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阿彬
(福建省泉州市林業局,福建 泉州362000)
隨著綠化產業的不斷發展,培育綠化苗木作為產業鏈的重要一環也得到了蓬勃的發展。在這個過程中綠化苗木的病害蟲問題也日益突出。一方面,隨著國際、國內間植物交流的頻繁,害蟲種類還在不斷上升;另一方面,一些地方由于防治害蟲的技術措施不當,長期不合理使用化學農藥,不僅殺死大量的天敵,使病蟲產生抗性,對人畜的安全造成危害,而且還造成生態環境惡化。為了能夠及時掌握綠化苗木病蟲害的發生動態,制定正確的防治方案,保護和發展綠化產業,提高農藥使用的科學性、安全性,維護自然生態平衡,推進綠化產業現代化進程。本文以永春縣綠化苗木為對象,開展調查、研究和實踐,查明綠化苗木病蟲害種類、分布、危害情況等,在實踐的基礎上提出綜合防治方案,結合生產活動和地方氣候提出病蟲害防治的年事管理措施及注意事項,以期為今后綠化苗木生產提供參考。
永春縣地處福建省東南部,戴云山南麓。東經117°31′~117°41′,北緯25°31′~25°33′。全縣22個鄉鎮,土地總面積1468km2,人口55萬人。氣候溫暖,年平均氣溫20.4℃,無霜期330~360d,年平均降雨量1676.3mm。該縣屬中亞熱帶向南亞熱帶過渡的濕潤季風氣候區,長江以南的樹種均可培育,具有綠化苗木產業發展獨特的地域優勢。
早在明朝、清朝年間,永春就記載了觀賞花木達60種。1950年以后,達埔、蓬壺就有了培育綠化苗木的苗圃。
至2012年初,永春縣培育綠化苗木面積767hm2,產值1.2億元,并在五里街鎮高垅村建成集綠化苗木營銷、培育、科研等于一體的綜合型多功能花木市場。永春縣培育的綠化苗木的種類有:桂花、羅漢松、茶花、毛杜鵑、紅皮榕、紅花繼木、竹柏、樟樹、天竺桂、紅葉石楠、紅豆杉、含笑、鐵樹、黃花槐、藍花楹、重陽木、羊蹄甲、玉蘭、碧桃、紅葉李、扶桑、柳杉、龍柏、塔柏、側柏、雪松、桉樹、方竹、佛肚竹等等,各種樹種面積如圖1(面積單位:hm2,按上述順序從左到右排列)。培育方向以露地園林觀賞和道路綠化樹種的中、大綠化苗木為主,兼有少量盆景等,其中桂花、羅漢松、茶花、毛杜鵑最多,這4個樹種產銷數量占全縣綠化苗木的70%以上,產銷數量位居全省前列,形成永春綠化苗木的主導品種和主要特色,桂花中的月月桂品種俗稱“永春桂”、“尖葉桂”,以最能適應熱帶環境的特性深受國內外客戶喜愛。永春縣是閩中南重要的綠化苗木產區,產品暢銷香港、廣東、上海、江蘇、江西、浙江等省(市、區)及國外。

圖1 永春縣綠化苗木各樹種種植面積統計圖
經過線路踏查、標準地(株)調查、實驗室鑒定結合試驗地實踐和研究,表明永春縣綠化苗木的主要病蟲害有12個種類,這些病蟲害的種類、危害癥狀、寄主樹種及其受害率(占全縣該樹種面積百分比)、危害程度和防治方法如表1(危害程度按《森林病蟲害預測預報管理辦法》標準,表中化學防治的藥劑需不斷用其替代品更換)。其中病害4個種類:煤污病[煤炱菌Capnodium-SP.以及小煤炱菌 Meliolacameliae(catt.)Sacc和 M.SP.]、杜鵑葉斑病(尾孢屬Cercospora rhododendrl)、桂花褐斑病(木犀生尾孢菌Cercospora osmanthicola)、缺鐵病(缺素癥,生理性病害)。蟲害8個種類:螨類(以紅葉螨Panonychus citri Margioni為主)、蘇鐵小灰蝶(又名曲紋紫灰蝶,Chilades pandava)、介殼蟲(常見的有吹綿蚧Iceryapurchasi Maskell、桑白介、草履介等多種害蟲)、蚜蟲[桃蚜 Myzus persicae(Sulzer)等]、粉虱[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Westwood)、黑刺粉虱等]、東方螻蛄(Gryllotalpa orientalis Burmeister)、蠐螬(銅綠金龜子(Anomala corpulenta)等]、黑翅土白蟻(Odontotermes formosanus)。

