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品國,郭康良,周 洋(長江大學地球科學學院,湖北 荊州 434023)
顏藝燦,夏 天(中石油冀東油田分公司陸上作業區,河北 唐山 063200)
AS油田XH區試井解釋地質模型及應用
鄒品國,郭康良,周 洋(長江大學地球科學學院,湖北 荊州 434023)
顏藝燦,夏 天(中石油冀東油田分公司陸上作業區,河北 唐山 063200)
為全面總結分析AS油田XH區試井地質模型,形成具有指導意義的地區試井解釋模型,對AS油田XH區壓力測試雙對數典型曲線進行了分類。在曲線分類、地質模型建立的基礎上進行了測試資料精細解釋,運用試井資料解釋結果,結合其他測試資料和生產動態資料研究了開發動態的穩定性并針對性的提出改善措施。
低滲透油藏;試井;地質模型;生產動態分析
AS油田XH區所處區域構造單元屬于鄂爾多斯沉積盆地陜北斜坡東部,構造為一平緩的西傾單斜,傾角不足1°。在單斜背景上由于差異壓實作用,在局部形成起伏較小,軸向近東西或北東-南西向的鼻狀隆起(隆起幅度10~30m)。這些鼻狀隆起與三角洲砂體匹配,對油氣富集有一定的控制作用。AS油田XH區主要產層為長6油層,該油層組屬于曲流河控三角洲前緣亞相。巖芯分析平均有效孔隙度12.48%,空氣滲透率1.98×10-3μm2,屬低孔特低滲透油藏,油藏原始地層壓力為10MPa。利用試井資料結合區域構造、沉積相、巖心、試油、測井等資料能合理的確定解釋井地質模型,總結區塊已有測試曲線類型,分析對應的地質模型對區塊試井解釋具有指導意義[1]。通過對歷年試井各項參數變化與實際開發動態進行綜合對比能分析油藏壓力系統、滲流能力變化特征和近井地帶受污染或改善程度[2],為油田合理開發和穩產提供依據,對同類油藏的高效開發也有指導和借鑒意義。
經過多年測試,AS油田XH區積累了大量的壓力測試資料。分析總結表明,該區典型曲線有5類:大開口λ型曲線、小λ型曲線、裂縫型曲線、復合型曲線、早期未分叉曲線。
1)大開口λ型曲線 該類曲線(見圖1)主要分為3個階段:早期段(壓力及導數曲線合而為一,呈45°直線,表明測試井井筒儲集效應影響)、過渡段(開口較大,開口后導數曲線呈弧狀,峰值一般不高)、水平直線段(導數曲線呈水平直線表明地層出現徑向流)。該曲線反映測試井所處區域油層物性均一,地層各項滲流能力差異不大,以孔隙型滲流特征為主,地層的滲流能力較強。建議選擇具井筒儲集和表皮系數+均質油藏+無窮大邊界模型[3]進行解釋。
2)小開口λ型曲線 該類曲線(見圖2)主要分為3個階段:早期段(壓力及導數曲線合而為一,呈45°直線,表示井筒儲集效應的影響)、過渡段(開口后2曲線開口小且開口后持續時間較短,導數曲線呈弧狀,峰值不高,不出現徑向流動和邊界反應)。該類曲線反映測試井所處區域油層物性均一,地層各項滲流能力差異不大,以孔隙型滲流特征為主,地層的滲流能力較弱。建議選擇具井筒儲集和表皮系數+均質油藏+無窮大邊界模型[3]進行解釋。
3)裂縫型曲線 該類曲線(見圖3)主要分為3個階段:早期段(壓力及導數曲線合而為一,呈45°直線,表示井筒儲集效應的影響)、過渡段(開口后導數曲線可能出現弧狀,峰值一般不高表明壓裂過程中裂縫表面有輕微污染);裂縫流動階段(壓力導數曲線呈斜率為0.5的平行直線,在縱向上相差0.301周期;或者呈斜率為0.25的平行直線,在縱向上相差0.602周期;徑向流動階段-壓力導數曲線呈水平直線)。該曲線反映的是裂縫滲流特征儲層:測試井近井地帶壓裂改造裂縫滲流特征突出,與周圍地層孔隙滲流形成較大差異,主要表現為單一方向的線性流動特征,但地層整體流動性差。建議選擇有限/無限導流+均質油藏+邊界模型進行解釋[4]。

