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亮亮,龔愛軍
(中鐵工程設計咨詢集團有限公司濟南設計院,濟南 250022)
我國是一個多山和丘陵的國家,大量鐵路修建在山區丘陵地區。未來10年,我國還要修建大量的山區鐵路[1]。山區水系發達,水量季節變化大。在山區鐵路建設過程中由于地形的限制,經常不可避免地會對山區河溝進行改移。結合龍煙鐵路某處改河工程,介紹工程設計方案。
該處改河段屬于典型的峽谷性河段,峽谷性河段的河谷是在漫長年代中,水流不斷地縱向切割和橫向沖刷逐漸形成的,河槽寬窄相間,錯綜復雜,寬處可達10 m以上,窄處不足3 m;河床斷面呈V字形和U字形。河岸河槽中常有巨石突出,或夾砂、卵石;河床比降大,改河段平均比降達3%,水流季節變化較大,經現場實地調查近幾年來每次暴雨時都會溢流而出,水流湍急,旱季幾乎無水。下游新建鐵路高程由于受總設計方案限制不能抬高,為了使水流能夠順利通過涵洞,保證鐵路運營安全,從而對其進行改造設計,如圖1所示。

圖1 原河道位置
為了使改河段進口順暢,起點選擇在有穩定巖石外露河床水流均勻的順直段。由于山區河流會挾帶泥沙卵石,在改河曲線段采取了5倍穩定河寬(此值采用與改河地段具有同樣地質條件的上下游河道的平均寬度)的曲線半徑[2]。位于新建涵洞上游段,應盡量減少改移溝渠與涵洞中心的交角,并適當加長涵洞入口處直線段的距離,涵洞出口處也應避免改移溝渠的急劇轉彎,改河的終點要盡可能與原河床平順連接。如圖2所示。

圖2 新建河道布置
在1∶10 000地形圖上算得該河流匯水面積F為2.56 km2。按設計洪水頻率1/100[3],確定其流量。
根據山東省地方公式(山丘地區)[4]計算

式中 Qm——洪峰流量,m3/s;
F——流域面積,km2;
J——河道干流平均坡度,m/m;
R——凈雨深,mm;
tc——凈雨歷時,h。
根據鐵三院公式(山丘地區)[5]計算
當ap=Sp/tn時

式中 n——暴雨衰減系數;
L4——流域長度,從分水嶺算起,km;
I4——流域坡度,從分水嶺算起,用加權法計算;
F——流域面積,km2;
η——為暴雨點面折減系數從文獻[5]查取;
C2——參數,可按下式計算

其中,β0、γ0、m0、A4均為參數,可從文獻[5]查取。
P0可按下式計算

N0可從文獻[5]查取。
g0可按下式計算

采用以上兩種方式計算進行校核,取較大值作為設計流量。通過計算比較,取設計流量Q1/100=169.19 m3/s為該河段的最終設計流量。
改河工程的溝底線兩端應與天然河溝深槽底相接??v坡盡量采用原河道穩定河段縱坡[6],可按以下公式近似求得穩定河道的縱坡IWα值

n——天然河道的粗糙系數,可由文獻[6]查得;
K——河相關系系數,山區河段可取K=2~3,平原河段可取K=4~5;
Q——造床流量(m3/s,此處河床為巖石,按設計流量);
vbc1——當斷面平均水深為1 m時的不沖流速,m/s。
通過計算得原始河段穩定縱坡為3.5%。此處改河段河床的地質條件比較單一,均為片麻巖,宜采用單一坡度。由于對河道進行了裁彎取直,其平均縱坡比原河道縱坡陡。為了解決河道地段多余落差的問題,在新河道口的入口地段設計成較陡的縱坡,為了防止沖刷,在進口處以矮跌水的形式進行調整[7]。如圖3所示。

圖3 改河縱斷面
根據外業調查,原河流穩定段河槽為U形斷面,橫斷面比照原來河床的橫斷面進行設計不應壓縮既有河道,河道寬度選取原河道穩定寬度,估算設計斷面面積W,根據謝才-滿寧公式[8]
流速

