵技術”中加以重視;2006年,我國下發了《關于發展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財稅扶持政策的實施意見》,其中也包括生物柴油[25-27]。這些法律、政策和措施為我國生物柴油產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7]。同時也為我省柴油產業提供了有力保障,因此貴州發展生物柴油前景非常可觀。
貴州農業資源和環境的承載力十分有限,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不能以消耗農業資源、犧牲農業環境為代價。農村沼氣的建設把農村能源建設、生態建設、環境建設、農民增收鏈接起來,促進了農村生產發展和生活文明。發展農村戶用沼氣項目,推進人畜糞便、農作物秸稈、生活垃圾和污水的綜合治理和資源優化循環利用,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優化廣大農村地區能源消費結構,是貴州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貴州省各級部門大力推動農村戶用沼氣CDM(清潔發展機制)項目開發工作,通過實施CDM項目,給農戶帶來一定國際CDM資金補助,緩解部分農戶沼氣池使用過程中的沼氣池維護與保養的資金壓力,有效促進清潔能源可持續利用與推廣,為貴州省在農業上的節能減排作出實際的貢獻,意義重大,前景廣闊。
加快推進生物質能利用對于改善貴州省的生態環境、促進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貴州省的生物質能資源豐富,大力發展生物質能不僅能夠充分利用生物質資源,解決將來的能源危機,而且還能解決“三農”問題,使廣大農民工回到自己的家園工作,解決農民工就業問題,增加農民收入。貴州省開發利用生物質能資源具有有利的自然環境條件,但也存在資金短缺、技術力量不足、后續服務不到位等困難。應通過制定長遠規劃、完善投資機制,加大生物質能利用技術培訓,推廣新工藝、新材料和新技術等措施推進貴州省生物質能的開發利用。
[1]J.Twidell.Biomass energy[J].Renewable Energy World,1998,3:38-39.
[2]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中國農業統計資料[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
[3]張燕,佟達,宗魁彥.生物質能的熱化學轉化技術[J].森林工程,2012(2):14 -17.
[4]余愛華,趙塵,張正雄.人工木材發系統的生物質流分析[J].森林工程,2012(5):11-14.
[5]李波安,秦建華.我國生物質能發展現狀與發展前景[J].科技廣場,2009:94-96.
[6]程備久主編.生物質能學.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8.
[7]林宗虎.生物質能的利用現況及展望[J].自然雜志,2010,32(4):196-201.
[8]江澤民.對中國能源問題的思考[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08,42(3):345-359.
[9]樊沖,汪軍.生物質能的利用技術[J].農村能源,2010,(8):20 -21.
[10]楊立忠,楊鈞錫,別義勛.新能源技術[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
[11]D.G.Streets,S.T.Waldhoef.Biofuel Use in Asia and Acidifying Emissions[J].Energy,1998,23(12):1029-1042.
[12]朱清時,閣立峰,郭慶祥.生物質潔凈能源[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2.
[13]龔德勇.淺議貴州生物質能源研究現狀及發展對策[J].經濟研究導刊,2010,(28):128-130.
[14]王廣莉,湯瑜,曹建新.貴州生物質能源的發展與利用[J].貴州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9(5):35 -37.
[15]顧紅艷.發展生物柴油 促進貴州生物質能產業化[J].商場現代化,2008,542:263.
[16]王偉,黃漢權.貴州發展生物柴油產業的調查[J].宏觀經濟研究,2008,(1):20-23.
[17]陳量.貴州省大中型沼氣工程建設現狀及發展思路[J].中國沼氣,2011,29(4):27-29.
[18]王峰.貴州省(畢節地區)馬鈴薯乙醇產業調研報告[J].釀酒,2009,36(2):63 -65.
[19]梅成建.貴州首次修建生物質能電廠[J].農機質量與監督,2005,2:46-46.
[20]韋康學.安龍引資3.6億建設生物質能電廠[N].貴州日報,2005-03-28.
[21]熊誠.錦屏凱迪綠色能源公司投資2.5億元建設生物質發電廠[N].貴州日報,2011-04-26.
[22]朱昭武.投資3億元的生物質熱電廠項目落戶德江[N].貴州日報,2011-04-20.
[23]潘英.三都凱迪生物質發電項目開工[N].貴州日報,2011-08-24.
[24]毛海峰.武漢凱迪5年內將向我省29縣投資406億元,發展生物質能源項目 貴州要建“生物油田”[N].貴州都市報,2011-05-13.
[25]鄧伯龍,石楊文,陳波濤.貴州生物質能源樹種資源的開發與利用[J].資源開發與市場,2006,3:265-266.
[26]龔德勇.貴州生物質能源產業現狀及發展對策[J].貴州農業科學,2010,38(8):222-224.
[27]吳蘇喜 ,董軍英,官春云.生物柴油開發研究進展與產業化發展策略[J].糧油加工,2006,2:56-59.
[28]吳金卓,馬琳,林文樹.生物質發電技術和經濟性研究綜述[J].森林工程,2012(5):102-105.
[29]朱建良,張冠杰.國內外生物柴油研究生產現狀及發展趨勢[J].化工時刊,2004,18(1):23-27.
[30]楊仕品.生物柴油產業發展的現狀及前景[J].貴州農業科學,2009,37(1):157-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