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飛 羅霏
江西省吉安市中心人民醫院手術室,江西吉安 343000
個體化康復護理對腦卒中患者生活質量及肢體肌力的影響
李曉飛 羅霏
江西省吉安市中心人民醫院手術室,江西吉安 343000
目的研究個體化康復護理對腦卒中患者生活質量及肢體肌力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56例腦卒中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28例。對照組采用腦卒中常規專業護理,觀察組在常規專業護理的基礎上進行個體化康復護理。結果觀察組總優良率(89.28%)優于對照組(57.14%),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干預后,觀察組腦卒中患者生活質量改善的總有效率(85.71%)高于對照組(50.00%),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干預后,觀察組肢體肌力的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個體化康復護理能夠有效改善腦卒中患者的生活質量,并明顯促進腦卒中患者肌力恢復。
個體化康復護理;腦卒中;生活質量;肢體肌力
腦卒中是一種突然起病的腦血液循環障礙性疾病,具有高發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殘率的特點[1],也是威脅人類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其發病急、病程長,絕大多數患者在經歷急性期住院后帶著傷殘回家康復。現代康復醫學認為[2],腦卒中的康復護理是康復治療的延續,是實現整體康復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保證腦卒中患者在住院期間和出院后得到持續的整體護理與健康教育,筆者對腦卒中患者進行了個體化康復護理,結果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8年1~7月我院收治的56例腦卒中患者為觀察對象,其中,男32例,女24例。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通過,患者或家屬也均知情同意;全部患者均經頭顱MR或CT檢查確診,并且生命體征基本平穩,進入恢復期,臨床均伴有不同程度的一側肢體活動障礙,肌力減弱,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年齡40~85歲,將其按隨機數字表法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齡(61.3±5.9)歲;首發病例25例,再發3例。對照組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齡(62.7±5.3)歲;首發病例23例,再發5例。兩組腦卒中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采用腦卒中患者的飲食指導、防止便秘及預防并發癥等常規專業護理措施。
1.2.2 觀察組在腦卒中患者常規專業護理措施的基礎上,進行個體化康復護理。①建立健康檔案:醫護人員為個體化康復護理的主要實施者,為每個患者建立健康檔案。對干預人群資料進行登記,即開始健康教育,由醫護人員向患者及家屬介紹相關規章制度,說明病情,使患者盡快進入角色,了解患者的肢體功能、語言功能、治療依從性、認知和心理狀態,醫護人員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對患者進行個體化指導,創造一個良好的康復環境并發放健康知識手冊。②個體化健康教育:針對腦卒中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個體化教育,醫護人員向患者及家屬介紹腦卒中的基本知識,如病因、誘發因素、常見并發癥及其護理方法、功能鍛煉的注意事項。通過健康教育幫助患者減少誘發因素,促進康復,減少復發率,使其能戰勝疾病信心,能積極配合康復和治療。③個體化康復護理:評估所有腦卒中患者的肌力、語言表達能力,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根據患者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個體化的指導。康復訓練是一個有計劃、長時間的過程,醫護人員需要取得患者、家屬配合,醫護人員應采用指導、示范、家屬協助保護和監督,患者主動配合的方法,才能獲得滿意的康復效果。個體化康復護理包括:肢體被動運動,坐位、站位的平衡訓練,日常生活能力的訓練,語言訓練等。④循證護理:腦卒中患者康復治療過程中運用循證護理(循證問題、循證支持、循證觀察及循證應用)。⑤個體化藥物治療干預:腦卒中患者不同病期應有不同的藥物治療,主張中西醫結合的治療原則,在護理干預過程中,向患者及家屬強調按時、按量個體化藥物治療的重要性,說明服藥方法、講解藥物療效的副作用。比如,當腦卒中患者的病情穩定進入恢復期時,西醫西藥主要以穩定血壓、促進腦代謝和神經功能的恢復為主,采用腦循環促進劑和腦代謝賦活劑的藥物,中醫中藥則根據中醫辨證施治的原則,根據病因病機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法。⑥個體化心理干預:對患者的性格、文化素養及心理狀態做出初步評估,然后針對的進行心理支持,消除他們內心存在的疑問。對于患者的任何努力和進步都要給予肯定和鼓勵,讓其感覺到自我價值的體現,充滿信心面對困難與挑戰。兩組腦卒中患者的干預時間均為6個月。
1.3 效果評價
1.3.1 療效判斷標準干預6個月后,日常生活中10項功能能完成3項,手的靈活程度為差;5項為良,6項以上為優。日常生活中10項功能項目包括寫字、梳頭、洗臉、刷牙、打結、系鞋帶、扣紐扣、開關電燈或龍頭、用筷子或匙子、拿水杯。總優良=優+良。
1.3.2 生活質量評估采用世界衛生組織生活質量(WHOQOL)表進行評分[3],以改善率評價干預6個月后的腦卒中患者生活質量改善情況:改善率≥50%為顯效;改善率≥25%且<50%為有效;改善率<25%為無效。總有效=顯效+有效。
1.3.3 肌力的分級0級:完全癱瘓,不能作任何自由運動。Ⅰ級:可見肌肉輕微收縮。Ⅱ級:肢體能在床上平行移動。Ⅲ級:肢體可以克服地心吸收力,能抬離床面。Ⅳ級:肢體能做對抗外界阻力的運動。Ⅴ級:肌力正常,運動自如。
1.4 統計學方法
本組數據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優良率(89.28%)優于對照組總優良率(57.14%),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2.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改善情況的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腦卒中患者生活質量改善的總有效率(85.71%)高于對照組總有效率(50.00%),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改善情況的比較[n(%)]
2.3 兩組腦卒中患者肢體肌力的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上肢肌力及下肢肌力的改善情況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后上肢肌力的比較[n(%)]

表4 兩組患者干預后下肢肌力的比較[n(%)]