圖1 XX區大開口λ雙對數曲線

圖2 XX區小開口λ型典型雙對數曲線
4)復合型曲線 該類曲線(見圖4)主要分為3個階段:早期段(壓力導數曲線呈單位斜率平行)、分叉后出現平行直線段(表現出內區徑向流特征)、末端上翹斜率≥0.5[2,5],一般不出現第2平行段。該曲線反映儲層特征-油藏由不同巖性或流體性質的2個區域組成,在每一區域里儲層的物性是均一的,但2個區域儲層的滲流能力不同[5]。建議選擇具井筒儲集和表皮系數+復合油藏+邊界模型進行解釋。

圖3 XX區裂縫型典型雙對數曲線

圖4 XX區復合型典型雙對數曲線

圖5 XX區裂早期未分叉曲線雙對數圖
5)早期未分叉型曲線特征 壓力和壓力導數雙對數曲線基本重合為一條直線,測試結果不具指導意義(見圖5)。此類井一般表現為油井產量低,注水井注水壓力高,注不進。產生的主要原因如下:地層物性差;油井測試前生產不正常;高壓受效井,井儲影響嚴重等。為避免無效測試,筆者建議:①盡量不安排產量較低,地層物性較差的油井進行提泵壓力測試;②針對前期生產不正常油井,隨管串下入測試儀器進行測試,或待生產正常后進行提泵壓力測試;③高壓高含水的油井,可采取井下關井測試方法,減小井儲影響。對于此類井,采用非常規方法進行了解釋[6],資料的符合率比較高。
地層測試資料是認識地層物性變化和生產過程的有效手段。下面,筆者以該區X28-24注水井和X58-23油井為例,應用試井資料解釋結果結合其他測試資料和生產動態研究了開發動態的穩定性并提出改善措施。


表1 X58-24試井資料精細解釋結果對比
注:Q為日產液量;P為地層靜壓;K為地層滲透率;S為表皮系數。
2)X58-23油井 X58-23井位于XX區東北部,完井日期2002年3月17日,投產日期2002年5月13日。在X58-24投注前該井日產液、日產油量能力快速下降, 2002年5月該井日產液量、日產油量分別為3.42m3/d、2.78t/d。2003年2月以后隨著X58-24的投注,地層能量得到補充日產液量、日產油量上升。2005年9月隨著X58-22的投注,該井日產液量升高,含水率液上升。從X58-23產能變化和X58-22和X58-24的日注入量的關系來看:該井和周邊2口注水井的連通性比較好。該井分別于2008年3月和2009年10月進行了壓力恢復測試。試井解釋(見表2)表明,該井2008年為裂縫型曲線;2009年為早期未分叉型曲線,基本不表現出任何特征,裂縫閉合的可能性比較大。2008年3月到2009年10月,X58-22和X58-24的注水量分別從20m3/d上升到30m3/d,X58-23的壓力也略有上升。該井總體上壓力、滲透率都比較平穩,但是地層壓力保持水平低,近井地帶有輕微污染,且裂縫閉合建議進行重復壓裂。

表2 X58-23測試資料精細解釋結果對比表
1)AS油田XH地區測試典型曲線分為5類,分別為大開口λ型曲線、小λ型曲線、裂縫型曲線、復合型曲線、早期未分叉曲線,每類曲線對應相應地質模型。
2)利用試井解釋結果結合生產動態和其他資料能夠分析油水井開發現狀,并針對性的提供改善措施。
[1]劉能強.實用現代試井解釋方法[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1992.
[2] 閻寶珍,田繼安,卓興家,等.注水井試井曲線分析[J].大慶石油學院學報, 1990,14(4):24-28.
[3]莊惠農.氣藏動態描述和試井[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4.
[4]Dominique Bourdet.現代試井解釋模型及應用[M].張義堂,李貴恩,高朝陽,等譯.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7.
[5] 聶貴嶺, 楊奎, 高錄科, 等.試井解釋雙對數曲線上翹分析[J].內蒙古石油化工, 2009(16):78-79.
[6]郭康良.非常規測試資料解釋及利用地層測試技術進行油藏早期評價技術[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7.
[7] 張琪.采油工程原理與設計[M].北京:中國石油大學出版社,1999.
[編輯] 洪云飛
TE353
A
1673-1409(2012)05-N122-03
10.3969/j.issn.1673-1409(N).2012.05.040
2012-02-24
[作者簡價]鄒品國(1982-),男,2007年大學畢業,碩士生,現主要從事油氣田開發地質方面的研究工作。
郭康良(1963-),男,1985年大學畢業,碩士,教授,現主要從事開發地質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E-mali:jpiklguo@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