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麗麗 李瑛琇
小議方正字體維權
文 / 李麗麗 李瑛琇

2011年對于方正集團下屬北京北大方正電子有限公司乃至整個中國字體行業來說都是備受打擊的一年,方正訴寶潔倩體字侵權案終審敗訴,不但對于方正字體維權之舉給了悶頭一棍,對于整個中國字體行業來說也是舉步維艱。前路漫漫,為何字體維權之路這么難走呢?字體到底屬不屬于計算機軟件呢?字庫中的單個字體屬不屬于美術作品呢?想要了解這些問題,我們首先要了解字庫到底是什么。
字庫就是把字體數字化后形成的數據庫軟件,我們平時使用電腦打出的漢字,以及使用手機發短信打出的漢字,都是因為數碼產品捆綁了字庫所以我們才能正常使用,字體是漢字的風格,就像是包裝一樣,而各種計算機字庫都是設計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開發出來的,包含著設計者的想法構思,屬于著作權保護的軟件作品,所以使用者必須向開發商支付一定的使用費。國家版權局顧問、中國版權協會理事長沈仁干表示“字體設計的過程復雜而辛勞,具有獨創性的字體、字庫是一種智力成果,應該給予知識產權保護,但是保護的模式需要研究,可以考慮以工業版權的概念,制定專門的條例來進行保護。” 而方正與寶潔案的爭議焦點就在于使用特定字體中的獨創性單字是否屬于美術作品?是否受著作權法的保護?大家都知道美術作品就是指繪畫、書法、雕塑等以線條、色彩或者其他方式構成的平面或者立體的造型藝術作品。在本案中,如果認定單獨字屬于美術作品的話,那么任何人使用這個字體都需要交納費用,方正公司字庫業務部副總經理黃學鈞曾向《中國企業報》記者表示,收費主要是針對企業商業性使用一些具有獨創性和獨特審美價值的字體,這種字體完全是設計者自行創造的藝術作品。方正明確表示了方正字體包含著設計者的獨特思維和創作靈感,是個人智慧的結晶,企業要把方正的字體用于商業用途的話,就必然得支付一定的使用費。如果方正維權成功,那么全國普遍的商業機構都將面臨著侵權的威脅,因為在實際的商業宣傳中方正免費的“宋體、黑體、仿宋和楷體”用途并不廣泛,要吸引消費者的眼球就要標新立異,字體當然越獨特越好,在觸目可及的各個品牌的商業宣傳牌上又有多少個公司可以問心無愧的說自己沒有侵權呢,考慮到社會行業方方面面的影響,法院在進行判決的時候需要再三斟酌。
在本案中,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終審判決:寶潔公司在其洗發水等產品上使用方正倩體字庫中“飄柔”二字的行為不屬于侵犯著作權的行為,而是獲得了方正公司的默示許可。也就是說法院認為企業購買了方正字庫產品就有了自由使用權,可以在任意場合任意時間任意形式進行使用,如果字庫企業需要產品使用者分為商用和民用的話,那么就應該把產品分為商用和私用,這樣就會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字體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字體包含了設計者的獨特構思,都應該是著作權法的保護對象,但是現今法律出現了這樣的漏洞,字體行業在抱怨自己所設計的產品不斷被侵權,字體的使用者也在抱怨莫名其妙就侵權了,更讓人哭笑不得的是對于相同的案例司法判決結果卻截然不同,在2011年8月9日,南京市中院作出了一份被整個字庫行業視為“黑暗中的曙光”的判決。這份判決所涉及的案例與方正公司訴寶潔公司侵犯“倩體”字著作權案非常近似,而南京市中院認定涉案的“秀英”體字庫中的單字具有獨創性,可以成為美術作品,應當受到保護。
為何相似的案例會做出不同的判決呢?這兩個案例引起了知識產權行業各位學者的廣泛爭議和討論,爭議的焦點主要是單個的字體是否受著作權保護,字體是否屬于美術作品等等,業界也希望通過字體企業維權的案例給立法者一定的思考,字體產品該如何保護,字體盜版猖獗該如何打擊已迫在眉睫,因為這已經關系到中國字體行業的興衰榮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