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顯蓉 夏 冬 徐林霞 余 會
瀘州醫學院附屬醫院普外科,四川瀘州 646000
乳腺癌改良根治術術前心理狀況分析及術后心理干預
李顯蓉 夏 冬 徐林霞 余 會
瀘州醫學院附屬醫院普外科,四川瀘州 646000
目的 通過對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術前的心理分析,探討術后心理干預對乳腺癌康復的影響。 方法 采用癥狀自量表(SCL-90)連續對100例診斷乳腺癌明確、欲行改良根治術的患者進行術前的心理測評,并與中國健康常模組進行比較。術后康復期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50例和干預組50例,兩組均隨訪6個月,干預組定期進行心理干預,對照組則不作任何處理,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及癌癥康復評價簡表(CABES-SF)對兩組患者心理狀態及生活質量進行評定。 結果 乳腺癌患者術前普遍存在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SCL-90的6個因子均分、總分及陽性項目總數均高于國內常模,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術后心理干預后患者各量表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結論 乳腺癌術前心理評估非常必要,術后心理干預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情緒障礙、心理健康及生活質量。
乳腺癌;根治術;心理分析;心理干預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給女性患者帶來巨大的身心傷害,其心理受傷害的程度遠遠高于其他惡性腫瘤。了解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特點并進行心理干預,對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有重要意義。本研究旨在對乳腺癌患者進行術前心理狀況分析,術后進行心理干預,以期改善患者的情緒障礙、心理健康及生活質量。
1.1.1 研究對象:瀘州醫學院附屬醫院普通外科2011年1月至2011年9月住院手術治療的100例乳腺癌患者。
1.1.2 納入標準: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本人及家屬簽字同意進行本研究的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為小學及以上文化程度,女性,年齡24.5~70.0歲,已婚,經病理診斷為乳腺癌。
1.1.3 排除標準:患者本人及家屬不同意進行本研究者;合并其他嚴重軀體疾病患者;既往有精神病及腫瘤病史者;有內分泌及免疫性疾病者;有放、化療和激素治療史、有乙醇或藥物依賴史者;需行新輔助化療者。
1.2.1 術前癥狀自量表(SCL-90)測評:于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前3 d,患者病情、情緒相對穩定時進行,形式為答卷,將量表所得到每個因子的因子分及陽性項目數及各因子總分與中國健康常模組比較[1]。
1.2.2 術后心理干預:隨訪6個月,對照組僅給予常規護理,干預組患者則給予系統心理干預。心理干預措施包括,(1)健康教育。設計健康教育手冊,包括乳腺癌相關知識、康復鍛煉方法、飲食、睡眠、自我護理、性生活及避孕、社交、用藥知識等。護士按計劃逐步講解手冊的各項內容,演示鍛煉方法,詳細解釋術后形體的缺陷及彌補方法,解答存疑,為患者提供全面的健康教育;(2)家屬心理疏導。對患者家庭成員,特別是其配偶進行心理疏導,強調良好的家庭氛圍對患者的康復作用,消除疾病帶來的負面影響;(3)音樂治療。組織患者每2周到醫院進行1次音樂治療,根據患者不同的心理狀態,由經過培訓的主管護師選擇不同的音樂處方,可采取感受或參與相結合的方式,同時采用放松訓練(包括程序性肌肉放松和內外境想象);(4)集體心理治療。醫務人員把同組乳腺癌患者組織起來,相互交流、鼓勵,邀請已經康復的乳腺癌患者到現場做現身說法,以其親身經歷,產生共鳴可信,制訂康復規劃,解決共同關注的問題。
1.2.3 觀察指標: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及癌癥康復評價簡表(CABES-SF)對兩組患者心理狀態及生活質量進行評定。
采用SPSS 11.5統計軟件進行數據統計,結果分析采用成組分析兩樣本資料的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乳腺癌患者在改良根治術前,與全國常模比較,SCL-90總分、陽性項目總數以及多達6項因子分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提示乳腺癌患者術前普遍存在抑郁、焦慮、強迫等心理問題。見表1。
表1 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術前與中國健康常模組SCL-90對比(±s,分)

表1 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術前與中國健康常模組SCL-90對比(±s,分)
項目 患者(n=100)常模(n=1 388) t值 P 值軀體化強迫人際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陽性項目總數總分2.45±0.38 2.05±0.38 1.75±0.47 1.96±0.42 2.08±0.35 1.58±0.60 1.49±0.42 2.08±0.47 1.97±0.36 39.82±15.36 168.92±48.30 1.37±0.48 1.62±0.58 1.76±0.67 1.38±0.59 1.45±0.43 1.49±0.58 1.23±0.41 1.43±0.57 1.36±0.47 27.45±18.06 129.92±38.72 4.82 6.32 0.15 3.65 3.28 0.54 0.76 0.91 4.36 4.72 8.25<0.01<0.01>0.05<0.01<0.01>0.05>0.05<0.05<0.01<0.01<0.01
