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鵬程,曹海亮
(山西焦煤集團公司,山西 太原 030024)
“簡化塑身”促升級 “三高四好”增活力
——山西焦煤汾西礦業新陽煤業打造安全高效礦井的探索與啟示
杜鵬程,曹海亮
(山西焦煤集團公司,山西 太原 030024)

應急演練提高礦井防災、抗災、救災能力
近年來,汾西礦業新陽煤業結合自身生產特點,緊緊圍繞安全高效礦井“十化”建設目標和單產水平高、勞動效率高、資源回收率高,安全狀況好、勞動條件好、經濟效益好、環境治理好的“三高四好”標準,通過優化布局、簡化系統、科技攻關、裝備升級、精細管理、減人提效,有效促進了老礦井“簡化塑身”,轉型升級,走出了一條老礦可持續健康發展之路。

后則思進 差則思變
新陽煤業已經走了46年的風雨歷程,自1965年12月開工建設,1973年5月投產以來,先后經過兩次改擴建,生產能力由120萬噸/年提高到目前600萬噸/年的規模。新陽煤業為低瓦斯礦井,采煤方法為傾斜長壁后退式綜采放頂煤,主斜、副立混合開拓方式,現有兩個生產采區和一個“三下”試驗采區,配備兩個綜采隊、一個綜掘隊、兩個開拓隊、一個回采準備隊,到2011年9月底,礦井在冊職工為4219人(其中,132人為資源整合儲備)。
作為一座漸趨衰竭的老礦,新陽煤業既有著與其它“老礦”所共有的難題:系統復雜,設備老化,人員多、包袱重、效率低,職工人數最多時曾達到6000多人。過去,在生產組織上搞“人海戰術”、”“多面作業”、“廣種薄收”,造成安全狀況不佳,系統協調能力差,制約安全生產系統隱患多的局面。多年來,新陽煤業一直采用雙水平、多采區、多工作面聯合生產的傳統、粗放式開采模式,至2009年,礦井共有6個生產采區(上組煤六、七、九、十采區,下組煤新一采區、新二采區),15個生產隊組(其中四個綜采隊、一個高檔隊、兩個小采隊、三個綜掘隊、三個開拓隊、一個回采準備隊、一個掘進準備隊),井下直接從業人員達3000多人。眾多的作業人員,在井下短兵相接,交叉作業,給生產組織、經管管理和安全管控增加了極大的難度和風險。干部職工“等、靠、要”思想嚴重,不同程度存在著“減人難,安置更難”、“條件差,機械化上不了,效率提不高”等畏難情緒。隨著生產實踐的發展,特別是隨著大集團成功組建,深層次改革轉型步伐加快,長期積累的矛盾和弊端日益顯現出來,嚴重制約了礦井安全生產和可持續健康發展進程。
為此,高陽煤業狠抓“七項重點工作”,積極探索老礦建設安全高效礦井之路。
狠抓“七項重點工作” 建設安全高效之路
高陽煤業黨政一班人認真總結以往工作經驗教訓,學習對照山西焦煤《安全高效礦井建設實施意見和考核辦法》等制度,反復論證,從長計議,提出了以“簡化塑身”為突破口,以生產集約化、裝備現代化、隊伍專業化、管理信息化為主要手段的一攬子舉措:
優化設計,簡化系統,大力構建簡潔高效、安全可靠的生產系統。
新陽煤業根據煤層賦存穩定、傾角小,瓦斯低,易開采,頂板中等穩定,有3層穩定可采煤層(9號、10號和11號),平均厚度 9米丆適合機械化長壁式大強度開采的特點,利用其優越的先天條件從優化設計入手、大力簡化系統。一是巷道布置推行單層化和全煤巷化,并盡可能實現單水平生產。選擇沿煤層布置采區巷道,沿采區巷道兩側直接布置工作面,減少回采巷道工程量和巖石工程量,回采面建設速度快,周期短,投資少,見效快,并為工作面采用走向長壁綜合機械化低位放頂煤采煤法創造了條件。二是工作面均采用條帶式布置,實現工作面幾何尺寸最優化,合理開發資源。工作面設計打破傳統設計規范,實現與國內先進水平的接軌,改革巷道布置,加大采區幾何尺寸,工作面順槽設計長度2000米,平均1800米,大大增加工作面快速截割時間;工作面切眼長度為230米,平均210米,可減少工作面搬家次數,工作面回采產量達到350萬噸/年,這樣既增加了工作面的可采儲量,提高了資源采出率,又減少了搬家倒面次數,降低了各種固定費用消耗。