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淑麗, 葉梅惠
(1.云南省彌渡縣中醫(yī)院, 云南 彌渡 675600; 2.昆明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云南 昆明 650011)
蛇串瘡是一種皮膚上出現(xiàn)成簇水泡,呈身體單側帶狀分布,痛如火燎的急性皰疹性皮膚病。又因其常發(fā)于胸脅、腰肋部位,故又名纏腰火丹[1]。以中老年人發(fā)病較多,年齡越大,疼痛越重。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及早治療是縮短病程、減輕疼痛的關鍵。筆者運用針刺夾脊穴配合中藥外涂治療蛇串瘡32例,取得一定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32例患者均為門診及住院患者,符合蛇串瘡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就診時發(fā)病時間最短者1 d,最長者7 d;年齡最小者22歲,最大者75歲;男13例,女19例。有3例患者初期無皮膚損害癥狀出現(xiàn),而是以腰、背、胸肋部灼痛、刺痛為主要癥狀前來就診,2~3 天后方出現(xiàn)炎性紅斑上群集性綠豆大小發(fā)亮水皰等皮膚損害癥狀;其余29例患者就診時均有典型的帶狀皰疹癥狀,發(fā)病均在軀干、四肢部位。
2.1 針刺相應的夾脊穴 上肢皰疹刺胸1~3夾脊,胸背部取胸1~8夾脊,腰腹部取胸8~腰5夾脊,下肢取腰1~5夾脊。確定神經節(jié)段后,病人取側臥位,患側在上,髖、膝關節(jié)屈曲,在相應棘突下后正中線旁開0.5寸,壓痛敏感區(qū)域進針,針尖向脊柱,進針0.5~1寸,用平補平瀉的手法,使針感達到患處,辨證配穴:太沖、三陰交、陰陵泉、足三里、外關、支溝等穴。每天1次,10天為1療程,2個療程后統(tǒng)計療效。
2.2 中藥外涂 取青黛、馬錢子去皮粉細,按2:1比例混合,用涼開水調均,涂患處,每天3次,重者夜間增加1~2次,涂藥后敞露患部。每天1次,10次為1療程,2個療程后統(tǒng)計療效。若水皰不破或水皰較大者,可用三棱針或消毒針刺破,吸盡皰液,以減輕脹痛不適感。
2.3 心理支持療法,在治療的同時向患者解釋疾病的發(fā)病機制,疾病的轉歸,治療方法及效果,使其對疾病有充分認識和對治療有期望值,安慰和鼓勵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3.1 療效標準 痊愈患者中疼痛消失時間最短者5天,最長者14天;皮損從皰疹初發(fā)至結痂脫落,除遺有色素沉著外,皮膚完全恢復正常者,最短7天,最長13天。10天內痊愈者24例,14天內痊愈者6例,2例后遺神經痛患者經治療1例痊愈,1例好轉。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準[2],痊愈:皮疹消退,臨床體征消失,無疼痛后遺癥;好轉:皮疹消退約30%,疼痛明顯減輕;未愈:皮疹消退不足30%,仍有疼痛。本組病例全部有效。
3.2 治療結果 治愈31例,好轉1例。
某某,女,68歲。患者就診前1周自左胸及腋下疼痛難忍,皮膚發(fā)紅繼而出現(xiàn)簇集狀紅色丘皰疹,迅速變成水泡狀,間有潰破處形成糜爛面。皰疹范圍上從腋窩下至胸12肋水平,前從鎖骨中線至腋后線。由于皰疹破潰和患者不能穿衣,左側上肢整日上舉不能放下,睡覺不能翻身且劇痛難以入睡,患者喪失日常生活勞動能力及生存信心。診斷:蛇串瘡。用上法治療,第2天疼痛減輕,分泌物逐漸減少并開始結痂,治療10天后結痂大部分脫落,14天后疼痛消失,臨床痊愈。回訪3月愈后良好。
本病相當于現(xiàn)代醫(yī)學的帶狀皰疹,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以沿周圍神經分布的群集皰疹和神經痛為特征的病毒性皮膚病[3]。當機體抵抗力低下時,易感性高[4]。中醫(yī)認為其病因病機主要為肝氣郁結,久而化火妄動,脾胃濕熱內蘊,外溢肌膚,兼因外感毒邪,以致濕、熱、火毒蘊積肌膚而成。華佗夾脊穴位于督脈與足太陽膀胱經脈之間,具有疏通經氣,調節(jié)督脈、足太陽膀胱經脈乃至全身陽氣的作用。從解剖學定位而言,脊椎下方有發(fā)出的脊神經后支及其伴隨的動靜脈叢分布,支配相應部位各種痛覺、知覺及反射等各種運動功能,故取相應脊髓節(jié)段的夾脊穴。太沖為足厥陰肝經之輸穴,有疏肝理氣,瀉肝經郁火之功;陰陵泉、三陰交分別為足太陰脾經合穴、足三陰經交會穴,有運脾清熱利濕的作用;足三里有調理脾胃、補中益氣、疏風化濕、扶正祛邪的作用,具有調節(jié)機體免疫功能、增強抗病的能力;外關、支溝分別為手少陽三焦經之絡穴、經穴,外關有清利三焦?jié)駸岬淖饔茫锨逍谷褂魺幔侵委熇唛g神經痛的經驗穴。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表明,針刺可以激發(fā)機體內部的生理應激系統(tǒng),通過復雜的神經體液調節(jié),使機體痛閾提高,免疫功能加強,調整人體生理功能,有止痛、鎮(zhèn)靜、促進循環(huán)的作用。中藥青黛清熱解毒、涼血消斑,清肝瀉火,《開寶本草》記載:摩敷熱瘡、惡腫、金瘡、下血、蛇犬等毒。現(xiàn)代藥理研究證實青黛有很強的抗病毒和有一定的鎮(zhèn)痛作用[5];馬錢子通絡止痛,散結消腫,現(xiàn)代藥理研究具有麻痹感覺神經末梢的作用[5]。蛇串瘡致神經痛很劇烈,外敷青黛、馬錢子直接作用于皮膚,藥力吸收快,可使皰疹迅速干燥,減輕疼痛。針藥結合在穩(wěn)定病人情緒,改善癥狀上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1]李曰慶.中醫(yī)外科學[M]。 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2.8.
[2]YZ/T001.1-001.9-94.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
[3]吳志華.皮膚性病學[M].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06.
[4]楊國亮.中國醫(yī)學百科全書皮膚病學[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19.
[5]梅全喜.現(xiàn)代中藥藥理手冊[M]。 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199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