表1 永春縣綠化苗木主要病蟲害種類、危害癥狀及防治方法
以上病蟲害中為害面較廣且危害較嚴重的有煤污病、螨類、蘇鐵小灰蝶、介殼蟲等4個種類,其中煤污病、蘇鐵小灰蝶已影響到縣城景觀。
永春縣綠化苗木的病蟲害除了上述12個種類外,還有一些偶發性、為害面窄、危害程度很輕的病蟲害如:桂花葉斑病(木犀生葉點霉真菌Phyllosticta osmanthicola)、桃流膠病(生理性病害或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等侵染)、紅葉李穿孔病(核果尾孢菌Cercospora circumscissa sacc.)、桉樹青枯病(細菌性病害,青毛桿枯極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E.F.Smith),大地老虎(Agrotis tokionis Butler)、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Rottemberg)]、桃潛葉蛾(Lyonetia clerkella L)、樟蠶蛾[Saturnia(Eriogyna)pyretorum Westwood]、木蘭突細蛾 [Gibbovalva urbana(Meyrick)]、木蘭巨小卷蛾(Statherotis threnodes)、蚱蟬(Cryptotympana atrata)、蠟蟬類、薊馬、天牛、刺蛾類、袋蛾類、尺蛾及家白蟻等。
2010年8~9月,桉樹青枯病發生在永春縣蓬壺鎮鵬溪村,該病為害桉樹在永春縣屬首次發現。
近年來,安溪縣桉樹黛袋蛾危害嚴重,德化縣個別鄉鎮樟蠶蛾危害較嚴重,鄰縣發生的病蟲害也應引起重視,防患于未然。
植物檢疫是整個綠化產業的首要工作。人流、物流頻繁為病蟲的傳播蔓延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松材線蟲、椰心葉甲等害蟲均是隨苗木和木材等從國外傳入我國的,其危害所造成的損失已可見一斑。因此,在苗木及其材料引種、調運過程中,一定要加強檢疫,嚴禁將危險性病蟲傳入或傳出,對已經傳入的要及時封鎖,就地消滅。
科學養護,整形修剪,防曬防凍,加強肥水管理,合理間作,以促進綠化苗木正常生長,“樹健病蟲少”就是這個道理。合理搭配樹種,防止交叉感染(如木麻黃、木棉、桑樹、番茄、茄子、煙草和花生等植物的青枯病菌能與桉樹交互感染),搭配一些優化天敵生態環境的蜜源植物,象蕓香科植物,其花粉能為姬蜂、食牙蠅、草嶺等天敵昆蟲提供食源,營造出有利于綠化苗木和害蟲天敵、不利于害蟲孽生繁衍的生態條件。
監測預報工作是病蟲害防治工作的前置,是防治工作由被動救災向主動控災轉變、實現病蟲害可持續治理的基礎。結合生產管理做好病蟲害為害初期、盛期的監測,并及時向種植戶和企業發布病情、蟲情信息,為防治做好準備。
生物防治能大量消滅害蟲,且對人、畜、植物安全,不傷天敵,不污染環境,不會引起害蟲的再猖獗和產生抗性。以蟲治蟲,如瓢蟲防治介殼蟲;以菌治蟲,如用白僵菌等生物制劑防治蛾類食葉害蟲及地下害蟲等。
(1)燈光誘殺。多害蟲如蛾類、蝶類、金龜子、螻蛄等成蟲具有強烈的趨光性,在這些害蟲的成蟲發生期,設置黑光燈誘殺。
(2)毒餌誘殺。利用害蟲的趨化性,在其所嗜好的食物中摻入適當的殺蟲劑,做成各種毒餌來誘殺害蟲,如用樂果乳油拌炒花生餅等毒餌誘殺小地老虎。
(3)食餌誘殺。如利用小地老虎對酸甜有趨性,以糖醋液誘殺小地老虎等。
(4)潛所誘殺。利用害蟲在某一段時期喜歡某一特殊環境的習性,人為設置類似環境來誘殺害蟲。如秋季在害蟲越冬前,結合樹干束草防凍或綁扎報紙等物,誘集葉螨、介殼蟲等害蟲潛入越冬,解下燒毀。