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患者進行心理干預后,其焦慮自評、抑郁自評及癌癥康復總評均明顯好于對照組,尤其抑郁自評以及醫務關系維度、性關系維度方面比較兩組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提示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心理干預對患者心理狀態及生活質量有明顯改善。見表2。
根據國際癌癥研究中心最近統計,每年中國女性乳腺癌新發病例12.6萬,標化發病率為18.7/10萬,每年中國女性乳腺癌死亡3.7萬,標化病死率為5.5/10萬,均顯著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乳腺癌的病死率在過去30年上升了96%,預計未來10年無論發病率還是病死率都將呈上升趨勢。乳腺癌的治療包括手術、化療、放療、內分泌治療、生物治療等綜合治療,而改良根治術是目前普遍接受的主要術式。
表2 10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心理干預各項評分對比分析表(±s,分)

表2 10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心理干預各項評分對比分析表(±s,分)
類型 干預組 對照組 P值SAS評分SDS評分CABES-SF總評分心理社會維度生理維度醫務關系維度婚姻關系維度性關系維度38.23±7.28 41.28±6.48 30.37±12.72 5.82±3.28 5.32±2.83 3.27±1.48 3.28±1.61 2.48±21.38 43.74±10.23 50.26±7.45 35.26±17.29 8.49±4.78 8.67±7.28 7.29±3.25 6.38±3.78 6.39±4.28<0.05<0.01<0.05<0.05<0.05<0.01<0.05<0.01
乳腺癌術前,患者對腫瘤和手術的恐懼、對術后康復的顧慮、對自身形體缺陷的痛苦、對家庭關系的擔憂、對人際交往的自卑嚴重影響了術前患者的心理狀況,產生不良情緒、不良性格、甚至忽視和逃避。本研究顯示,乳腺癌患者在接受改良根治術前3 d,SCL-90總分、陽性項目數顯著高于正常人,而各因子分中軀體化、強迫、憂郁、焦慮、偏執、精神病性等6項顯著高于正常人,提示尚未施行的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已經對患者心理造成強烈的刺激。由于乳腺對于女性的特殊意義,乳腺癌患者必定會產生區別于其他癌癥患者的特定的心理體驗。患者不僅會擔心疾病是否會帶走自己的生命,也會擔心治療帶來的不良后果,失去乳房對于女性來講是非常殘酷的,對于年輕女性尤其如此,這也更加重了患者的憂郁和焦慮。從精神-神經-社會因素的關系來看,對于癌癥患者,其疾病的診療過程即是應激源,其通過多種神經內分泌途徑起作用,包括內源性阿片類物質、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激素和兒茶酚胺的分泌和釋放,而這些物質均能抑制體內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功能,導致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從而增加循環中腫瘤細胞生存和微轉移灶的形成,進而影響疾病進程及預后[2]。
乳腺癌術后,患者心理開始出現自我概念的改變。自我概念對個人的心理和行為起著極為重要的調控作用,包括身體自我(即體像)、社會認同、自我認同和自尊四個方面。在本研究中,大部分乳腺癌術后因為乳房缺失而感到憂郁、悲哀,從而導致自我概念降低,她們對自己身體特征的感受下降,對自己的社會人口特征以及個人對自己的能力、性情等方面的感受和判斷下降,部分患者長期處于自我貶抑狀態中。患者同時也會出現社會、家庭適應能力的改變。每個人都生活在特定的社會、家庭環境中,都有其特定的行為期待,當個體的表現與期望不協調或無法達到期望的要求時,個體就會發生社會、家庭適應不良[3]。本研究中大部分患者程度不同地表現為抗拒與他人溝通交流,害怕社會交往甚至親情交流,使患者陷入自卑、孤獨、無助的狀態中。術后采取早期、有效的心理干預,可以減輕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和心理負擔,增強機體免疫力和應激能力。健康教育達成認知重建、家庭治療營造親情氛圍、內、外境想象訓練疏導不良情緒、音樂治療促進身心和諧、集體治療產生社會認同、行為訓練改善心理適應、人文關懷彰顯人倫價值[4]。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經上述療法聯合進行心理干預后,SAS、SDS和CABES-SF各量表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實施有效的心理干預能夠改善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提高患者的生存信念和生活質量[5]。
Cromes把腫瘤康復定義為最大限度地恢復患者身體上(生理功能)、精神上(心理狀態)和社會上(勞動和社交能力)的功能。隨著社會的進步,醫療衛生水平的提高,文化的發展,心理康復治療已然成為乳腺癌綜合治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6-7]。然而,對乳腺癌的心理研究和治療工作在我國剛剛起步,亟需大批從事心理學和腫瘤研究的相關從業者積極參與,逐漸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心理干預方案和體系[8]。
[1]馬蓉,李琳.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術后心理狀況分析[J].中國腫瘤外科學雜志,2011,3(1):26-27.
