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一碩
(遼寧省葫蘆島市龍港區環保局,遼寧 葫蘆島125003)
龍港區位于“關外第一市”葫蘆島市的中心城區。下轄1鄉10街,19個行政村、122個村民小組、58個社區,總面積172km2,總人口20.23萬人。根據《國務院關于開展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的通知》,依據《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方案》,龍港區從2007年10月至2009年5月,分為準備、全面普查、總結發布3個階段開展并順利完成了工業源、生活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農業源的全面普查工作,建立污染源信息數據庫。按照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成果開發利用的要求,現對龍港區二氧化硫普查結果作以詳細分析并提出具體對策建議。
普查的時間為200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普查的技術方法包括工業源采取監測法、產排污系數法、物料衡算法3種方法,主要采取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制定的工業源產排污系數測算二氧化硫的產生量和排放量。生活源第三產業、城鎮居民生活污染源采取調查燃料消耗量,利用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制定的生活源產排污系數測算二氧化硫的產生量和排放量。
全區普查二氧化硫產生量719062t、二氧化硫排放量20784t。全區普查工業源92個。二氧化硫產生量718797t、排放量20520t。全區普查生活源326個,二氧化硫產排量265t。
二氧化硫產生量及排放量較大的行業分別是: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制造業,醫藥制造業。按行業排放量比較圖如圖1。
中冶葫蘆島有色金屬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冶集團)、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簡稱渤船重工)等5家企業二氧化硫產生量及排放量相對較大,其中中冶集團二氧化硫產生量715258t,占總產生量的99.51%。中冶集團二氧化硫排放量19427t,占總排放量的94.67%。渤船重工集團二氧化硫排放量440t,占總排放量的2.15%。此外,龍港區二氧化硫產生量占全市總產生量的84.34%;排放量占全市總排放量的23.73%。

圖1 二氧化硫按行業排放量比較
全區工業源32家企業有廢氣治理設施113套,其中30家企業有除塵設施83套,27家企業有脫硫設施73套。全區37家企業有工業鍋爐、供暖鍋爐83臺,鍋爐煙氣大多數采用濕法除塵、堿法脫硫方法處理(表1)。

表1 工業源廢氣治理設施情況
排放強度廣義是指特定活動中特定污染物相對某一源的平均排放率。二氧化硫排放強度是指與GDP相對應的二氧化硫排放率,即某地區在一定時期內單位GDP的二氧化硫排放量。污染物排放強度反映了單位新創造經濟價值的環境負荷大小,是考核一個地區污染現狀的重要指標(表2、圖2)。

表2 龍港區工業源廢氣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強度統計

圖2 二氧化硫按經濟指標排放強度比較
全區工業源廢氣污染物二氧化硫產生、排放的行業特點是,90%以上都集中在耗電量較高的有色金屬鋅冶煉行業產生的冶煉廢氣污染源,即中冶集團。
對二氧化硫污染物產排量大的行業主要為城鎮居民生活。全區生活源獨立燃燒設施、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共有鍋爐48臺。煤炭消費量為3.87萬t,燃料油消費量0.25萬t,城鎮居民生活天然氣消費量為14萬m3,鍋爐燃氣消費量為39萬m3。按行業產排量比較圖見圖3。

圖3 生活源按行業二氧化硫產排量比較
全區主要廢氣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總量719062t。工業污染源排放廢氣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強度為20519.8t,表明該區二氧化硫污染非常嚴重。該區工業源廢氣污染類型特點是以有色金屬鋅冶煉煙氣污染為主要類型,主要廢氣污染物二氧化硫產生、排放比較集中。影響全區環境空氣質量的主要污染源為有色金屬鋅冶煉行業產生的冶煉廢氣污染源。
經過此次普查顯示該區廢氣污染物二氧化硫產生、排放的主要環境問題是:中冶集團自備電廠采用爐內摻燒石灰石或石灰粉方法脫硫。鋅、銅冶煉工藝設備、煙氣制酸工藝落后;全區工業源32家企業有工業鍋爐、供暖鍋爐83臺,有廢氣治理設施113套,其中30家企業有除塵設施83套,27家企業有脫硫設施73套,存在企業無脫硫設施情況。
(1)中冶集團自備電廠現采用爐內摻燒石灰石或石灰粉方法脫硫,按照國家燃煤電廠產業政策,應盡快進行脫硫工藝改造,采用濕法脫硫工藝。
(2)對浴池焦炭鍋爐實行嚴格監管,依法嚴厲查處浴池鍋爐使用燃煤業主。在洗浴行業大力推廣使用煤制氣鍋爐、生物質鍋爐,使用溫泉水。
(1)全面推行污染物總量控制制度和排污許可證制度,實行污染物排放總量和濃度雙向控制。
(2)加強一般工業污染源的管理,提高企業環保意識。嚴把環評關、污染治理措施落實關、環保治理設施運行關、治理效果達標關,提高中小企業環保意識,減少工業廢氣直排量。
(3)淘汰浪費資源、污染嚴重的落后工藝。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工藝和產品目錄,結合我區產業升級需要和資源、環境承載力,關閉浪費資源、污染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污染企業,淘汰落后工藝和設備。
(1)新建項目必須采用清潔生產工藝和設備,資源消耗和排污強度要達到規定的標準或目前國內先進水平。
(2)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法》,改擴建項目要“以新帶老”,做到增產不增污、增產減污。
(3)進一步提高環境影響評價的質量。環評實施過程中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實施清潔生產,把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具體化,進一步擴大公眾參與面;實行環評、施工、竣工驗收的全過程跟蹤管理,加強施工監理,切實落實“三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