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靜
鑄就軋鋼工人的“高速跑道”
——記黨的十八大代表、太鋼不銹冷軋廠優秀共產黨員牛國棟
■郭靜

沒有黨的培養就沒有我的今天,黨的召喚就是我的追求,黨的事業目標就是我的方向。
——牛國棟
這是太鋼的一個普通車間,這是這個普通車間的一個普通工作崗位,一臺機器設備在運作著,四五名身著工裝的員工在有條不紊地忙碌著……就在這樣一個平凡的工作場面,記者見到了當選為我省出席黨的十八大代表的牛國棟,他在設備的指揮中心不停地操控著按鈕,沉著老練,一絲不茍。
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業績,牛國棟用他模范的行為為身處一線的基層員工樹起了一面旗幟。
今年37歲的牛國棟是太鋼不銹冷軋廠軋機作業區的一名組長,已經有13年黨齡,是一個頭頂多個光環的老先進。正像他的姓一樣,他的身上秉承了多種牛的品質,積攢了一身牛的力氣。在生產中,面對其他職工不愿干的麻煩活,他接手,像“老黃牛”一樣甘于奉獻,默默負重;面對各種難題,他像“爬坡牛”一樣迎難而上,堅韌不拔;面對新產品新工藝,他像“拓荒牛”一樣執拗強悍,勇于創新。正是發揚了這種“牛”的精神,付出了“牛”的力氣,他取得了“牛氣沖天”的業績,兌現了“牛勁十足”的承諾。
這次當選為山西省出席黨的十八大代表,牛國棟顯得很興奮、很激動,他說:“比起組織給予我的榮譽,我覺得自己做得還很不夠,要對得起組織的培養和信任,我只有心懷感恩,更加敬業、踏實、用心地把本職工作做好,爭取讓正在調試的世界最先進的DMS軋鋼設備早日投產,為迎接十八大的召開獻禮。”
牛國棟是文水縣人,1994年考入山西省太原冶金工業學校軋鋼專業,1997年畢業后,以排名第9的成績,順利通過省委組織部、省人事廳、省計委、省教委、團省委組織的“選拔優秀大中專學生從事基層共青團工作”的考試,被掛靠分配到太原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到山西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脫產培訓,學習共青團工作,并于1999年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
1999年年底,牛國棟青年管理干部學院畢業時,獲得了大學本科學歷。此時,他面臨兩種選擇:一是參加了公務員考試,成績合格,可以到文水縣干共青團工作;二是可回掛靠的單位——太鋼,當一名普普通通的鋼鐵工人。牛國棟毅然選擇了太鋼,到冷軋廠軋鋼工段1號二十輥軋機乙班,當了一名開卷工。
牛國棟對軋鋼工作情有獨鐘,對工作的熱愛使他自然地成為一名愛學習、善思考、勤動手的好軋鋼工,得到了領導的青睞。參加工作不到兩年時間,2002年7月,在冷軋廠2號“森吉米爾”(二十輥軋機)設備安裝調試階段,工段就任命牛國棟為乙班班長。
幾年來,牛國棟練就了一手絕活,在公司2006年第二十七屆、2007年第二十八屆技術比武中,連續兩屆獲得冷軋鋼“狀元”;2008年,他所帶的班組2號二十輥軋機乙班被評為“全國機冶建材系統先進班組”;2008年,他被評選為“省國資委黨委聯系的高級專家”。
牛國棟重視學習。提煉出“工作理念、班組精神、價值觀、學習觀、安全觀、管理觀、人才觀”的“班組文化理念”,作為“約法三章”,鞭策自己,激勵大家。此外,他還訂制了《創建學習型班組活動內容計劃表》,按照活動內容,每周召開班組技術座談會,大家將自己的工作經驗、設備點檢小竅門講出來,互相交流學習,使組員的操作水平不斷提高,個個都能獨擋一面。通過學習,2號軋機乙班人人具備開卷工、機前工、主操工全崗操作能力,培養出劉勇、任志成、趙慧宇等5名主操手;后來,冷軋廠又有5臺新軋機陸續建成投產,這5名主操手相繼到其他班組當了班長。
