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旭東
創新托起煤機制造新高度
■趙旭東

參加工作十年來,我一直從事技術工作。
記得剛到煤機廠工作時,這里的主業還是煤機設備修理,能夠制造的產品種類很少,連晉煤集團公司內部的煤炭生產需求都難以滿足,走向市場更僅僅是幾代煤機人的夢想。我干得最多的是在車間、井下和工人一起修理設備,技術創新在我來說遙不可及。但是,我堅信,技術創新是企業的唯一出路,只有學好技術,才能有所作為,才能為企業發展盡一份力。因此,我充分利用一切時間學習實踐,先后考取了山西大學項目管理碩士和理工大學電氣工程碩士,相信總有一天能夠為煤炭生產做出更多更好的裝備。
2008年,新生的金鼎公司確立了由單一檢修轉向“制造為主,檢修為輔”的路徑,堅定地舉起了技術創新的大旗。如果說技術創新是萬里長征,那么6.2m大采高液壓支架的研發就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項目剛剛開始,我就領教了技術創新的困難和艱辛,工作千頭萬緒、錯綜復雜,要想解開一個難題,就得先搞清楚和它相關的一大串問題。為了讓6.2m液壓支架能夠在幾百米深處撐起一片堅實的天地,真正成為礦山的脊梁,我們不放過任何一個問題,從分析不同地質條件、各種惡劣工況,到零部件設計計算,再到焊接、加工工藝研究試驗,一次次,一遍遍,反反復復,精益求精。經過一年多夜以繼日的艱苦攻關,6.2m大采高支架終于研制成功,并且一舉通過5萬次壓架試驗,達到歐洲標準。
2009年7月,一場特殊的擂臺賽在寺河礦井下悄然上演。同一個工作面上,來自北煤機、鄭煤機和晉煤金鼎的6.2m大采高液壓支架同時運行。這是工業性試驗,更是技術實力的較量。
艱辛的付出換來了驕人的成績,經過三個多月的生產使用,我們自主研制的6.2m大采高液壓支架以其先進的設計、精湛的工藝、卓越的性能、一流的品質完勝對手,一躍成為國內大采高支架的標桿。井上井下一片歡呼,我再也無法抑制內心的激動,流下了興奮和酸楚的淚水。
那些緊張忙碌的情景一幕幕浮現在我眼前——為了盡早拿出方案,我徹夜不眠;為了盡快組裝樣機,我幾天不回家;為了做好試驗,我長駐井下。妻子懷孕,我沒能陪她做一次檢查,分娩的前一天還是同事將她送進了醫院,當我拖著疲憊的身子上井后,看到的是幾十個未接來電和“母女平安”的短信。是呀!成功不僅僅屬于我們,還屬于無數個默默付出家人;我們戰勝的不僅僅是強大的對手,更戰勝了自己,我們晉煤人也能制造一流的高端煤機裝備。
隨后,我們乘勢而上,一舉攻克7.6m大采高液壓支架的技術難關,其支護高度、支護阻力、工藝質量均創造了世界之最,成為晉煤集團金鼎公司向行業展示創新實力的一顆耀眼明珠。
2009年,煤炭資源整合浪潮席卷山西,大量的中小礦井兼并重組、升級改造,一大難題也隨之而來,就是現有的綜采裝備根本無法適應中小礦井的特殊條件。沒有裝備對煤炭生產來說意味著什么,大家都知道。煤礦的困難就是我們的沖鋒號,金鼎公司迅速行動,將短壁采煤工藝技術及成套裝備作為重大課題進行研發,并委任我為項目負責人。
面對緊張的工期、艱巨的使命,項目組搬進了一間不足20平米的會議室集中攻關。我們餓了就啃方便面,困了就趴在桌子上打個盹,甚至四張椅子一并,干脆就住在會議室。兩個月下來,我瘦了七斤多,濃密的頭發嘩嘩地往下掉。樣機組裝時,我又將辦公室搬進車間,二十四小時連軸轉,現場指揮生產、安裝、調試,吃的是加班餐,睡的是地板。
有一次,我四天四夜沒回家。那時,妻子一個人在家看護三個月大的女兒,她用懇切的語氣給我打來電話:“旭東,家里的掛面和雞蛋都沒了,你什么時候能回來一下?”可就是這個簡單的要求,還讓忙于調試設備的我忘記了。當我匆匆趕到家時,妻子把我攔在門外:“東西放下,門你就別進了,去摟著你的鐵疙瘩過日子吧!”我趕忙賠不是,央求妻子讓我看一眼女兒再走。看著我凌亂的頭發、布滿血絲的雙眼和滿身的油污,妻子心軟了,她說:“我知道你忙,以前你不管我、不管這個家我不怪你,但現在,我吃不飽挨餓的可是你的女兒呀,世上哪有你這么狠心的爸爸!”
有人問我,你這樣做值得嗎?究竟圖啥?我沒有時間考慮值不值,但我可以堅定地告訴大家:“我是一名共產黨員,只有盡心盡力干好工作,才能對得起這個光榮的稱號。”
“技術創新是一項良心工程”,這是公司領導經常講的一句話,這句話深深地感染和激勵著我。為了解決干式噴漿粉塵大、矽肺病發病率高的緊迫問題,公司領導囑托我們盡快研制濕式噴漿工藝裝備。面對該領域的技術空白,我們只能從零起步,摸著石頭過河。而歷經一年艱辛努力、三次地面測試改進的樣機在趙莊礦試驗時,表現并不理想。礦工兄弟著急地說:“你們這叫啥設備,不是這兒漏,就是那兒堵,純粹是添亂。”那一刻,我感到特別慚愧,恨自己知識太少、能力不足。技術創新的道路總是布滿了荊棘與坎坷,但只要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就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憑著這股勁,我們認真嚴格地進行了幾十項改進。2012年春節剛過,第一臺新型濕式噴漿機成功外銷到三八煤礦,不僅實現了大斷面巷道噴漿作業的機械化,而且消除了機旁粉塵,顯著地改善了作業環境。礦工兄弟愛不釋手地摸著設備,激動地說:“好,真是個好寶貝,這是你們送給我們的大愛呀。”那一刻,我感到無比的欣慰和自豪。
如今,我們金鼎公司已經完成43項重大科研項目,擁有128項專利,創造8項世界第一,填補21項行業空白,實現了由“檢修”到“制造”再到“創造”的轉型,走上了“研發一批、推介一批、產業化一批”的跨越發展之路。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作為晉煤集團的一名科技工作者,一名新時期的共產黨員,我要將生命扎根于事業,用豪邁的青春在技術創新的道路上一往無前。我堅信,我們的努力必將會托起煤機制造的新高度。
趙旭東,1980年11月出生,中共黨員,機械工程師。現任晉煤集團金鼎公司煤機技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參加工作十年來,始終以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已,不怕苦、不嫌累、不服輸,逐漸從一名普通技術人員成長為科技骨干。
近三年來,他組織實施科技項目43項,申報專利128項,發表論文76篇,獲得集團公司科技進步獎11項,組織、參與研發了一系列節能環保、安全高效的新型煤機裝備,先后獲得晉煤集團“先進生產者”、“科技標兵”、“十大杰出青年”、煤炭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一等獎等榮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