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永明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上海200030)
當前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以下簡稱上海電信)PTN(packet transport network)的末端接入基本采用直連光纖,隨著用戶數量的增加,光纖資源日趨緊張,而大規模鋪設新光纜也存在眾多困難,為用戶新建直連光纜的工程費用高昂、耗時長,無法滿足業務快速開通的要求。上海電信積極推進的 “城市光網”建設已大規模部署了EPON設備,在提升Internet接入帶寬的同時,利用EPON技術優點節省了大量局端到用戶端的光纖資源。單從全程光纖特點和在上海地區的覆蓋范圍來看,EPON有希望成為PTN末端接入的解決方案,但是上海電信EPON同時承載了IPTV、VoIP、Internet等多業務的接入,其自身技術特點和其已有業務的配置規范能否適用于PTN末端接入的各種應用場景,本文將進行深入分析并對當前條件下部署的可行性提出自己的觀點。
PTN基于T-MPLS/MPLS-TP技術,具有高帶寬、面向連接、H-QoS(hierarchical QoS,層次化 QoS)、時間/時鐘同步等優點,可滿足數據專線用戶對于靈活帶寬、順序數據分組、低時延、低抖動、低冗余性的需求。PTN應用性價比高的以太接口和統計復用技術,大大降低了設備成本,節省了運營商的投資。單從數據平面來看,PTN屬于標簽封裝二層承載技術,利用PWE 3封裝在分組交換網絡中,盡可能真實地模仿了ATM、幀中繼、以太網、TDM、SDH等業務的基本行為,但與傳統二層MPLS VPN不同,其擁有豐富的OAM特性,可確保網內出現故障時的50 ms快速倒換。PTN結合了IP網和SDH傳送網各自的優點,非常適于承載電信級數據專線業務。上海電信PTN定位于現有基礎數據網絡的演進方向,規劃用于承載已有基礎數據網專線的大規模遷移,主要用于替代設備老化、技術停滯、備件停產的DDN。上海電信的PTN為用戶提供百兆和吉比特級以太光接口,目前發展的所有用戶都通過直連光纖接入PTN局端節點,與傳統的DDN銅線接入相比,光纖價格相對低廉,可提供高帶寬,且接入距離長,抗干擾能力強,有能力為用戶提供更加高效和穩定的通信服務。
EPON由OLT(光纖線路終端)、ODN(光分配網絡)和ONU(光網絡單元)3部分構成樹型拓撲結構。OLT置于局端,負責分配和管控信道的連接并具有實時OAM功能,ONU則位于用戶側,兩者通過無源的 ODN按照1∶16、1∶32、1∶64等方式相連。EPON使用了單纖雙向波分復用技術,規定傳送話音和數據業務的上行波長為1 310 nm,下行波長為1 490 nm,而1 550 nm波長則用于傳送CATV信號。OLT到多個ONU的下行通過加密廣播方式傳送數據,上行則采用TDMA方式共享帶寬。EPON的傳輸距離可達20 km,可以替代傳統直連光纖的點到點布局,能夠大大節省光纖資源和管理成本。
綜上所述,PTN和EPON都具有光網絡的特性,PTN屬于新一代數據專線承載網,EPON則定位于光纖末端接入網。單從物理組網形態來看,使用EPON替代直連光纖實現PTN的末端接入,可以大大節省直連光纖資源。
通過分析數據幀的轉發過程,發現PTN和EPON都會對用戶幀的VLAN Tag進行處理,但識別CVLAN、增/刪SVLAN的處理過程卻有著各自的規則。要實現它們之間的互通,關鍵點在于對VLAN的處理行為是否兼容,能否最終實現用戶各類幀的端到端透傳。
華為PTN設備的UNI二層接口屬性可設成Tag Aware、Access、Hybrid 3種模式之一。各模式的區別在入口方向上:Tag Aware模式對帶有VLAN的幀進行透傳,若幀不帶VLAN則丟棄;Access模式將默認VLAN(默認VLAN值可以修改)加入不帶VLAN的幀中,若幀本身帶有VLAN則丟棄;Hybrid模式將默認VLAN加入不帶VLAN的幀中,若幀帶有VLAN則透傳該幀。
