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啟柏
賈宗昆 (洪湖市螺山鎮人民政府,湖北 洪湖 433200)
潛江市小龍蝦產業化發展制約因素與對策分析
賈宗昆 (洪湖市螺山鎮人民政府,湖北 洪湖 433200)
完善小龍蝦產業鏈發展模式,實行小龍蝦深加工,促進小龍蝦產業可持續發展,已成為潛江市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課題。但潛江市小龍蝦產業發展規劃不夠,深加工的產業鏈尚未形成,缺乏應有的政府策扶持。加強科學規劃,扶持龍頭企業,帶動產業鏈的發展,不斷提升小龍蝦產業化增產增值的健康發展之路,使之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和農民增收的增長點。
潛江市;小龍蝦產業化;制約因素;發展對策
湖北潛江地處江漢平原腹地,地表組成物質以近代河流沖積物和湖泊淤積物為主,獨特的土壤和氣候條件造就了“潛江龍蝦”尾肥體壯、爪粗殼薄、色澤明亮、肉質鮮美、余味悠長的特點。潛江市憑借江漢平原豐富的水資源優勢,以打造“中國淡水水產品加工第一市”為目標,已初步形成了以小龍蝦生產為主體的水產產業化發展之路。但該產業仍然停留在簡單的養殖——食用——再養殖——再食用的模式上。探索發展小龍蝦深加工的產業鏈模式,使之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和農民增收的增長點,意義重大。
2000年春,潛江市積玉口鎮寶灣村農民劉主權、褚紅云在實踐中探索出蝦稻連作種養模式,即每年9~10 月份中稻收割后,在稻田里野生寄養小龍蝦,利用稻田豐富的天然食料供小龍蝦生長,次年春夏之交期間捕撈小龍蝦,既大幅提高了低洼冬閑田的利用率,又保障了糧食生產[1]。
2003年,潛江市把發展龍蝦產業納入戰略層面進行規劃,組織專業人員先后到江蘇、安徽、江西、浙江等地全面考察小龍蝦的養殖情況,深入田間地頭和蝦農一起探索蝦稻連作種養技術。通過3a的探索,潛江在全國率先探索出一整套蝦稻連作種養互生模式,并科學總結出了《克氏原螯蝦與中稻輪作技術》。這項具有潛江特色的“蝦稻連作模式”,受到了湖北省委、湖北省政府的高度關注。2006年,湖北省委把蝦稻連作模式寫進了省委的一號文件,在湖北全省推廣。短短幾年,全省“蝦稻連作”面積突破13.34萬公頃,潛江市的稻田養蝦也由2002年的幾十公頃迅速發展到2009年的1.2萬公頃,小龍蝦產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2]。
潛江市小龍蝦產業化已初步形成了“繁育養殖、加工出口、國內市場營銷”的完整產業鏈條。2009年,該市從事小龍蝦相關產業的人數達到了6萬余人。其中,小龍蝦養殖2.7萬人;小龍蝦加工企業用工人數近萬人;小龍蝦餐飲、運輸、中介等第三產業2.3萬人。全市小龍蝦產業總產值達15.5億元,為農民貢獻人均純收入1244元,占整個農民人均純收入的23.9%[3]。小龍蝦產業已成為潛江市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和農民增收的新的增長點。
近年來,潛江市小龍蝦產業在呈現出良好發展前景的同時,也凸顯出一些影響其產業化發展的制約因素。
2.1 缺乏科學規劃,發展方向不明
世界小龍蝦看中國,中國小龍蝦看湖北,湖北小龍蝦看潛江[4]。從目前看,潛江小龍蝦產業迅速崛起,“中國小龍蝦之鄉”享譽全國。但在小龍蝦產業的長遠發展上,潛江還缺乏長遠發展的戰略性規劃,增產增值的思路不夠明確。例如:小龍蝦養殖最大的問題是蝦苗供應不足。當前的苗種體系建設滯后,出現苗種基礎設施老化,良種覆蓋率不高,新品種的開發與應用缺乏突破,科技服務體系不健全,科技成果的到戶率和應用率都不高,小龍蝦產業化科技支撐能力偏低等一系列問題。隨著小龍蝦出口的迅猛增長,小龍蝦原料成為制約小龍蝦發展的瓶頸,潛江多家水產公司訂單也因原料緊缺而難以完成。另外,潛江小龍蝦產量雖居全國前列,但產品價格卻雜亂無章,形不成基礎價格,缺乏必要的定價話語權。
