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談怪

復信
親愛的裘啟蒙同志:
來信及所附“試答”的復印件已收到。我仔細地讀過了,也認真地思考了一番。現在把我的一些想法寫在下面,供你參考。
中國革命是“歷史的河套”?
“試答”提出:我們中國的近代歷史,有一段時間脫離了人類的發展軌道,不是從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發展,從專制政治向民主政治發展,從蒙昧和迷信向智慧和科學發展,而是相反,直到改革開放才又轉了回來。作者比喻說:“這好像象征中華文明的黃河一樣。黃河本來是向東流,流向大海,融入世界潮流,但是流到甘肅以后被拉到了北邊,向蘇俄的方向流動,后來又拐回來,轉向大海的方向,形成了一個河套。中國近代也有這樣一個河套,歷史的河套?!贝搜圆钜?!社會革命是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現象,是社會發展中質的飛躍。在階級社會,一種社會形態轉變為另一種更高的社會形態,都是通過社會革命實現的?,F代中國的革命,正是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轉變為新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社會的質的飛躍。如果要打比喻的話,那正是有如波濤洶涌的長江大河一般,一瀉千里,奔騰入海。如果拿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同過去的舊中國相比,情形難道不正是這樣嗎?
這里有必要弄清楚,新中國究竟要向何處去?從19世紀40年代起,在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和蠶食下,中國淪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愛國的志士仁人前赴后繼,就是要把中國從外國侵略者的魔爪下掙脫出來,贏得獨立和自由。等到俄國十月革命勝利以后,擺在我們面前的實際上有兩條道路:一條是走蘇俄的社會主義道路,一條是走歐美的資本主義道路。歷史證明,后一條路是走不通的,因為資本帝國主義絕不容許再出現新的獨立的資本主義國家,再增加同它們競爭的對手,必欲侵略之、瓜分之、奴役之而后快。只有走蘇俄的社會主義道路才是唯一的光明大道。中國革命的勝利和新中國的崛起充分證明了這一點。“試答”把事情完全弄顛倒了,說是中國共產黨“把流向大海的‘黃河’扭向了北方,扭向了蘇俄的方向”。結果呢?“歷史河套造就的中國是一個專制的中國,貧困的中國?!边@純屬顛倒是非,混淆黑白。
當然,中國革命也并非一路坦途,凱歌猛進,而是充滿荊棘,艱辛備嘗,其間的曲折與險阻可謂世所罕見。但造就的絕非“專制的中國,貧困的中國”,而是進步文明的中國,走向富強的中國。任何不存偏見的人都會得出這樣的結論。
“試答”還借助引文對于中國革命的“河套”作了這樣的描述:“當年參加革命時懷抱的崇高理想就是為自由民主而奮斗,喊的口號中有‘不自由,毋寧死!’唱的歌也是‘我們為了博愛、平等、自由,不惜任何的代價,甚至我們的頭顱?!墒呛髞聿恢趺锤愕?,這個理想竟然漸漸地淡忘了。而且回頭一看,反而越奮斗,離民主、自由、博愛、平等越遠,甚至走到了它們的對立面。”此言差矣!客觀事實絕非如此!
我們知道,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實際出發,中國革命的綱領是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建立以工人階級為領導、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國家,進而走向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絕非抽象的“自由”、“平等”、“博愛”。在人類歷史上,只有資產階級才標榜抽象的“自由、平等、博愛”,但只要觸動了資產階級的利益,他們便會把這句格言代之以毫不含糊的“步兵、騎兵、炮兵”。馬克思在總結巴黎公社歷史經驗的名著《法蘭西內戰》中曾經極其深刻地闡明了這一點。(《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73頁)
革命精神與人道精神并非相悖,而是一致的,我們奉行的正是革命的人道主義。前些時候我讀到披露抗美援朝戰爭中我軍如何對待美軍和“聯合國軍”的俘虜的回憶文章,那真可謂仁至義盡,充滿人情。這同我們的對手虐待和殘害我方被俘人員的暴虐行徑恰成鮮明的對照。最近我在《參考消息》上讀到美國社會學家彼得·菲利普斯的一篇文章《古巴,社會主義的潛力》,該文說,當代新自由主義導致貧困、饑餓與極端不平等的擴大,而古巴則以充分就業、零饑餓、良好的醫療保險和免費教育樹立了人道主義社會主義的典范。(原載阿根廷南方網站2月29日)可見,革命和人道是并行不悖,相輔相成的。與此相反,站在革命的對立面的反動階級則是慣于采用慘無人道的手段來對付革命人民甚至手無寸鐵的無辜群眾的,歷史上此類事例比比皆是,難道還需要再援引例證來加以說明嗎?