在出口方向上,Tag Aware模式透傳幀;Access模式下,若幀攜帶的外層VLAN值等于出端口的缺省VLAN值,則剝除該VLAN后轉發幀,若不相等則丟棄;Hybrid模式下,若幀攜帶的外層VLAN值等于出端口的缺省VLAN值,則剝除該VLAN后轉發幀,若不相等則透傳。此外,對于QinQ數據幀,當前版本的華為PTN設備在處理上有一些限制:UNI只能對最外層VLAN進行查看、剝除、修改,無法對內層VLAN進行查看和操作;另外,PTN節點對VLAN的識別和操作不具全局意義,只具有單接口本地意義,單個接口上承載的不同邏輯線路不能使用重復的最外層VLAN值。
PTN PE節點的UNI收到數據幀且完成VLAN操作后,對幀進行PW 封裝,若配置選用“以太Tag模式”則添加一層VLAN后再封裝,若選用默認的“以太模式”則直接封裝,封裝時可根據最外層VLAN值將某個或多個特定的VLAN值幀封裝進一條PW,也可將收到的所有幀封裝進同一條PW,而不對VLAN值進行區分。華為PTN設備還支持PW (即線路兩端使用不同的VLAN值),這是通過VLAN改寫功能實現的。但在這里需要指出的是,上海電信當前使用的華為網管系統的版本號為 V100R002C01SPC001,要實現PTN節點對外層VLAN的增/刪等操作,只能在“單站”視角下完成配置,即需對線路上的每個節點進行逐臺配置,而不能在網管的“全局”視角下實現。
從EPON的現網情況來看,上海電信已制定的《基于EPON的城市光網資源及業務配置規范》中規定,除多播和網管等特定業務采用單層CVLAN封裝外,其他業務均應采用SVLAN+CVLAN的兩層VLAN Tag封裝,封裝后發往匯聚交換機,以區分不同的業務和用戶,對于SVLAN的所有操作原則上由OLT完成。若要使用EPON作為PTN末端接入,也需遵循此規范中制定的原則,同時對照該規范要求,PTN接入屬于C+類業務類型,因而使用EPON接入的PTN UNI收到的幀必然會攜帶SVLAN。另一方面,采用EPON作為PTN末端接入的傳送網絡仍應該為用戶提供端到端的透明通道,即不能改變用戶幀內的CVLAN。以上限制條件在實際組網配置中都應加以考慮。
PTN作為二層透傳網絡,其用戶組網方式大致可分為點對點和點對多點兩種形式。因局端光纖資源情況復雜,末端接入是否具備EPON資源存在不確定性,因而可能存在3種物理連接方式:PTN兩末端都使用直連光纖;PTN兩末端都使用EPON接入;一端使用EPON,另一端使用直連光纖。對上述情況進行排列組合,可形成6種應用場景,本文不討論已在網內成熟應用的兩端都使用直連光纖的場景,就其余5種有EPON參加的場景做逐一分析。
場景1為點對點PTN用戶線路,用戶兩端都使用EPON作為PTN末端接入,適用于兩末端都有EPON接入資源的點對點用戶線路。用戶發出的數據幀可能帶有單層單CVLAN值、單層多CVLAN值、雙層QinQ CVLAN,也可能不帶CVLAN。不同用戶的CVLAN存在重復的可能性。用戶1攜帶的單層CVLAN值為100;用戶2發送的數據幀不帶CVLAN;用戶3發送的數據幀攜帶單層CVLAN且所取多值范圍為100~200;用戶4數據幀帶有兩層CVLAN,內層CVLAN所取多值范圍為100~200,外層CVLAN值為30。
幀的端到端傳遞和處理過程如圖1所示。ONU透傳收到用戶幀,OLT區分ONU并對同一ONU透傳上來的幀添加相同的SVLAN。匯聚交換機透傳后,交由PTN入口PE節點處理。在此場景下,需將PTN兩端UNI屬性都設為Tag Aware,此時PTN入口PE節點將根據SVLAN區分用戶線路,用不同PW封裝后在PTN網內傳送,PTN出口PE則根據PW節點區分不同線路并對SVLAN進行改寫,以確保單個出接口內不同線路的SVLAN不重復,改寫后交由EPON剝除外層SVLAN,還原成用戶數據幀交給用戶設備處理。因為本場景中兩端都使用EPON接入,所以在雙向上對幀的處理方式相同。
從上述分析可知,EPON作為PTN的末端接入能實現業務的連通。
場景2為點對點PTN用戶線路,用戶一端使用EPON,另一端使用直連光纖作為PTN末端接入,適用于兩端無法同時具備EPON資源的情況。用戶發送的數據幀種類與場景1相同,相關描述可參考場景1。
