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信
(兗礦集團有限公司,山東省鄒城市,273500)
以技術創新為先導的兗礦集團國際化發展戰略與實踐
王 信
(兗礦集團有限公司,山東省鄒城市,273500)
結合兗礦集團國際化實踐歷程,介紹了兗礦集團以技術創新為先導的國際化發展戰略,詳細闡述了發展思路、發展目標以及國際化路徑。同時,介紹了兗礦集團國際化戰略的實踐與成果。
兗礦集團 技術創新 國際化發展戰略
我國煤炭資源相對豐富,但煤炭資源的儲采比嚴重偏低,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兗礦在山東本部開采強度增大,資源儲量逐步減少、礦井接續困難,企業發展面臨危機,如何解決煤炭資源儲備不足問題,應對經濟全球化、競爭國際化快速發展的新形勢,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主動,打造國際一流的能源企業,實現持續發展并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兗礦集團要成為國際一流的能源企業,必須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的發展戰略,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
堅持產業發展與資本運作相結合,以技術創新為先導,以資本市場為支撐,以資源類產業為重點,以文化融合和本土化為手段,以塑造品牌培育國際競爭力為根本,選擇資源優越、經濟發達、法制健全、社會穩定的國家和地區,打造國際一流的能源企業。
發揮區域之間、產業之間協同效應,在全球范圍內實現資源最佳配置,推動兗礦集團由本土化企業向國際化企業轉型,打造國際一流的能源企業,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兗礦集團以技術創新為先導,擁有高水平的技術創新平臺,在全國煤炭行業率先建成煤液化及煤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國家級技術中心、水煤漿氣化及煤化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高層次研發平臺。聯合煤科總院、中國礦大等10余家科研院校及大型企業,組建山東聯創煤炭技術中心,實現煤炭科技資源優勢互補。成立了技術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實行研發項目和資金合同管理制、首席專家負責制,形成決策咨詢、技術研發、科技管理、成果轉化為一體的技術創新體系。
兗礦集團依托技術創新能力,提升國際競爭力,先突破、后輻射、再擇機拓展,實現打造國際一流能源企業的目標。國際化路徑見圖1。

圖1 兗礦集團國際化路徑
世界礦產資源豐富,任何一個國家都必須在全球范圍內通過廣泛的國際合作和貿易等方式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互補。兗礦集團依托自身的技術、品牌、人才、管理等優勢,在資源豐富、法制健全的澳大利亞和加拿大大膽進行了國際化的探索和實踐,經歷了實現突破、奠定基礎、抓住機遇拓展3個階段,國際化歷程見圖2。

圖2 兗礦集團國際化實踐歷程
世界上厚煤層儲量豐富,僅澳大利亞已探明的厚煤層煤炭可采儲量就有777億t。放頂煤開采法由來已久,綜采放頂煤技術是實現厚煤層及特厚煤層安全高效開采的有效工藝方式。兗礦的綜放開采技術居世界領先地位,并已在澳大利亞取得多項專利。因此,兗礦集團充分發揮自身技術優勢,首先在澳大利亞進行資源開發。2004年10月,兗礦集團以其先進的防滅火技術和綜采放頂煤技術競標成功,以3200萬澳元收購澳思達煤礦,成為我國第一家“走出去”開發煤炭資源的企業。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在財富效應的作用下,世界消費需求、投資需求顯著下降,全球經濟正在走向衰退。兗礦集團在成功收購澳思達煤礦后,對澳大利亞當地資源以及法律、法規有了充分了解,在收購、經營、管理等過程中也積累了諸多經驗。兗礦集團決策層抓住機遇,于2008年9月以控股子公司兗州煤業股份有限公司為運作平臺,由兗州煤業在澳大利亞的全資下屬公司澳思達煤礦有限公司作為具體收購實施主體啟動收購菲利克斯公司項目。2009年8月兗州煤業與菲利克斯公司簽署了《安排執行協議》,確定以33.33億澳元收購菲利克斯公司100%股權,成為我國在澳洲歷史上最大的收購交易之一。收購過程中,采取“內保外貸”的融資方案,在沒有動用企業存量資金的情況下,圓滿完成這次收購。