三是創新思路,建設新的開拓系統。新陽煤業改造原有的立井開拓方式為主斜副立綜合開拓方式,改造原有的混合式通風為分區式通風,適應了礦井規模不斷擴大,生產布局不斷變化的需要,為礦井安全生產奠定了基礎。四是優化支護設計,改進支護工藝。巷道掘進全部采用錨噴網支護,利用其特性改善巷道支護狀況,開掘隊組效率大幅提高,開掘隊由過去的每班25人減少到每班15人,掘進速度由每班的8米提高到現在20米,工效明顯提高;在綜采工作面推廣使用超前支護支架與端頭支架,在過空巷及頂板破碎帶采用門式支架,極大地提高了工作面產能和巷道支護強度,減輕了工人勞動強度,提高了勞動效率。五是優化井下供電等環節系統配套,增強系統保障能力。改造供電系統,在開采區域地表建立35kV變電站,采用微機控制,直接向井下供電,供電成本低,質量高,完全滿足了綜采工作面高產高效機組設備單機功率大的供電要求。通過一系列措施,不僅簡化了生產系統,減少了巷道掘進量和技改投入,而且顯著提高了回采率,為安全高效生產創造了條件。

日常安全宣傳教育不斷線
優化布局,精減隊伍,著力提高工作面單產單進水平。
面對臃腫的生產系統,復雜的輔助環節,眾多的井下從業人員,新陽煤業審時度勢、居安思危,作出了“優化系統、塑身健體”的重大決策。一是優化礦井生產結構,嚴格按照“一礦一井兩面”進行布置。生產布局為“南、北采區”,即分別在新一采區和新二采區各布置一個高產高效綜采工作面,系統、生產環節簡單,不產生交叉影響,單產單進水平高,勞動效率高,每班平均工作人數25人,月產量最高達到35萬噸。二是狠抓老采區收縮和礦井開拓延伸。在有利于簡化生產系統、提高采區回條率和實現礦井集中生產的原則下,對殘舊采區和閑置巷道分別實行暫時或永久性封閉,臨時關閉上組煤采區,加大“塑身”力度,壓縮輔助生產格局,合并精減6個采掘隊伍,精減人員1300名,從根本上簡化了生產環節,大幅度降低了通風、排水、供電、輔助運輸等生產費用。三是積極開展創水平競賽活動。充分利用經濟杠桿作用,組織開展創水平、上臺階競賽活動,有效激發廣大干部職工的生產積極性,活動開展以來,開掘隊月單進進尺最高達到825米。四是科學優化采區開采順序,強化回收管理。經反復論證,進一步明確了“七采區→六采區→九采區”的回收順序,由外向里依次進行的回收工作總體原則,實施有序的開采計劃,合理控制開采動壓對生產帶來的影響,分專業科學制定各個采掘工作面的具體回收方案、安全措施,該礦成立了回收工作領導組,全面強化了對回收工作的組織管理,將回收工作納入每天生產調度協調安排、考核落實的重點,確保了整個回收工作的有序順利進行。
依靠科技進步,加大技術攻關,努力為安全高效礦井建設創造條件。
新陽煤業堅持走依靠科技進步推進高產高效的路子,對制約生產的關鍵環節和重點部位進行技術攻關,為高產高效建設創造了條件。針對主運皮帶運輸環節復雜、運輸能力低和安全可靠性差的問題,對驅動裝置進行了技術改造,皮帶采用阻燃強力膠帶,同時可實現自動化控制、監測監控和減人提效。此外,他們還積極與科研院所合作,加強適用性技術的研究與攻關。從2010年至今,新陽煤業科技主要項目有三下采煤、備用防爆蓋自動復位裝置、綜放工作面粉塵控制關鍵技術研究、礦井井下6KV供電防越級跳閘系統研究、煤層群聯綜放工作面采空區自燃“三帶”研究、多風機聯合工作礦井通風系統安全可靠性優化研究等,這些項目有的受到國家科技部的支持,有的已經在生產實踐中發揮了主力作用。新技術、新工藝的應用為新陽礦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也為新陽煤業的發展增添了新的生氣與活力。特別是三下采煤技術的研發,三下采煤的開采適應了村莊等建筑物不搬遷采煤的需要,很好的解決了老礦“三下”壓煤的開采問題。充填開采技術通過對工作面后方采空區實施充填,能夠有效地控制地表開采沉陷,保護礦區生態環境,保護地下水資源不受破壞,提高煤炭資源開采率,改善礦山安全生產條件,實現不搬遷采煤、解放村莊建筑物下、鐵路下、水體下煤炭資源。目前三下采煤充填系統及工作面支架已經招標,現已進入實施階段,預計2012年底可完成國家科技支撐項目。