幀的端到端傳遞和處理過程如圖2所示。對于承載帶CVLAN的用戶幀的線路,在EPON接入到直連光纖接入的方向上,ONU透傳幀,OLT區分不同ONU并據此對幀添加不同的SVLAN。匯聚交換機則透傳數據幀并交由PTN入口PE節點處理。此處PTN PE的UNI應設為Tag Aware模式,直接根據SVLAN區分不同線路并將幀封裝進PW,在PTN網內進行傳送,PTN出口PE節點的UNI則設為Hybrid模式,以根據PW區分線路并在出口對SVLAN進行剝除,還原成原始用戶數據幀后交由用戶設備。對于反向流量,到達右側PTN入口PE節點后,已設為Hybrid模式的UNI將對帶VLAN的幀進行透傳,此時需在該PE節點上將PW默認的“以太模式”改成“以太Tag模式”,以確保在對PW封裝前先對幀添加SVLAN,接著送到PTN網內進行傳送,到達左側出口PE的UNI時去掉PW封裝,同時因該接口已使用了Tag Aware模式會保留幀的SVLAN,對SVLAN值進行改寫以確保該接口上不同線路的SVLAN不重復,再發往EPON,由EPON剝除SVLAN還原用戶數據幀,最終傳遞給用戶。
而對承載不帶CVLAN幀的線路,則在配置PW時應保持直連光纖端PTN PE設備上默認的“以太模式”配置,以確保反向無VLAN Tag流量,只在Hybrid模式接口添加一層SVLAN后實現互通,其余配置則與“帶CVLAN的用戶幀的線路”相同。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對于攜帶和不攜帶CVLAN的用戶幀,場景2的線路配置方法存在差異,因而在配置前必須事先了解用戶CVLAN的使用情況,EPON作為PTN的末端接入能實現業務的連通。


場景3為點對多點PTN用戶線路,用戶總頭及各分點全部使用EPON作為PTN末端接入,針對“總頭—分點”類用戶,在大型政企、金融客戶中較為常見。為了區分某個用戶的多個分點,用戶總頭需根據發往不同分點的數據幀攜帶的不同CVLAN規則將幀發送給運營商,PTN則應根據最外層的特定VLAN封裝到特定PW,從而發送給特定分點。
幀的端到端傳遞和處理過程如圖3所示。用戶發送的CVLAN一般為單層多值VLAN,其中會有部分幀因用戶使用Native VLAN而不攜帶VLAN Tag,此時ONU透傳數據幀,OLT可使用Selective VLAN特性針對不同ONU發來的不同CVLAN封裝不同的SVLAN。例如,對ONU 1發來的CVLAN號為100的幀添加SVLAN 2001,對ONU 1發來的CVLAN號為200的幀添加SVLAN 2002,對ONU 2發來的CVLAN號為100的幀添加SVLAN 2003,依此類推。單個OLT上不允許復用SVLAN號,而各OLT之間則可復用。匯聚交換機透傳數據幀后交由PTN入口PE處理。此時PTN兩端UNI均應配置成Tag Aware模式。入口PE根據SVLAN區分不同用戶到不同方向的線路,并將數據幀封裝進相應PW在PTN網內進行傳送,PTN出口PE則根據PW區分不同線路并對SVLAN進行改寫,以確保單個UNI內不同線路的SVLAN不重復,改寫后交由EPON確保OLT能區分數據分組發往哪個ONU,EPON負責剝除外層標簽還原成用戶數據幀交由用戶處理。此場景下雙向流量的處理方式相同。
場景3較為理想化,即上海電信需為用戶的總頭及所有各分點都提供EPON接入,但受限于EPON的布點資源,很難實現。在此場景下,EPON能作為PTN末端接入實現線路的連通。
場景4為點對多點PTN線路,總頭使用EPON作為PTN末端接入,部分分點使用EPON接入,部分則使用直連光纖接入,可根據各分點是否擁有EPON資源進行組網,主要針對“總頭—分點”類用戶,其物理連接拓撲比較符合實際情況。
此場景下使用EPON接入的部分分點,其流量雙向轉發過程和場景3相同,在此不再贅述。用戶發送幀的CVLAN情況與場景3相同,幀的端到端傳遞和處理過程如圖4所示。對于總頭到分點的流量,ONU透傳數據幀,OLT使用Selective VLAN模式針對不同ONU發送來的不同CVLAN封裝不同的SVLAN。PTN入口PE的UNI采用Tag Aware模式,根據SVLAN區分不同用戶到不同方向的線路,并將幀封裝進PW后在PTN網內進行傳送;PTN出口PE的UNI配置成Hybrid模式,以根據PW區分不同線路并在UNI對SVLAN進行剝除處理,還原成用戶原始數據幀并交由用戶設備處理。而對分點到總頭的反向流量,用戶流量到達右側PTN入口PE的UNI后,其Hybrid屬性會對帶CVLAN的幀透傳,對無CVLAN的幀添加指定SVLAN,此時需對承載“帶CVLAN幀”的線路設置PW“以太Tag模式”以實現追加SVLAN后進行PW封裝,而對承載“不帶CVLAN幀”的線路則采用默認配置的PW“以太模式”來確保只有單層VLAN并封裝入PW。在PTN網內傳送后,出口PE對SVLAN進行改寫,以確保單個PTN出接口上不同線路的SVLAN不重復,然后交由EPON剝除SVLAN還原用戶數據幀后傳遞給用戶。
