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東教 (欽州學院體育學院,廣西 欽州 535000)
不同的教學方式對大學生體質和心理健康水平影響的實驗研究
黃東教 (欽州學院體育學院,廣西 欽州 535000)
將傳統教學、分層教學和“流動式”分層教學3種教學形式運用于大學公共體育教學中,探究了這3種不同教學方式對大學生體質和心理健康產生的影響。結果表明,在促進學生的體質和心理健康方面,“流動式”分層教學優于分層教學,分層教學優于傳統教學。
分層教學;“流動式”分層教學;傳統教學;體質;心理
隨著體育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發展,許多優秀的教學形式不斷產生,分層教學和“流動式”分層教學就是其中的2種。為此,筆者通過傳統教學、分層教學、“流動式”分層教學3種教學形式在大學公共體育課中的應用研究,探究其對學生體質和心理健康的影響,以期為體育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論借鑒。
1.1研究對象
在廣西欽州學院大一公共體育足球選項班中隨機抽取3個班作為實驗的對象。考慮到實驗的便利性,經調整使3個班的學生全部為男生,且每班為30人。
1.2研究的方法
1)文獻資料法 查閱傳統教學、分層教學、“流動式”分層教學、體質健康、心理健康等相關主題多篇論文,為研究提供了扎實的理論保障。
2)問卷調查法 利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對學生進行測試,以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SCL-90量表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心理健康測試量表之一,它包含10個因子(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和其他),90個項目。每題采用5點評分,癥狀從無到嚴重分別評為1、2、3、4、5,得分越高表示癥狀越明顯,心理健康狀況越差[1]。此量表已被國內外廣泛的利用于各種人群的心理健康測試中。
3)數據統計法 用Excle和SPSS16.0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
先將3個班設定為A、B、C組,分別進行傳統教學、分層教學和“流動式”分層教學,實驗共進行16周。A組進行傳統的體育教學。B組在實驗前對30名學生進行測試(包括身體素質和技術水平的測試),根據測試結果的綜合評價,把學生分為分成3個層次:優質層(身體素質較好,接觸足球較多,有一定的技術水平)、普通層(身體素質一般,接觸足球較少,有一些基礎)、初級層(身體素質較差,基本沒有接觸過足球),根據各層次的現有水平和實際能力,設計和安排適合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評價形式[2]。C組在實驗前進行類似B組的分層形式,同樣設計適合各層次需要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評價形式。與B組不同的是在進行16周的教學實驗中,把整個教學過程劃分為4個小的教學周期,每個教學周期為4周,每個周期進行一次測評(包括技術水平的進步情況和學生學習的態度),根據測評結果綜合考慮,進行層次間的晉升或降級流動[3],將普通層和初級層進步最快的2名學生分別晉升入優質層和普通層繼續學習,而優質層和普通層進步最慢的2名學生降級至普通層和初級層。
3個教學班的教學工作全部由同一老師擔任,教學時段、教學器材等教學條件基本保持一致。
3.1實驗前后體質健康測試結果與分析
在體質健康測試中,選擇了比較常用的身體素質測試項目進行測量,其中包括原地縱跳、立定跳遠、折返跑、30m跑、800m跑5個項目,實驗前后各組學生身體素質指標如表1所示。

表1 實驗前后各組學生身體素質測試情況
注:●表示實驗后A組與B組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表示實驗后A組與C組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表示實驗后B組與C組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
1)實驗前 實驗前,將學生身體素質測試結果的各組數據進行兩兩對比(A組與B組對比、A組與C組對比、B組與C組對比),比較后發現,各組學生在實驗前各項身體素質指標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可以認為實驗前各組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基本保持一致,隨機抽取的各組學生符合實驗的客觀要求。
1)實驗后 經過16周的教學實驗以后,對各組學生身體素質測試結果再次進行比較,通過相互之間的對比發現,B組在全場折返跑的測試中明顯的優于A組(P<0.05),而在其他4項身體素質測試中A B組并未存在顯著差異(P>0.05);在C組和A組的對比中發現,5項身體素質測試C組全部都顯著優于A組(P<0.05);在C組和B組的對比中,C組在原地縱跳、立定跳遠、30m跑、800m跑4項測試中顯著優于B組(P<0.05),而全場折返跑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
分析其原因,以個體差異為前提的分層教學在進行分層以后,使學生始終處于同一層次中,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評價已經定型,沒有形成有效的競爭和激勵機制,導致了許多學生安于自己各自的層次,沒有主動的去學習和鍛煉,因此身體素質沒有得到大面積的提高,只是個別的提高,因此在促進學生的身體素質方面沒有比傳統體育教學凸顯明顯優勢。而“流動式”分層教學形式根據學生個體需要,從實際出發進行考慮,優化分層教學模式,將競爭機制引入到分層教學中,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進步的快慢進行相應的調整,增強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學習的積極性,學習主動性得到有效地提高,學生能夠自覺的進行運動和鍛煉,課堂的練習密度相應的提高,有效的促進了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因此出現了“流動式”分層教學形式在身體素質測試中分別有5項和4項身體素質測試明顯的優于傳統體育教學和分層體育教學的現象。