2.2 加工技術落后,產業水平不高
小龍蝦肉質鮮嫩、美味可口,蝦殼蘊含豐富的甲殼素,是制造化妝品、生物醫藥的重要原材料,可謂全身是寶。但之前小龍蝦曾被廣大農民當做田間害蟲予以剿滅,被老百姓5元一桶拿到馬路市場賤賣。小龍蝦個大肉少,每只采肉只占體重的18%,蝦頭、蝦殼等廢棄物多達82%,因為技術落實不到位,蝦殼被餐飲企業當做垃圾扔棄。據統計,湖北省每年產生廢棄蝦殼約16萬噸,既浪費資源,又污染環境。在小龍蝦產業水平發展上,由于龍頭企業規模不大,競爭力和帶動力不強,當前全市水產龍頭企業10多家,年產值過億元的卻寥寥無幾,大部分水產企業規模偏小,加工設備、技術和工藝比較落后,后勁不足,加工企業的規模和競爭力遠遠落后于沿海發達省分。因此,扶持潛江小龍蝦產業發展,應當整合產業內生發展動力,著力延伸和完善龍蝦產業鏈條,實現變害為益、變廢為寶,把小龍蝦產業變成老百姓創業致富的黃金產業。
2.3 政策扶持有限,綜合競爭力弱
潛江市小龍蝦生產雖然在整個農業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因缺乏必要的政策扶持,基本處于農民自養自銷的狀況。若遇自然災害,養蝦農戶收入缺乏必要保障,造成整個農業經濟嚴重損失的局面。2011年5月,潛江市“蝦稻連作”養殖基地因缺水嚴重,龍蝦產量驟減,農戶只好提前捕撈銷售避免更多損失;后來的幾場大雨后旱澇急轉,尚未捕撈完畢的小龍蝦又因水中缺氧而生病死亡,再度造成經濟損失。據統計:全市小龍蝦養殖受災面積達到1.2萬公頃,減產60%,經濟損失達到3.56億元[5]。由于缺乏政策補償和配套的保險措施,在小龍蝦大面積減產的情況下,直接導致潛江市龍蝦產業鏈運轉艱難,多家龍蝦加工廠相繼關門歇業的被動局面。
3.1 實施科學規劃,明確發展方向
做強做大小龍蝦產業,潛江市應理清小龍蝦發展思路,因地制宜,科學做好小龍蝦發展規劃,確定發展方向和模式,切實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和產業優勢。積極開拓新市場,形成產業布局合理、結構完整、品質優良、生產環境友好、經營機制靈活,充滿活力的產業模式。潛江市委、市政府必須抓住龍蝦市場前景廣闊、發展優勢明顯的機遇,把發展龍蝦產業納入戰略層面進行規劃。在完善養殖模式的基礎上,大力發展深加工,走立足國內市場,面向世界出口的發展之路。要把“發展龍蝦產業,建設出口基地”的思路落到實處。同時,可以成立小龍蝦協會,建立種苗繁育基地,健全國際國內市場營銷網絡和模式,改變養蝦戶單打獨斗的局面,從而提高整個產業的市場競爭力,增強整個產業鏈的經濟效益。在發展小龍蝦加工企業上,可以利用經濟聚集的原理,建立水產品加工園區,形成比較完善的產業化經營體系。
3.2 不斷技術創新,提升產業水平
扶持潛江小龍蝦產業發展,應當按照市場化、產業化的要求和市場規律,不斷延伸小龍蝦產業鏈。加強小龍蝦品牌創建和推廣力度,做大做強一批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龍頭企業。首先,應當通過技術引導,扶持龍頭企業升級做強。可以由政府出面,行業協會牽頭,與相關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合作,開發蝦殼、蝦頭的深入加工,增強出口創匯的能力。其次,通過技術攻關,創新小龍蝦育苗技術。可全市統一規劃3~5個小龍蝦種苗繁育基地,加強與水產科學研究院所合作,保證良種蝦苗供應。最后,不斷創新養殖模式,提高小龍蝦養殖水平。小龍蝦養殖模式不是一層不變的,可以在現有單一的蝦稻連作模式基礎上,探索藕田養殖、油菜—龍蝦連作、龍蝦—泥鰍—水稻多樣化養殖模式,不斷提高養殖水平和效益。
3.3 做大產業鏈條,提高競爭能力