(1)新泰克項目。完成澳思達煤礦和菲利克斯公司收購后,兗礦集團初步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善的國際化運營體系,澳大利亞基地初具規模。為進一步提升公司后備資源儲量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持續提高股東回報,2011年4月,兗礦集團抓住歐債危機機遇,全資子公司兗煤澳洲通過其全資子公司澳思達公司簽署了《股份出售協議》,采用“內存外貸”方式,以2.025億澳元(約合人民幣14.29億元)的現金對價收購澳大利亞新泰克控股公司和新泰克II控股公司100%股權(新泰克項目),并于2011年8月1日完成股權交割。
(2)普力馬項目。2011年9月,兗礦集團正式與澳大利亞西農有限公司的全資附屬公司簽約,擬斥資2.968億澳元打包收購澳大利亞西澳洲普力馬煤礦公司和西農木炭公司100%股權。
(3)格羅斯特煤炭項目。2012年3月,兗煤澳洲公司與格羅斯特煤炭公司簽署合并提案協議,并獲得澳大利亞政府批準。合并后兗州煤業持有78%股份,兗煤澳洲公司實現在澳洲上市,列澳洲煤炭上市公司第一位,并持有紐卡斯爾基礎設施建設集團27%股權,成為控股股東,使兗煤澳洲公司新增近800萬t/a港口吞吐能力。
(4)西澳鋁土礦項目。兗礦集團與澳大利亞BRL公司合作,實施跨國鋁土
礦資源開發和氧化鋁項目建設。2009年3月,兗礦集團與BRL公司開始接觸商談。2010年1月,與BRL公司在澳大利亞珀斯簽署了具有約束力的《合作框架協議》。協議簽訂后,兗礦集團注冊成立了香港華遠資源投資有限公司和西澳兗礦集團資源有限公司,投資825萬美元,完成BRL公司8.5%股權收購。
兗礦集團通過控股子公司兗州煤業于2011年9月,以2.6億美元的價款收購了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19項鉀礦資源探礦權,礦權總面積約5363.84 km2,保守估算獲得鉀礦潛在資源量約397億t。
兗礦集團以技術創新為先導的國際化發展戰略與實踐取得了顯著的成果。集團累計獲得海外煤炭資源量63億t、鋁土礦2.4萬km2資源地70%的勘探及開采權益、鉀礦資源量397億t。共擁有生產礦井11個,在建和勘探礦井8個,到2015年具備年產5000萬t以上生產能力。2011年兗煤澳洲公司產煤2168萬t,占到兗礦集團總產量的近1/3;營業收入93.81億元、經營利潤28.26億元,成為我國最大海外煤炭企業。
[1] 郭青.從經濟危機看煤炭企業“走出去”戰略[J].煤炭經濟研究,2009(7)
[2] 許金新.兗礦集團企業科技創新模式[J].中國煤炭,2008(12)
[3] 宋建軍.世界資源形勢和資源戰略[J].資源導刊,2008(6)
[4] 吳健.我國綜放開采技術15年回顧[J].中國煤炭,1999(Z1)
[5] 周平.中國如何應對2008全球金融危機[J].網絡財富,2008(13)
Technical innovation as precursor of Yanzhou Mining Company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practice
Wang Xin
(Yankuang Group Ltd.,Zoucheng,Shandong 273500,China)
This article combines the international practice course of Yanzhou Mining Company,introduces technical innovation as precursor of Yanzhou Mining Company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elaborates development idea,development target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path.At the same time,it also introduces the practice and achievement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Yankuang Group,technological innovation,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TD-9
A
王信(1958-),男,山東省菏澤人,工程技術應用研究員,工學博士,長期從事煤炭安全高效開采與清潔高效利用及工程管理方面的研究。
(責任編輯 張大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