康復訓練對腦卒中患者的治療作用是積極、肯定的[4]。它可使腦卒中患者受傷后腦語言中樞殘余功能通過語言訓練得以充分利用,逐漸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降低致殘率[5];康復訓練還可增加腦卒中患者大腦皮層的厚度和營養,從而加強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和反應性。王晉芳等[6]認為腦卒中患者存在明顯的心理問題,腦卒中后抑郁的發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同時也認為加強對腦卒中后抑郁患者抗抑郁治療,早期進行康復訓練是提高患者生存質量的關鍵。康復治療介入越早越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功能狀態并能有效防止和減輕繼發運動障礙的發生。醫護人員與腦卒中患者交流時,應該需要極大的耐心,切不可語言生硬,甚至嘲笑,注重心理護理。用微笑、眼神等給患者以肯定,取得患者的信任和認可,同時要指導患者的家屬掌握與腦卒中患者交流溝通的技巧。同時康復訓練環境盡可能安靜,避免噪音,需要有信心、耐心、恒心,應在康復醫生指導下循序漸進,持之以恒。
生活質量是指一個人在社會和日常生活中的機能能力和主觀感覺[7-8],目前已成為一個公認的療效評價指標。安寧等[9]對157例腦卒中患者進行問卷調查,以研究影響腦卒中患者生活質量的相關因素,結論認為年齡、性別、學歷、有無配偶、患病時間均可影響腦卒中患者的生活質量。本研究中,對照組采用腦卒中患者的飲食指導、防止便秘及預防并發癥等常規專業護理措施。觀察組在腦卒中患者常規專業護理措施的基礎上,進行個體化康復護理。結果觀察組總優良率(89.28%)優于對照組總優良率(57.14%),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而且觀察組腦卒中患者生活質量改善的總有效率(85.71%)高于對照組總有效率(50.00%),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提示個體化康復護理能夠明顯改善腦卒中患者的生活質量。肌力是指肌肉運動時最大收縮力,不同程度的肌力減退可以分為完全癱瘓和不完全癱瘓(輕癱)。羅福明等[10]認為腦卒中偏癱患者早期進行肢體功能康復干預,對促進患者肌力恢復、改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提高生存質量有明顯療效。易春霞[11]也認為腦卒中患者早期給予康復功能鍛煉可明顯促進患者的功能恢復。
本研究結果表明,干預后,觀察組肌體肌力的改善情況均優于對照組,結果提示個體化康復護理能夠明顯促進腦卒中患者肌力恢復,從而有效提高自身生活質量。
[1]李秀習.腦卒中的康復護理新進展[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2,25(6):656-657.
[2]侯月奴.528例腦卒中病人的康復護理[J].全科護理,2012,10(7):610-611.
[3]Lucas CR.TheWHO quality of life(WHOQOL)questionnaire:Spanish developmentand validation studies[J].Qual Life Res,2012,21(1):161-165.
[4]黃偓.針灸配合康復訓練治療中風偏癱60例臨床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11,8(6):148-149.
[5]何芳.淺談中老年腦卒中后失語癥的康復護理[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1,2(5):157.
[6]王晉芳,邰迎東.腦卒中后抑郁發病相關因素分析及抗抑郁治療[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2,10(5):564-565.
[7]楊彩霞,張玉蘭,王敬師,等.Roy適應模式在提高婦科惡性腫瘤患者生活質量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09,28(10):1358-1360.
[8]尤丹.腦卒中住院患者護理不良事件的預防及管理[J].中外醫學研究,2010,8(17):48.
[9]安寧,趙微,劉艷翠.腦卒中患者生活質量的相關因素調查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12,50(5):10-11.
[10]羅福明,梁玉芳.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早期康復干預效果分析[J].衛生職業教育,2010,28(7):132-134.
[11]易春霞.缺血性腦卒中康復鍛煉的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2,15(8):53-54.
Influence on individual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quality of life and limb muscle strength in patientsw ith stroke
LIXiaofei LUO Fei
Operation Room,the Central Hospital of Ji'an City,Jiangxi Province,Ji'an 343000,China
ObjectiveTo study the influence on individual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quality of life and limb muscle strength in patientswith stroke.Methods56 stroke patients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each group had 28 cases.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professional nursing for stroke.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individual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conventional based on the conventional professional nursing.ResultsExcellent and good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89.28%which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57.14%),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1).After the intervention,the total efficiency of quality of life improv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85.71%which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50.00%),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1).After the intervention,limb muscle strength improve the situa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Individualized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f cerebral apoplexy patient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promote the recovery ofmuscle strength in patientswith stroke.
Individualized rehabilitation nursing;Stroke;Quality of life;Limbmuscle strength
R473
C
1673-7210(2012)11(c)-0141-03
李曉飛(1975.10-),女,江西蓮花人,主管護師,主要從事護理學的研究。
2012-09-26 本文編輯:馮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