加快升級,加大更新,不斷提升裝備現代化、自動化水平。
新陽礦率先全套引進國內先進技術和裝備,實現了“采掘工作面生產集中化 ,機電一體化,掘、支、運系統化,主要運輸系統膠帶化,輔助運輸無極繩化,井巷支護錨網化,安全生產監測自動化,核心裝備現代化、自動化程度達到汾西礦業一流水平。
軍事化管人,精細化管事,全面提升安全質量標準化管理水平。
高陽煤業以軍事化管人、精細化管事推動安全質量標準化工作深入開展,通過定標抓精細、達標抓細節、對標抓動態、考核抓兌現,實現了管理的“閉環”。明確“三入手、四著想、五到位”工作理念,即從工程設計入手,從生產準備入手,從設備配置入手;設計為施工著想,準備為生產著想,掘進為采煤著想,上道工序為下道工序著想;單項工程標準化一次性設計到位,安全生產必須投入的資金保證到位,現場安全質量管理監督檢查到位,工程驗收按標準嚴格考核到位,安全事故責任追查落實到位的安全質量標準化工作理念,打造精品工程,在全礦形成一套系統、規范、嚴密的安全質量標準化管理體系,建立了“事事有人管、條條有落實、件件有考核”的管理格局,全面提升了礦井安全質量標準化管理水平。
強化培訓,嚴格考核,努力提高職工素質。

新陽煤業嚴格貫徹落實集團公司安全生產工作安排,強化職工培訓,努力提高職工素質,進一步夯實安全管理基礎。一是嚴格落實“手指口述”、“四個按鈕”、“ 帶班下井”、班組長素質準入、應急演練各項制度,強化培訓、嚴格考核,規范職工的作業行為,提高職工的自主保安能力。如班組長班組全年安全無事故,礦年底一次性獎勵采煤班組長5000元/人、掘開班組長4000元/人、輔助班組長3000元/人、地面班組長2000元/人。職工培訓中心采取對班組長進行集中培訓,凡參加培訓者一天獎勵50元,有效提高了班組長學習的熱情;目前新陽煤業綜采一隊班組培訓已經走在了集團公司前列,2010年,該隊共有27名職工參加山西省煤炭主體專業中專班的學習,并全部取得中專畢業證書,2011年,共有11名職工通過網絡報考東北大學、太原理工大學等成人教育班,該隊大力鼓勵繼續再教育,促進了該隊職工隊伍素質的不斷提升, 該隊帶班長秦小峰被評為全煤系統優秀青年班組長,今年5月份在人民大會堂受到國家領導人的接見。二是大力推進素質工程建設,通過開辦職工夜校等各種培訓活動,進一步推動礦區“創建學習型企業、爭做知識型員工”活動蓬勃開展,提高了從業人員職業素質。新陽礦每年拿出工資總額的10%作為職工培訓考核資金,提高了培訓的含金量。三是通過各種賽事與“導師帶徒”等活動,發現培養人才,涌現出一大批愛崗敬業、技藝精湛的優秀技能人才。在焦煤集團公司職工技能比武運動會上,新陽煤業連續三年奪得礦井類狀元總數第一的好成績,在今年第一屆山西省煤炭行業焦煤汾西杯職工技能大賽中,全省狀元(兩名)排名第一,獎牌總數排名第二。
改造地面設施,加大環境整理,努力改善職工生活。

手指口述走進礦長安全辦公例會
兩年來,高陽煤業先后投入1.5億元,對工業廣場生產、辦公、職工生活、娛樂設施進行了整理改造,綠化美化,對工人村道路、照明、給排水、供電供暖和電視、網絡等進行了修建和完善,建成了日處理能力15000m3的污水處理廠,使生活污水全部達標。此外,興建住房15幢,使職工人均住房面積增加10.6m2,基本實現了居者有其屋的目標,極大地改善了職工的生活。
措施得力 效果顯著
