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利
(淮北楊柳煤業公司, 安徽淮北市 235034)
采空區CO泄漏事故分析及防治煤層自燃措施
羅 利
(淮北楊柳煤業公司, 安徽淮北市 235034)
介紹淮北楊柳煤業公司10414綜采工作面采空區CO泄漏原因及防治煤層自燃的有效措施。通過底板抽采巷鉆場抽采管路向工作面采空區注入三相泡沫,同時加快工作面推進速度和對底板抽采巷、采空區進行注漿封堵,可有效地減少CO產生和外泄,從而達到防治采空區煤層自燃的目的。
綜采工作面;CO泄漏;煤層自燃;防范措施;三相泡沫
淮北楊柳煤業公司礦井由中煤南京設計院設計,采用立井開拓方式。礦井于2005年興建,設計生產能力定為180萬t/a,設計服務年限為55.8a。礦井主要開采煤層有3煤、8煤和10煤,根據《安徽省濉溪縣楊柳井田地質勘探地質報告》,礦井在詳查期間用集氣法采集利用瓦斯樣12個,其中31煤、32煤、71煤、72煤、81煤各1個,82煤2個,10煤5個。10煤層9-10-2孔在-634.70m處測得瓦斯含量(可燃基)為13.01cm3/g。原設計為高瓦斯礦井,現已鑒定為瓦斯突出礦井。
10414工作面走向長平均1095m,傾向長180 m,煤層傾角為2°~11°,平均5°;工作面標高為-564.7~-598.3m。采場結構如圖1所示,該工作面為楊柳煤礦首采工作面,位于104采區東翼,上為10416工作面,下為10412工作面,目前2個工作面正在施工底板抽采巖巷。左為東翼回風大巷,右以小沈家斷層保護煤柱為界。工作面可采煤層為10煤,平均厚度為3.1m,10煤為突出煤層,具有自燃性。
10414工作面于2010年11月開始回采,工作面原設計為“Y”型通風,后來對工作面貫通前原尾部聯巷回風一段進行砌墻封堵,改為了“U”型通風。經過回采一段時間后,發現在尾部聯巷的密閉墻附近有大量CO泄漏。
10414綜采工作面所采煤層為10煤,煤層本身具有自燃傾向性,且綜放工作面回采率低,采空區浮煤多,采空區冒落空間充填物少、間隙大,具有漏風供氧條件,增加了采空區自燃帶的深度。在工作面回采的同時,底板巷、封閉墻受采動影響而破裂變形漏風,造成煤層的氧化帶不斷變化,容易造成自燃發火。根據現場監測發現CO2量不是很大,而CO的出現量有所增加,可知采空區內CO主要來源于煤層的不充分自燃,初步判定CO出口源在尾部聯巷封閉墻。

圖1 10414工作面結構
經底板抽采巷鉆場穿層鉆孔的CO測試及尾部聯巷封閉墻內溫度測試分析,發火位置在切眼上部或組裝硐室內。處理方案及措施如下。
(1)調整系統,減少采空區漏風。該區域通風系統調整原則為:保持系統風流、風向穩定,供風量適當減少,降低采空區漏風。具體方案為:在104邊界專用回風道內設置控風設施,控制該區域總體風量,將104邊界巷回風量由3000m3/min調整到2800m3/min,以10416切眼局扇不喝循環風,10414風巷抽采巷、10416機巷抽采巷風向不變為原則,如10414風巷抽采巷風量太小或風流逆轉時,則增加供風量。控風設施保留的通風斷面積由總工程師負責確定,在通風區帶領封閉工運送材料,若控風設施處CO超標,則調量工作由救護隊負責施工。
(2)先利用10414風巷抽采巷36#鉆場、10414切眼抽采巷5#鉆場原有抽采管路注二相泡沫;待鉆孔施工完成,視處理情況決定是否注三相泡沫,由中國礦業大學專業人員在現場指導施工,機電副礦長組織人員配合。
(3)利用36#鉆場打鉆注二相泡沫或三相泡沫。36#鉆場打鉆設計、鉆機安裝及打鉆準備工作同步進行,總工程師負責鉆孔設計,機電副總負責鉆機搭火,生產技術部負責鉆孔送線,防突區負責打鉆施工。鉆孔參數見表1,方位角以左幫鉆場方向為0°基準角。鉆孔直徑為94mm,每個鉆孔必須按設計施工,打鉆過程中必須詳細記錄鉆孔資料。鉆孔布置如圖2所示,施工注水鉆孔時,防突區要把以前施工的抽放鉆孔的軟管去掉,并用黃泥封堵嚴實,去掉時要有救護隊人員現場監護。鉆孔施工順序為:2#→3#→1#→4#→5#→6#→7#→8#→9#。

表1 鉆孔參數
(1)煤層具有自燃發火傾向的礦井,工作面推進前,必須檢查采空區四周通道是否封閉嚴實,嚴禁出現漏風現象,同時設計好防治煤層自燃發火措施;工作面推進時,加快工作面推進速度,可以縮短采空區自燃帶發生期時間;工作面推進后,必須對采空區四周通道進行封堵,防止漏風進氧,同時必須對底板抽采巷加固補強和注漿、封堵,防止CO的外泄和氧氣的進入。

圖2 鉆孔平剖面布置
(2)三相泡沫可以有效地防治采空區煤層自燃,此項技術的應用保證了具有自燃發火煤層的安全開采。
[1]錢鳴高,石平五.礦山壓力與巖層控制[M].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10.
[2]楊勝強,劉殿武.通風與安全[M].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9.
[3]陳 憲.煤炭自燃機理及防治措施[J].煤礦安全,2004,35(6):19-20.
[4]秦波濤,王德明,畢 強,等.三相泡沫防治采空區煤炭自燃研究[J].中國礦業大學學報,2006,35(2):22-26.
[5]王德明.礦井防滅火新技術-三相泡沫[J].煤礦安全,2004,35(7):16-18.
2011-08-12)
羅 利(1986-),男,安徽淮北人,助理工程師,從事礦山技術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