根據目前EPON和PTN的布點情況,預計點到多點用戶會較多地應用到場景4中,在此場景下,EPON能作為接入手段實現與PTN的互連。
場景5為Hub-Spoke結構的PTN線路,總頭端使用直連光纖作為PTN末端接入,部分分點使用EPON,部分使用直連光纖作為PTN末端接入,針對“總頭—分點”類用戶。對于總頭和部分分點使用直連光纖接入的情況,因現網中已有大量應用且無特殊設置,本文不再加以分析。
總頭使用直連光纖,分點末端使用EPON接入,其用戶發送幀的CVLAN情況與場景3相同。幀的端到端傳遞和處理過程如圖5所示。對于總頭到分點的流量,PTN入口PE的UNI應配置為Hybrid模式,對帶有CVLAN的幀透傳,對不帶CVLAN的幀添加指定CVLAN,此時需將該PE的PW默認的“以太模式”配置改成“以太Tag模式”,對幀添加外層SVLAN,而出口PE接口配置Tag Aware屬性并對SVLAN進行改寫,以確保PTN出口上不同線路的SVLAN不重復,EPON負責剝除SVLAN標簽將數據幀交由用戶設備處理。但此時會出現一個問題,若EPON按先前的規則配置,總頭發出的不帶CVLAN Tag的幀在用戶分頭接收時卻攜帶了由網絡添加的CVLAN Tag,違背了透傳原則,會導致用戶無法接收,要解決此問題需明確要求用戶發出的幀必須攜帶CVLAN或者通過在EPON的ONU
上設置剝離CVLAN來實現透傳。



對于反向攜帶CVLAN的用戶流量,OLT使用Selective VLAN模式針對下掛的不同ONU發送來的不同CVLAN封裝不同的SVLAN,PTN的PE進行PW封裝后在網內傳遞,到達出口PE后先改寫SVLAN,確保PE單接口上不同線路的SVLAN不同,然后由出口的Hybrid模式負責剝離SVLAN還原成用戶幀。而對于不帶CVLAN的用戶流量,則需要由入口ONU負責打上CVLAN Tag。
通過分析可知,在該場景下,需了解用戶幀的CVLAN情況,并對不帶CVLAN的用戶幀進行特殊配置以實現連通。
通過上述對EPON和PTN互連的5種場景的分析,得出如下結論:PTN與EPON能否實現連通的關鍵在于對VLAN的處理。在PTN點對點線路情況下,EPON作為其末端接入能夠滿足各種場景需要;而在點對多點線路的情況下,能滿足多數場景的要求,但對于總頭是直連光纖而分點是EPON接入的場景則需特別注意,需強制要求用戶流量必須攜帶CVLAN或對EPON的ONU進行CVLAN設置。
總體來說,要成功實現5種場景的應用,應根據用戶發送的數據幀是否存在CVLAN的情況在PTN網內采用不同的配置,這就要求運營商必須對用戶的流量有所了解。需要指出的是,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提供的PTN網管現網版本尚不支持在“全局”視角下完成針對外層VLAN增/刪等操作的配置,若采用EPON實現PTN末端接入并大規模部署,會因對PTN節點的“單站”逐臺配置造成配置量大幅增加,并對今后運維不利。而針對不同場景,EPON的配置方法也有著很大差別,會增加設備配置的復雜程度。EPON作為多種業務共享的接入平臺,最終是否適合作為PTN的末端接入,除了連通性外,還需綜合考慮QoS等級、安全性、開通流程和維護界面等因素。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EPON作為PTN末端接入雖能解決光纖資源不足的問題,但時機還不成熟,尚不具備大規模部署的條件。目前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已接受上海電信提出的建議,正著手開發PTN網管系統新版本,以實現在“全局”視角下對外層VLAN進行增/刪等操作的配置,預計2012年底前可實現部署,屆時PTN末端采用EPON接入的方案將有可能大規模部署。
1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PTN產品工程師培訓教材,2010
2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基于EPON的城市光網資源及業務配置規范,2010
3 唐建軍.EPON技術及組網應用研究.中興通訊技術,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