流量

式中 n——改河糙率;
W——改河流水斷面面積,m2;
R——水力半徑,R=W/Pa;
Pa——流水斷面的濕周,m;
I——計算斷面附近河段的河床縱坡。
根據上式計算得到的改河斷面流量,與實際洪水流量之差,若不超過5%即認為合適,否則重新假定平均水深“H”,反復試算后,確定斷面面積W??紤]到此處河谷狹窄,地質單一且為巖石,為了減少挖方與征地,改河斷面采用矩形截面,重力式擋土墻進行沖刷防護,擋土墻要考慮一定的安全高度[9]??紤]到下游新建鐵路高程限制,在靠近新建涵洞入口處,對河道橫斷面進行拓寬,使水位能夠滿足涵洞的凈空高度[5]。不同底寬的連接處設置了漸變段,其長度的擴散率為4∶1。
為了保持改移河道河床穩定和防止水流對擋土墻基礎的淘刷,必須做好防護設計。根據謝才-滿寧公式求得改河后的設計流速在6~8 m/s,根據經濟性和就地取材的原則,選取石料漿砌,護砌厚度按流速選用亦可參照下列公式計算[10]

式中 δ——所求的護坡厚度,m;
Psj——作用于護坡上的舉力,Pa。當考慮水流作用時

式中 v0——水流平均流速,m/s;
η——與護面結構有關的試驗系數,可查文獻[10];
μ——與護面透水性有關的試驗系數,可查文獻[10];
γ0——水的容重,kN/m3;
γs——漿砌片石的容重,kN/m3。
根據上式計算得此處改河分區段采取鋪砌厚度分別為35、50 cm。
為修建鐵路橋涵而進行的改河,大都是在河流的局部地段進行改動,其范圍小,與河流工程上治理大段河流或對整個河流的改河過程是有區別的。一般只要求新河道能夠順應河勢,大體上符合該段天然河流的特性,就可達到預期目的。
(1)為了保證改河的成功,改河前注意查明當地河段特征,如河水流量、流速、水深、河面寬度、河槽斷面形狀及尺寸。沿河各段縱坡、穩定直線段的長度以及穩定河彎長度和半徑等。另外,尚應了解河床及河岸的地層情況,沖淤情況,以作為考慮新河道平面及縱橫斷面的設計依據。同時結合當地地形、地質條件確定改河中線,使所設計的新河道盡量少占地并節省土石方和防護工程的數量。
(2)改移河道的平面布置盡量平順、圓滑。
(3)鐵路改河工程往往是裁彎取直,其平均縱坡一般比原來的河道縱坡為陡。因此為了使水流容易引入新河道,可在新河道的入口地段設計成較陡的縱坡,以解決改河地段多余落差,如入口地段縱坡過陡,則可以在進口處以矮跌水的形式調整。
(4)在水文計算中對糙率的選擇應注意剛開挖的溝槽比較光滑,糙率較小,過幾年后河槽會變得粗糙一些或生長雜草,糙率會變大,因此求算水位時可采用將來可能變大的糙率,計算沖刷時可采用新開挖的糙率以策安全。
(5)由于新建鐵路高程限制,此處涵洞可利用凈空在2 m左右。通過技術經濟比較選擇新建涵洞孔徑為2~8 m框架??讖竭^小,導致河道下挖,增加涵洞下游改河長度;孔徑過大,造成涵洞工程量的增加。
[1]白琦成.山區高速鐵路橋梁設計幾個問題探討[J].鐵道標準設計,2011(2):50-55.
[2]王浩,杜栩,李守成.淺談改河工程的設計要點[J].林業科技情報,1998(2):73-74.
[3]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TB 10002.1—2005 鐵路橋涵設計基本規范[S].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5.
[4]山東省水利局.山東省水文圖集[M].濟南:山東水利局出版社,1975.
[5]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水文處.水利工程實用水文水利計算[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1986.
[6]鐵道部第一勘測設計院.鐵路工程技術手冊·路基[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1992.
[7]文雨松.橋涵水文[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5.
[8]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TB 10017—99 鐵路工程水文勘測設計規范[S].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1999.
[9]鐵道部第一勘測設計院,蘭州鐵道學院.鐵路工程技術手冊·涵洞與拱橋[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1994.
[10]鐵道部第三勘測設計院.鐵路工程技術手冊·橋渡水文[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