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朵(河南省水利第一工程局)
預防事故發(fā)生以及控制事故發(fā)展到更壞的狀態(tài),即事故的預防與控制,是安全工作的最終目的,對于事故的預防與控制,應從安全技術、安全教育、安全管理3方面入手,采取相應措施。因為技術(Engineering)、教育(Education)和管理(Enforcement)3個英文單詞的第一個字母均為E,也有人稱之為“3E”對策。
安全技術對策——物的不安全狀態(tài);安全教育對策——使人知道應怎么做;安全管理對策——要求人必須怎么做。
安全技術對策是以工程技術手段解決安全問題,預防事故的發(fā)生及減少事故造成的傷害和損失,是三者中預防和控制事故的最佳安全措施。
預防事故的安全技術對策包括7個方面:控制能量;危險最小化設計;隔離;閉鎖、鎖定和連鎖;故障-安全設計;故障最小化;告警。而我們要優(yōu)先考慮的就是前兩項,根除或控制危險因素,以實現(xiàn)“本質安全”。特別是對于風險較大的,僅僅依賴于管理措施或者在操作說明中予以敘述和強調,而不采取可行的技術手段,是絕對不可取的。比如在混凝土澆筑“牛腿”施工過程中,依靠自身的安全設計,通過施工方法的驗證確認,消除危險或使危險最小化,進行本質方面的改善來避免事故發(fā)生,是最理想的方法。
大壩工程中存在大量“牛腿”工程,需要運用大量懸挑架承載所有施工荷載,眾多經驗支持是施工順利進展的關鍵之一,上升為理論技術、數字驗證,達到科技施工、節(jié)約成本、增大效益,卻是現(xiàn)今施工技術不斷發(fā)展的更高要求。充分利用工程技術手段解決安全問題,保證施工安全,是我們首選的方式。
禹門河水庫工程0+125.75~0+144.97排沙孔壩段共長19.22m,上游▽422.34~▽424.18m為1個1:1斜坡“牛腿”結構,進行泵送混凝土澆筑。上游搭設懸空三角架支撐結構,共用18根三角架,平均分布,六排工字鋼及木板作為平臺,方木支撐豎向傳力。
假設一次性澆筑高度為h。
新澆混凝土自重:1/2h2×24×19.22/18=12.8h2kN,混凝土重力密度為24kN/m3
混凝土對模板側壓力的豎向分荷載:

內部振搗側壓力F=10.6kN(代入公式計算得)
每m2模板承受豎向荷載為:(Pm+F)×0.707=9.4kN
澆筑過程中總側壓力產生的豎向分荷載為:

振搗豎向荷載:2kN/m2×h×19.22×sin45°/18=2.1hkN
導管傾倒豎向荷載:2kN/m2×h×19.22×sin45°/18=2.1hkN
鋼管自重:200m/18×3.84kg/m=768kg=0.43kN
工字鋼100m/18×12kg/m=1200kg=0.67kN
木材:斜面模板為木模和方木支撐共用松木3m3,1.5T/m3×3m3/18=0.25T=2.5kN
看作均布載荷,則每根支架上承受的荷載為:
Q=12.8h2+14.2h+2.1h+2.1h+0.43+0.67+2.5=(12.8 h2+18.4h+3.6)kN
如圖1所示3 個紅點處ABC3個支座為受力點,受力示意圖如圖2所示:

圖1 “牛腿”結構簡化示意圖

圖2 構件受力簡圖
這是一個超靜定結構,B為預留鋼筋固定端,A、C為支座膠結點,本次排沙孔段“牛腿”施工,特增設BD段拉筋。為方便計算,同時為了給以后施工提供驗證依據,本次驗算忽略拉筋的作用,以ACD構件(靜定結構)為研究對象:


根據實際情況,三腳支架結構穩(wěn)定,不用分析校核彎應力。

圖3 彎應力M圖

圖4 剪力Q圖

由剪力圖圖4知,A點剪力最大,校核受力點A的抗剪強度:
支點A為高強螺栓,型號為M24,抗剪連接,每個高強螺栓容許承載能力計算公式為:

式中:P-高強螺栓的預拉力,取225kN;μ-摩擦系數,取0.30;n-傳力面摩擦數目,取1;K-安全系數,取1.7。
代入得:[NL]=39.7kN
實際高強螺栓承受剪力為Q,需滿足條件Q≤39.7kN,即:12.8h2+18.4h+3.6≤39.7
解二次方程得h≤1.11m
因鋼架結構支點A受力為FAx,方向向左,所以,預埋鋼筋受力方向向右,為拉力,由爬型錐和高強螺栓連接。預埋鋼筋為φ22A3鋼材,允許軸向應力[σ]=140MPa。

安全系數取n=1.7

解方程2.6(12.8h2+18.4h+3.6)≤82.35
得h≤0.93m
不考慮拉筋的加固作用,最多可澆筑0.93m。
但是,實際施工過程中,我們會增設加固措施,三角架、模板上都會有拉筋來減輕水平作用力,使校核點A所受軸向拉伸作用力大大減小,同時減小剪力作用。所以,一次性可澆筑高度不僅限于此數值。本次驗算過程僅供參考,結合工程需要、人員機械配備及工程進度等,再做具體計算,將各項拉筋考慮在內,適當調整一次澆筑高度,以達到最大效益。

[1]吳穹,許開立.安全管理學[M].北京:煤炭工業(yè)出版社,2002(7),95~109.
[2]龍馭球.結構力學[M].鄭州: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57~304.
[3]劉鴻文.材料力學[M].鄭州: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0~197.
[4]周水興,何兆益,鄒毅松等.路橋施工計算手冊[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2),172~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