3.2實驗前后心理健康測試結果與分析
在心理健康測試中,選擇了SCL-90量表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進行評價,以期了解實驗前后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變化情況,實驗前后各項心理指標如表2所示。
1)實驗前 實驗前,將A、B、C各組中SCL-90量表的各項因子進行兩兩對比發現,A組和B組、B組和C組、A組和C組各因子間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從總體上可以認為,實驗前3組學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基本保持一致,符合數據的客觀需要。
2)實驗后 實驗后,將不同教學實驗的各組進行相互比較發現,在A、B組的比較中,B組在抑郁、焦慮兩項因子均分中明顯的優于A組(P<0.05),其他因子并未表現出明顯的差異(P>0.05);在進行A、C組的比較中,C組的所有因子均分均優于A組,存在顯著性的差異(P<0.05);在 B、C組的對比中,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因子均分優于B組,但在抑郁和焦慮因子中并未存在顯著差異(P>0.05)。

表2 實驗前后各組學生SCL-90量表測試因子均分對比情況
注:●表示實驗后A組與B組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表示實驗后A組與C組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表示實驗后B組與C組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
分析其原因,分層教學在教學中將學生進行分層,使一些身體素質和原始運動水平較差的學生置于適合自己實際水平的層次中,學習適合自己的內容,減少了學生由于傳統教學中的“一刀切”造成的差生“吃不了”而導致的心理受挫現象,有效的維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同時在期末考核的時候進行不同的教學評價,降低了差生對于統一考試難度的畏懼感,使學生愉快的體驗運動帶來的快樂,減少了學習過程中的抑郁和焦慮情緒,因此在抑郁和焦慮2項因子均分中顯著的優于傳統的體育教學形式。而在“流動式”分層教學中,競爭和激勵機制的引入,學生的主動性和競爭意識得到了有效的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得到了全面的加強和鍛煉[4],各項心理因子都明顯的優于傳統的體育教學和分層教學形式。
4.1結論
1)經過16周的教學試驗后發現,在5項身體素質測試中,“流動式”分層教學分別有4項和5項測試明顯優于分層教學和傳統體育教學(P<0.05); 而分層教學有1項明顯優于傳統教學(P<0.05)。從總體來看,在促進學生的體質健康方面,3種教學形式的優劣排序為:“流動式”分層教學>分層教學>傳統教學。
2)在利用SCL-90量表進行的心理健康水平測試中,“流動式”分層教學分別有9項和7項因子均分明顯優于分層教學和傳統教學(P<0.05); 而分層教學僅有2項因子均分明顯優于傳統教學(P<0.05)。從總體上可以認為在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優劣上,“流動式”分層教學>分層教學>傳統教學。
4.2建議
1)在研究中未考慮到性別因素,相關的研究表明,性別的差異可能造成心理上的差異[5],因此不能確定不同性別差異是否對心理健康造成相同的影響,這將在以后的試驗中加以研究。
2)在分層教學和“流動式”分層教學的分層過程中,必須充分的考慮到學生的個體感受,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制定比較科學合理又富有人性化的分層方式,減少分層環節對學生心理造成的不良影響。
3)“流動式”分層教學在階段性評價時應該充分的考慮到學生的自評因素,鼓勵學生對自己掌握的知識進行客觀評價,以“教師評價”和“學生自評”的綜合評價作為“流動”的參考標準。
[1]孫利紅,彭穎,劉立英.體育拓展課對大學生身心素質影響研究[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1,28(2):122-125.
[2]王大中.體育分層教學方法的意義、設計與實施[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27(1):113-114.
[3]劉買如,郭敏,劉聰.體育教育專業排球普修技術課教學模式探討──“分層遞進”教學模式的實驗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7,19(6):76-78.
[4]閆洪杰.高校體育選項分層教學影響大學生身心健康的實驗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4(6):65-67.
[5]趙平花.分層教學模式對改善獨立院校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33(6):101-103.
10.3969/j.issn.1673-1409(N).2012.08.052
G807.4
A
1673-1409(2012)08-N157-03
2012-05-02
新世紀廣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一般A類項目(2011JGA126);欽州學院教改工程校級重點資助項目(2011XJJG-A05)。
黃東教(1983-),男,2007年大學畢業,碩士,講師,現主要從事體育教育訓練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
[編輯] 洪云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