親愛的同志:你在來信中抓住了“試答”里列出的那個所謂“第一條線”和“第二條線”的兩個公式,確實抓住了要害。如此明目張膽地貶抑集體主義而吹捧個人主義,時下亦屬罕見。什么是集體主義?集體主義是無產階級調節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系的準則,它的要義是:一切從集體利益出發,把集體利益放在個人利益之上;我們的一切言論行動要以合乎無產階級以及廣大人民群眾的集體利益為根本出發點,個人利益只有在集體利益的發展之中才能得到實現:當個人利益同集體利益發生矛盾乃至沖突時,個人利益要無條件服從集體利益。這是共產主義道德的核心。古人說的“磨頂放踵,以利天下”可以說是這種人生哲學的寫照。只有堅持集體主義,才能造成一個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紀律又有自由,既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那樣一種政治局面。個人主義則與此相反。個人主義認為社會發展的主要目的僅僅是促進個人的福利;道德規則的核心內容僅僅是發展自己的個性;個人本身的利益高于一切。這是私有制經濟在意識形態上的反映。古人說的“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笨梢哉f是這種人生哲學的寫照。如此說來,集體主義不是注定同“專制政治”、“封閉社會”等聯系在一起的;個人主義也不是注定同“民主政治”、“開放社會”等聯系在一起的。實際的情況恰好相反:只有以無產階級的集體主義為指導,才能真正實現“民主政治”、“開放社會”;而資產階級的個人主義則往往難免墜入“專制政治”、“封閉社會”。遠的不說,新中國建立以前的60年,國民黨統治的區域不折不扣是“專制政治”、“封閉社會”,那里社會上通行的難道是無產階級的集體主義而不是資產階級的個人主義?當然,實際情況要嚴重得多:往往是資產階級的個人主義也容不得,而是實行專制獨裁的封建法西斯主義!任何從舊社會過來的普通百姓對此都有深切的感受,不會產生疑義。
現在流行一種說法,認為個人主義同利己主義截然不同,利己主義雖不可取,個人主義卻理所當然。這種說法似是而非。誠然,利己主義不能等同于個人主義,因為二者發展的程度不同。但是從意識的范疇來說,二者卻同屬一個范疇,決不能僅僅貶抑前者而偏要弘揚后者。
在如今的意識形態領域,流行著一種“兩頭真”的說法,就是:在當年參加革命以前和如今“大徹大悟”以后,這兩頭自己都處于“真”的狀態,應予發揚;惟有參加人民革命、接受黨的教育以后,直到如今“大徹大悟”、拋棄原有信仰以前,這中間才是誤入歧途,悔恨有加。“楊文”亦復如此。您瞧:“我曾用‘兩頭真’來稱贊這一批可敬的老人:年輕時懷著真誠的理想參加革命,晚年大徹大悟,真誠地面對現實,反思自己走過的路?!焙靡粋€“兩頭真”,出爾反爾,轉若飛蓬,及早回頭,利莫大焉!多么睿智,多么圓滑!真是值得人們頂禮膜拜了!但是且慢!中國的新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都是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指導下進行的,都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日益結合的過程。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便是這種結合在理論上的結晶。盡管在數十年的實踐過程中,我們曾經遇到過大大小小的挫折,遭受過這樣那樣的損失,包括“文化大革命”這樣長達10年的嚴重錯誤和遍及全國的巨大損失;但是,艱難困苦,玉汝于成,中國的革命和建設正是在這樣的不平坦的途程中克服了重重困難,贏得了輝煌勝利。這個過程決不是誤入歧途、一蹶不振的過程,而是戰勝險阻、勝利前進的過程。那種把整個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過程統統說成是陷入謬誤,惟有此前和此后才是獲得真諦的坦途,無疑是對歷史的恣意歪曲,是對人民的極大嘲弄。凡是從革命和建設中踏踏實實走過來的人們,盡管不是一帆風順,甚至還曾歷盡坎坷,但決不會痛惜往日,悔不當初,而是會老而彌堅,無怨無悔。所謂“兩頭真”其實是“兩頭誤”:當年接觸革命道理,參加革命隊伍以前,那是“誤”;如今嘲弄革命事業,拋棄革命道理以后,又是“誤”,而且是更大的“誤”。說到這里,我的腦際不禁浮現出年輕時愛唱的一首歌:
“同志,親愛的兄弟,
同志,親愛的姐妹,
今天我們在一起學習,
明天參加實際斗爭里去。
這是偉大的世紀,人民的世紀,
我們在毛澤東的領導下,
舉起無產階級革命的旗幟,
這才是中華民族的好兒女?!?/p>
以上是我的一些切身感受,寫出來供你參考。順祝
身心兩健!
艾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