有力的舉措最終取得了顯著效果,通過不懈的努力,新陽煤業在經濟效益、安全生產和人才建設等方面均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安全工作持續穩定
經過近年來的系統改造,礦井由雙水平聯合開采轉變為單水平開采,由一井多面轉變為一井兩面,同時礦井也真正實現了分區式通風,徹底消除了通風系統不合理安全隱患。
經濟效益成效明顯
原煤產量由2009年的300萬噸提高到2010年的450萬噸,預計2011年達到600萬噸。2009年,礦井工作面綜合單產244209噸,全員工效33.29噸/工;2010年,礦井工作面綜合單產299003噸,全員工效35.314噸/工;其中綜采一隊去年年產3588039噸,今年1—8月份,綜采一隊共生產原煤3177930噸,工作面回收率達到85%。
減人提效取得階段性成果
職工總數由4600人減少到3000人。調到資源整合人數為1302人(其中成建制隊組5個,2個回采,2個掘進,1個開拓)。全員效率由2009年的885.894噸 /人 提 高 到 2011年 的 942.859噸 /人 。2011年與2010年、2009年同期對比,全員效率提高了38.48%和41.35%。在崗員工平均收入達52042元,同比增長17.65%。
“新陽模式”的啟示
新陽煤業的發展歷程為眾多煤企在安全高效生產方面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模板。
科技創新是安全高效礦井建設的強大支撐
先進的技術裝備代表著煤礦的先進生產力,建設安全高效礦井必須加大投入,積極推廣使用各類先進實用的新技術新裝備。這兩年,新陽煤業共計完成科技攻關項目35余項,在各系統、各專業大力推廣使用了一系列新設備,不僅大大解放和發展了礦井生產力,確立了礦井整體科技優勢,使科技創新與安全高效形成了良性互動的發展機制。同時,新陽煤業每年確定技術攻關課題,成立相應的技術攻關小組,積極開展創新活動,取得了積極效果,解決了一系列安全生產實際問題,并在集團公司推廣。例如職工自制的風門閉鎖裝置等被集團公司普及推廣使用。
“簡化塑身”是老礦安全高效礦井建設的切實可行辦法
建設高產高效礦井,就是要通過系統優化、技改擴能、技術裝備進步,狠抓生產系統調整,不斷優化礦井生產系統,實施技術改造工程,減少輔助生產環節,投用大功率采掘裝備,極大地縮減了直接成本,實現了成本的最優化和效益的最大化。近年來,新陽煤業堅持按照安全高效礦井建設思路,推進系統擴能與改造、系統簡化塑身、技術裝備更新升級等工作,使礦井的主要系統得到進一步的優化與合理,為實現治理大隱患、防范大事故安全目標奠定了扎實基礎。
以人為本是安全高效礦井建設的基礎保障
人力資源優化配置是安全高效生產的重要方略,生產力中人是最要的因素。因此,搞好安全必須首先解決好人的問題,尤其是人的素質問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這是煤礦安全的根本之道,這幾年新陽礦大搞企業文化與素質工程建設,特別是把“手指口述”、導師帶徒、技術培訓作為提升職工素質的主渠道,使職工素質有了顯著提升,與企業科技水平實現了同步跟進發展,有力促進了礦井的安全高效發展。
總之,煤礦安全高效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從各方面系統抓起并合力推進,這樣才能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推動煤礦安全生產工作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圖片提供:新陽煤業
張 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