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佳
(中鐵工程設計咨詢集團有限公司鄭州設計院,鄭州 450001)
鄭州市河醫北公鐵立交橋(高陽橋)位于金水大道西段,是溝通市區東南方向的重要橋梁,也是鄭州市區交通最繁忙的橋梁之一,該橋上跨京廣、隴海4條鐵路干線。高陽橋始建于1959年,跨徑21 m,橋面寬24.2 m,上部采用17片T形混凝土梁,下部采用漿砌片石U形橋臺,擴大基礎,橋臺兩側為高填土路基。1993年鄭州市“四橋一路”工程開工建設,金水路進行擴寬改造。由于高填土路基加寬需占用大量土地,為減少拆遷量,金水路擴寬采用以橋加寬道路的方式,高陽橋隨之擴寬。該橋東側加寬7.4 m,西側加寬14.4 m,現狀橋面總寬46.0 m,加寬橋采用25 m簡支槽形梁上跨鐵路,其余孔跨均采用16 m簡支T梁。高陽橋與兩側加寬橋平面關系示意見圖1,橋下照片見圖2。
在東、西兩側橋面加寬設計時,發現既有高陽橋17片梁出現大面積混凝土脫落,主筋部分裸露、銹蝕嚴重,對道路和鐵路安全已構成威脅,但受金水路通車時間和工期的限制,未能將高陽橋一并改造。為保證安全,在銹蝕最為嚴重的東側4片梁、西側3片梁上方橋面處修建了2座花壇,以避免車輛碾壓對既有高陽橋老梁造成進一步的破壞,既有橋面照片見圖3。

圖1 高陽橋與兩側加寬橋平面關系示意(單位:m)

圖2 橋下照片

圖3 既有橋面照片
隨著鄭州市“四橋一路”的建成通車,車流量日益增長,已大大超出了高陽橋的設計荷載等級和設計通行能力,對鐵路、道路的運營安全構成了嚴重的威脅,2011年鄭州市政府將高陽橋定性為危橋,并列為重點項目立即進行改造。既有高陽橋竣工資料缺失,橋位處經過加寬改造施工,現場情況復雜多變、施工場地狹小。
既有橋改造方案的制定,需結合現場實際情況,在保證鐵路、道路安全的原則下,確定既有橋哪些構件可繼續利用以節省投資,哪些構件無利用價值需拆除、新建。
目前兩側加寬橋運營良好,滿足工程技術標準,可繼續使用,本次僅考慮對既有高陽橋進行改造。
(1)既有T梁
1999年9月鄭州工業大學出具的既有T梁檢測結果和2009~2011年該橋的監測結果顯示,梁部混凝土脫落、主筋銹蝕現象呈加速發展的趨勢,已無利用價值,故既有T梁予以報廢、拆除。
(2)既有橋臺
由于缺乏竣工資料,第三方對橋臺進行了物探及檢測,報告顯示,根據現行荷載標準,換梁后橋臺需進行加固處理。經過勘測,暴露在地面的臺身邊緣距鐵路中心線距離為2.9~3.5 m,鐵路基本限界為2.44 m,這樣施工空間只有0.45~1.06 m,任何施工機具都將侵入鐵路限界,每次操作均需鐵路斷行、接觸網停電,這將嚴重影響施工進度和鐵路運輸,且由于臺體距離鐵路過近,注漿加固還可能引起鐵路路基的隆起,影響鐵路行車安全。考慮以上因素及老橋臺已接近使用年限,決定不再繼續使用既有橋臺承受上部荷載。由于橋臺圬工量較大,拆除既有橋臺對道路、鐵路影響較大,故將橋臺保留作為新建橋臺的臺前擋土墻用,僅拆除影響新梁架設的背墻部分。
新建橋梁的設計需充分考慮各種不利情況,滿足以下要求:①滿足道路規劃和使用功能的要求;②不降低鐵路現狀通行凈空高度;③滿足鐵路行車安全要求,盡可能減少對鐵路運輸的干擾;④采用既有橋的縱、橫坡及橋面高程;⑤梁的橫向布置滿足道路寬度要求。
(1)跨徑選擇
既有高陽橋為21 m跨度簡支梁橋,新建橋梁應盡量避開老橋臺的前墻,以利于新建橋臺的施工,保證老橋臺的使用功能,經比選,跨徑采用30 m,新建橋梁與老橋對比立面關系見圖4。

圖4 新建橋梁與老橋立面對比(單位:m)
(2)梁型選擇
由于道路縱、橫向順接問題,新建橋梁橋面高程與既有高陽橋橋面高程需保持一致,橋下鐵路凈空應不低于既有橋下凈空,因此梁高應控制在1.4 m,不高于老梁梁高。考慮到梁高限制及電氣化鐵路上方橋梁耐久性的要求,本工程梁部采用梁高較低的大鉸縫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梁。由于兩側加寬橋梁沉降已基本完成,新建橋梁與加寬橋梁間采用柔性連接,新建橋梁與加寬橋連接處的梁片按照邊梁計算。橋梁典型橫斷面詳見圖5。
根據既有高陽橋橋面寬度,全橋共設置2片邊梁和14片中梁,梁高1.4 m,計算跨度29.2 m。主梁采用C50混凝土,橋面鋪裝采用10cm厚C50混凝土整體化層和7 cm厚瀝青混凝土。主梁由預制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梁和現澆混凝土橋面板組合而成,現澆混凝土橋面整體化層參與受力。汽車荷載橫向分布系數0.4(邊板)、0.36(中板),設計荷載為公路-Ⅰ級。