[2]劉國紅,周建群,高琴,等.心理干預對圍手術期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影響[J].中國健康月刊,2010,2(3):14-16.
[3]劉迎紅,田玉文,姚依坤,等.圍術期心理干預對乳腺癌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臨床誤診誤治,2011,24(6):93-95.
[4]James CC,Howard T.Positive psychology in cancer care:bad Science,exaggerated claims,and unproven medicine[J].Annals of behavioral medicine,2010,39(1):16-26.
[5]陳欣,李遵清,喬潔,等.心理干預對乳腺癌術后乳房缺失患者情緒狀況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山東醫藥,2009,49(6):103-104.
[6]包永華.綜合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患者康復的影響及體會[J].當代醫學,2012,18(23):113-114.
[7]張巧玲.乳腺癌手術后的臨床觀察與護理[J].當代醫學,2010,16(27):103.
[8]周成,徐奕莎,肖亞梅,等.乳腺癌患者圍手術期的健康教育[J].華西醫學,2009,5:1288-1289.
Pre-operative psychological analysis and post-operativ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LI Xianrong XIA Dong XU Linxia YU Hui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Affiliated Hospital of Luzhou Medical College in Sichuan Province,Luzhou 646000,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pre-operative psychological analysis and post-operativ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Methods One hundred patients who were diagnosed with breast cancer and would be given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were given SCL-90 questionnaire for preoperative psychological evaluation,and then compared with China health norm group.Postoperative patients in rehabilitation perio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50 cases)and intervention group(50 cases),two groups were all followed up for 6 months,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given regular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and control group with no intervention.Then,SAS,SDS and CABES-SF questionnaires were used to evaluate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quality of life of two groups.Results Breast cancer patients generally have anxiety,depression and other psychological problems.SCL-90 six factor split,the total score and total positive project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domestic norm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Each scale scores of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mental intervention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Pre-operative psychological analysis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is essential,and post-operativ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help them to overcome these emotional disorders,and improve their mental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Breast cancer;Radical mastectomy;Psychological analysis;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R473.73
A
1674-4721(2012)11(c)-0102-03
李顯蓉(1968-),女,本科,副主任護師,護士長。
2012-09-06 本文編輯:魏玉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