(5)人工捕殺。利用人工或各種簡單的器械捕捉或直接消滅害蟲,用于害蟲點片發生的地段,效果甚好。例如摘除枝葉上的蟲苞、蛹繭、袋囊和卵塊等。
化學防治具有快速、高效、使用方便、適宜于大規模機械化操作等優點,在害蟲大面積嚴重發生或突然發生時可以取到較好的效果,但也存在著殺傷天敵、污染環境、害蟲易產生抗藥性等缺點。要克服這些缺點,主要措施是合理使用化學農藥,盡可能地減少農藥的使用次數和使用量,要不斷更換新的殺蟲劑,根據病蟲害消長規律準確選擇施用時間,避免盲目濫用農藥[7]。
在各種病蟲害的發生及危害的調查、研究基礎上,根據近3年的生產實踐,結合生產活動、當地氣候和病蟲害的發生及危害時間,總結出12~2月、3~5月、6~8月和9~11月4個階段永春縣綠化苗木主要病蟲害防治的年事生產管理措施及注意事項。
(1)12~2月。12月大多數病原物(菌)均在園圃內的枯枝落葉或雜草中越冬。結合樹型的塑造,整枝修剪,清除病葉、落葉、枯枝、傷殘枝、病蟲枝、植物殘體,集中燒毀;摘除袋蛾等越冬蛹(蟲囊),刷除枝干樹皮裂縫內、粗皮下、枝條傷疤處的螨類、介殼蟲、蚜蟲、粉虱及鐵樹牙尖、周邊的蘇鐵小灰蝶,消滅病原菌和越冬害蟲的卵、幼蟲(若蟲)、蛹、成蟲等。冬墾翻土10~20cm,滅殺土中越冬的害蟲及破壞越冬病害的環境 。2月底應注意可能出現螨類為害。
(2)3~5月。做好監測,提早準備,4~5月是病蟲害防治的關鍵時期,應密切觀察。最早為害的害蟲是螨類,3月初,樹芽露出綠頂后螨類就開始為害,接著嫩葉展開時就有蚜蟲開始為害,3月底有介殼蟲、蠐螬、大地老虎、小地老虎、東方螻蛄、天牛黑翅土白蟻等害蟲開始為害,4~5月是為害高峰。4月初可在樹干上涂藥環(柴油、馬拉硫磷、黃油按4∶2∶1混合)防治螨類、介殼蟲、蚜蟲等刺吸式害蟲,也可埋施呋喃丹。4~5月可用蛀蟲一插靈防治天牛等蛀干害蟲;結合中耕翻土除地下害蟲,也可用白僵菌粉炮防治地下害蟲;桂花褐斑病、杜鵑葉斑病開始為害,風雨有利于發病,剪除萌芽條和徒長枝并進行透光修剪,保持樹木通風透光,抑制病害的發展。5月是介殼蟲、蚜蟲孵化盛期,粉虱第一代為害盛期,可噴施或灌根敵敵畏等;天牛羽化盛期,可用黑光燈誘殺;還應注意監測食葉害蟲、缺鐵病、桃流膠病。
(3)6~8月。多種病蟲害為害,食葉害蟲有可能爆發,應進行認真監測和防治;部分介殼蟲下樹越夏;蠐螬往深土中移動;大雨過后注意排澇;及時施肥;在各類雜草結籽成熟前除草。
(4)9~11月。9月是天牛、介殼蟲、蠐螬等各種病蟲害發生和為害的又一個高峰期。應密切關注病蟲害動向,及時進行防治。9月初前、后鐵樹發芽,防治蘇鐵小灰蝶是這個時期的難點。預防秋旱;注意開花后追肥;適當施磷、鉀肥為休眠打好基礎;10月是蚜蟲為害的盛期。11月病蟲害開始越冬,對于有下樹越冬害蟲的樹可在樹干涂白越冬,涂白劑由生石灰、硫磺、食鹽按6∶1∶1的量加白乳膠再加水配成。
[1] 吳進開,曹 斌,羅 強,等.煤污病的發生與防治[J].江西植保,2011(4):47~48.
[2] 白鳳臣,楊文江,公曉玲.淺談螨類對園林植物的危害及防治[J].中國森林病蟲,2001(S1):75.
[3] 朱雪良.蘇鐵小灰蝶的發生及防治[J].湖南林業科技,2007,34(5):59~60.
[4] 趙 鳳,江青林.花木主要介殼蟲的識別及其防治方法[J].四川農業科技,2011(9):42~43.
[5] 吳麗梅,才麗秋,鄭艷伶,等.園林花圃白粉虱的防治[J].湖南林業,2007(3):26~27.
[6] 陳順立,戴沿海.福建主要樹種害蟲及防治[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7.
[7] 鄒志燕,李 磊.城市園林植物病蟲害發生特點與防治對策[J].廣東園林,2007(2):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