牛國棟說,工作中經常會遇到問題,這時,你個人可能想不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但是在跟其他員工交流的過程中就可以想出來,想出來就試,最終通過實驗總能找出一個最有效、最佳的辦法,這個時候問題也就解決了。前兩年他們做過一個鋼種叫443M,當時軋出來的鋼板表面特別粗糙、有缺陷,這個問題確實成了困擾他們的一個難題,其他班組也找不出解決辦法,大家都不愿意干這個活。后來,他們班組經過交流分析,把這個難活接上手,大家懷著必勝的信心不斷嘗試,最終成功了。
2012年1月9日,牛國棟離開了2號軋機乙班來到冷軋廠新上馬的世界最先進的DMS軋鋼設備組,開始了新的富有挑戰意義的設備調試工作。
設備組每組四個人,四組倒三班作業,作為這臺設備16人的大組長,牛國棟從一開始就肩負起了培訓員工技能的重任。為了讓員工盡快掌握新技能,他制作了軋鋼小卡片,每張卡片正面寫著影響因素,背面寫著寬度、厚度、系數等對應指標,每天發一張卡片,要求員工必須記牢,白天學習,晚上檢查。
身邊的員工這樣評價他:牛國棟對軋制操作技能的刻苦鉆研,對每一項工作的認真負責,對各種難題的創新攻關,都值得我們學習。他在邊上,常常能為我們增添勇氣和力量。
“以人為本,用戶至上,質量興企,全面開放,不斷創新”是太鋼的核心價值觀。牛國棟認為,不斷創新,就是要與時俱進,提高組織的學習能力,不斷超越自我,不斷提高觀念創新、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的能力。
由于對企業的價值觀有著充分的認識,牛國棟在工作中總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而且總是能夠出色地完成任務。
冷軋廠的光亮爐是40年前的老設備,雖然經過改造仍有許多缺陷。要用這樣的設備與競爭對手的先進設備比拼,生產出符合當前市場要求的高等級光亮板,一個字:難。但牛國棟不怕,他帶頭配合技術人員試驗工藝,摸索改進。最終,他們摸索出了適合冷軋廠設備條件的BA板軋制工藝。經過技術人員的整理,冷軋廠BA板軋制工藝申報了專利。
2008年10月底,第一軋機作業區接到一份車輛鋼生產訂單任務,生產難度非常大。作業區把這一艱巨任務交給了2號軋機乙班。牛國棟創新軋制方案,將三個軋程減少到了兩個軋程,退火次數由三次減少為兩次,在保證產品質量情況下,既快速適應了市場需求,又降低了軋制運營成本,圓滿完成了這次車輛鋼訂單任務。
2010年,他寫了《關于質量工作“不做被煮的青蛙”》,總結出提升質量工作“不做被煮的青蛙”的5項工作要點,成功地解決了本工序擦劃傷、輥印、斷帶等質量問題。
2011年,廠里圍繞“2.0mm以上產品厚度精度控制”進行課題創新研究,成立了以牛國棟為主力的創新工作室,從質量、成本、生產周期等入手,每月兩次集中活動。目前,2.0mm以上厚度偏差命中率已由81%提升到了86.8%。
2011年12月他在《山西冶金》發表的《冷軋中關于悠卷的新解與思考》,對“悠卷”進行了探索性的定義,按他的建議斷帶次數由原來1.5%下降到0%,每年可減少輥耗及帶鋼切損損失約71萬元。
2011年班組共提出45條合理化建議,他個人提出20條,其中12條被采納——他在5S工作中提出3條合理化建議也被采納。
在生產中,隨著高質量標準的出臺與履行合同的要求,出現滯留卷增多的情況。牛國棟進行思維創新,寫成《關于軋制改軋料的方法推廣使用的建議》,交給工段,供大家討論、借鑒。
牛國棟說,沒有黨的培養就沒有我的今天,黨的召喚就是我的追求,黨的事業目標就是我的方向。
牛國棟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以自己的優秀展示了智慧和力量,樹立了“知識型職工”、“現代化工人”的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