圖5 橋梁典型橫斷面(單位:cm)
為驗證主梁理論計算結果,梁片預制完成達到設計強度后,進行了靜載試驗,主要試驗項目包括跨中截面加載時主梁的變形、主要截面和部位的裂縫觀測。試驗表明:梁部變形試驗結果與理論計算吻合,梁體無裂縫產生。
(3)橋臺形式選擇
既有老橋臺后為高填土路基,兩側為加寬橋梁,橋臺施工時需要最大程度地減小路基土方的開挖,減小對東、西兩側加寬橋梁的影響,綜合考慮采用了埋置式橋臺。
(4)基礎形式選擇
由于既有橋臺保留作為臺前擋土墻,新建橋臺基礎應盡量減少對既有橋臺擴大基礎的破壞,故新建橋臺采用樁基礎。每座橋臺采用4根樁,樁徑2.0 m,樁間距6.4 m。
在本橋施工中,最關鍵也是最危險的是基樁成孔、舊梁拆除及新梁架設這幾個環節,制定科學有效的施工方法也是舊橋改造的關鍵點。
既有T梁拆除后,方可進行橋臺樁基的施工。橋臺樁基采用跳樁施工,這樣既加快了施工進度,也保證了施工安全。
既有U臺擴大基礎以上的部分樁基采用鋼筋混凝土護壁、人工成孔,既有U臺擴大基礎以下部分樁基采用機械成孔,盡量減小樁基施工對既有橋臺的影響。
為保證安全,既有高陽橋24.2 m橋面寬全封閉施工,東側保留1個車道,西側保留2個車道。由于高陽橋位于鄭州市的咽喉位置,需要盡量壓縮整個工程的施工工期,減少對交通的影響。但是高陽橋上跨京廣、隴海鐵路4股道,拆梁、架梁作業都需要向鐵路部門要點施工,且既有T梁病害嚴重。根據工程的實際情況,結合電氣化鐵路上方的施工特點,需要制定一套既能保持施工安全、又能壓縮工期的拆、架梁方案。
舊梁拆除順序如下:在既有橋臺臺后拼裝橫移軌道→再在橫移軌道上拼裝I100型大工字鋼跨線移梁軌道→將拼裝、調試后的跨線移梁設備橫移到需拆除的舊梁旁邊→采用2臺吊車將舊梁吊起(圖6)→將跨線移梁設備橫移至舊梁下方(圖7)→吊車將舊梁放置在跨線移梁設備上→通過臺后搭設的縱向跑道,將舊梁從跨線移梁設備縱向移出(圖8)。跨線移梁設備平面示意見圖9,立面示意見圖10。

圖6 舊梁起吊現場照片

跨線移梁設備橫移至舊梁下方現場照片

圖8 縱向移梁現場照片

圖9 跨線移梁設備平面示意(單位:m)
為加快施工進度,采用工字鋼制作兜梁裝置,將2片既有T梁同時起吊拆除。

圖10 跨線移梁設備立面示意(單位:m)
在舊梁拆除后,將跨線移梁設備存放在場地東側,作為跨線施工通道使用。橋臺施工完畢,繼續利用跨線移梁設備架設新梁。
新梁架梁順序如下:臺后搭設縱向軌道,將新梁縱向移入跨線移梁設備→將跨線移梁設備橫移至新梁預就位位置→采用2臺吊車將新梁吊起→將跨線移梁設備橫向移開→吊車將新梁放下就位。
城市既有跨線橋改造受道路及鐵路現狀條件的影響,往往具有設計控制因素多、施工場地狹小、工期要求緊等特點。高陽橋危橋改造工程,從改造方案和施工措施方面,因地制宜、結合實際,既保證了道路和鐵路的運營安全,又最大程度地減少了施工對道路和鐵路交通的影響。
采用上述拆、架梁方案,僅在起、落梁時梁體懸空于鐵路上方,大多數作業都在跨線移梁設備上進行,將直接在線路上方的作業時間降到最少,最大程度地保證了電氣化鐵路的安全運營。由于梁體過孔均在跨線移梁設備上進行,可在點外施工,并且采用特殊裝置可同時拆除2片既有T梁,通過這些措施加快了施工進度,將原預計施工工期從150 d縮短為97 d,取得了較好的效益。
[1]周麗華.既有立交橋梁結構綜合利用及改造工程設計[J].中國市政工程,2007(8):20-22.
[2]胡迎新,徐占軍.公路跨鐵路既有立交橋改建工程淺析[J].企業技術開發,1999(8):9-11.
[3]陳新.衡陽光明公跨鐵立交橋的設計特點[J].交通科技,2003(3):21-22.
[4]徐光興,李朝紅,張耀輝.鐵路既有橋梁快速換架技術的研究及應用[J].中國鐵道科學,2004(4):142-144.
[5]趙振剛.濟寧市濟安橋南路下穿新日鐵路立交橋工程施工過渡方案研究[J].鐵道標準設計,2012(1):51-55.
[6]李世勇.既有鐵路跨線立交橋架梁施工技術研究[J].山西建筑,1999(8):329-331.
[7]陳強,王輝,李云虎.跨既有線架梁施工技術[J].中國西部科技,2009(3):9-10.
[8]田均舉,平瑞峰.上跨既有鐵路線施工安全防護方案[J].科技信息,2009(29):980.
[9]鐵道部運輸局.鐵運[2011]63號 鐵路營業線施工安全管理補充辦法[S].北京:鐵道部運輸局,2011.
[10]鄭州鐵路局.鄭鐵辦[2011]132號 鐵路營業線施工安全管理補充辦法[S].鄭州:鄭州鐵路局,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