產業鏈的發展必須以深加工來實現,小龍蝦除了蝦肉加工的附屬產品外,還可以利用蝦的廢棄物來進行附屬品開發。小龍蝦能食用的部分很少,只有20%~30%左右,70%~80%都是廢棄物[6]。這些廢棄物若能利用好,每千克可創造可觀的價值,應此,必須大力發展深加工。同時,必須發展中介服務機構,健全產業化運作機制。應成立相關的中介組織,通過有效分工,不但可以有效促進小龍蝦企業經營規模的擴大,同時還能保護農民既得合法利益,推動訂單農業的發展,進而帶動企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可以大力發展小龍蝦養殖專業合作社,對社員實行統一技術服務、統一生產資料、統一產品定價、統一收購銷售,從而推動小龍蝦規模化經營。同時,要依靠科技創新,打造小龍蝦優質品牌。可以注冊產地商標,打造和保護潛江小龍蝦獨特的品牌效 應,拓展營銷空間,提升產品附加值。鼓勵有限的資金、技術等要素向品牌產品集聚,做大做強一批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潛江小龍蝦名牌產品。力爭在較短的時間里,發展成全國最大的淡水小龍蝦加工出口基地,力爭在世界淡水小龍蝦產品市場擁有一定的話語權。
3.4 加強政策扶持,推動健康發展
小龍蝦產業要加快發展離不開各級政府的重視和支持,必須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進龍蝦產業鏈的發展。首先,必須出臺優惠的扶持政策,加大對小龍蝦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資金補貼,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快速發展和龍頭地業快速形成。積極爭取金融機構對小龍蝦產業的信貸支持,支持小龍蝦養殖的苗種開發、新技術引進、品牌創建等工作;其次,必須完善小龍蝦養殖的商業保險措施。通過保險減少小龍蝦養殖戶可能遭受的自然災害損失,改變小龍蝦養殖中“靠天吃飯”的困境,保證小龍蝦產業的穩步發展,防止大起大落;最后,必須打造優質的服務環境。建立誠信政府和服務政府,嚴禁借扶持之名行“三亂”之實,保證國家政策性資金能完全落實到農戶。建立健全各環節的合作經營機制,鼓勵和扶持一批小龍蝦生產、加工、銷售等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通過規范運作、強化服務等手段,提高小龍蝦發展的組織化程度。積極發展小龍蝦產業物流,培育流通主體,提高產品附加值[7]。大力扶持行業協會,在加大對行業協會扶持的同時,加大對行業協會的監管,防止出現帶黑社會性質的壟斷行為。加大宣傳力度,擴大示范帶動效應,品牌經濟效應,促進小龍蝦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1]潛江市科技局.潛江依靠科技創新,小龍蝦成為大產業[EB/OL].http://www.hbstd.gov.cn/html/2010_3_3_17_40_26_999.htm,2009-05-20.
[2]胡定平,李文山,鄒開封.打造中國小龍蝦加工出口第一市[N].湖北日報,2009-5-15.
[3]盧平川,馬亞倫. 潛江小龍蝦:“意外”背后的兩大利器[N].湖北日報,2011-6-14.
[4]胡定平,李文山,鄒開封.打造中國小龍蝦加工出口第一市[N].湖北日報,2009-5-15.
[5]張勇軍. 湖北潛江小龍蝦因缺水減產6成,經濟損失達到3.56億元[N].武漢晚報,2011-5-26.
[6]張勝來.小龍蝦產業引發農業經濟增長的因素分析及影響[J].生態經濟,2010,(10):210.
[7]沈 毅.江蘇省小龍蝦產業發展報告[J].中國水產,2010,(6):16.
10.3969/j.issn.1673-1409(S).2012.01.016
F316.4
A
1673-1409(2012)01-S058-03
2011-12-08
吳啟柏(1971-),男,湖北潛江人,碩士生,研究方向為農業產業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