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娟 茍寶琴
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回族中醫醫院,寧夏 吳忠 751100
回族地區老年缺血性腦血管病頸部血管超聲表現
樊娟 茍寶琴
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回族中醫醫院,寧夏 吳忠 751100
回族;老年缺血性腦血管病;頸部血管;超聲表現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院55歲以上回族老人的缺血性腦血管性發病率呈逐漸增高趨勢。我們結合患者生活習慣、基礎病因、血糖、血脂情況進行1000例頸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
目的:探討回族地區老年人缺血性腦血管病與頸總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相關性。
方法:意大利百勝彩超,高頻探頭7.5HZ,患者取平臥位,頭部偏向檢查對側45度,充分暴露頸部動脈,取橫切、長軸切面,觀察血管形態、內膜及粥樣硬化斑塊。
回族老年人患缺血性腦血管的發生與頸總動脈斑塊類型及狹窄程度有關,頸部動脈超聲可作為動脈粥樣硬化的窗口,彩色超聲能夠判斷頸總動脈粥樣斑塊形態、數量及動脈狹窄的程度,對不穩定斑塊早期發展為臨床提供早期治療,預防腦出血的發生。

圖像分析:頸總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主要表現為內膜(IMT)增厚及粥樣斑塊形成,引起動脈管壁的狹窄,頸總動脈內膜-中度增厚(IMT)>1.2mm為粥樣斑塊形成,根據超聲特點及病理變化分為扁平斑、軟斑、硬斑、潰瘍斑四型。①扁平斑:頸總動脈的內膜回聲大于1.2mm,分叉處大于1.4mm,增厚內膜回聲減低或中等偏強。②軟斑:斑塊回聲呈中等或強回聲,邊界清晰,后方伴聲影。③硬斑:斑塊呈強回聲,邊界清晰,后方伴聲影。④潰瘍斑:聲像圖特點,縱、橫斷面均能顯示斑塊有缺損,其邊緣銳利,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測有彩色血流信號。
結果:患缺血性腦病回族老人有60%頸部總動脈超聲檢查均見內膜增厚或粥樣斑塊形成。20%例內膜不同程度增厚伴頸動脈走行迂曲,20%例頸總動脈狹窄>70%,檢查出斑塊多累及頸總外動脈分叉處,頸內動脈的起始部,患者有一過性黑蒙、頭暈癥狀。
討論:我區是回族聚集地,由于嗜好油炸食品,喜歡吃肥厚手抓羊肉,喜飲糖分較高的“八寶茶”,這些都是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的誘發因素。血脂、血糖、血壓的升高極易引起血管內皮損傷,使血管內膜(IMT)增厚,IMT增厚是反映早期動脈硬化的客觀指標,頸部動脈硬化可以引起缺血性腦血管病,由于硬化斑塊不穩定、破裂、脫落小斑塊拴塞遠端的血管,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表面粗糙,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被激活,形成血栓。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不斷增大,導致頸部狹窄,使遠端灌注下降,引起腦部缺血性腦血管病。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可使血液中高濃度的膽固醇及甘油三脂通過破裂的斑塊表面或通過直接滲入斑塊內部,增加斑塊內部脂質成分比例,使斑塊不穩定化易發生腦出血、腦梗死。
對于生活在我區回族55歲以上,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既往史,飲食結構不合理的老人,應常規定期進行頸部多普勒彩色超聲檢查,早發現動脈硬化病變,便于協助臨床醫生積極應對不穩定的早期干預性治療,減少缺血性腦病的發生。
李治安,勇強.血管疾病的超聲診斷[S].
R445.1
A
1007-8517(2012)15-0090-01
2012.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