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菲,彭桂輝,譚克龍,劉 敏,韓春明,劉海君,苗小利
(1.西安煤航信息產業有限公司 技術開發應用分公司,陜西 西安710054;2.中國科學院對地觀測與數字地球科學中心,北京100012)
機載合成孔徑雷達干涉測量(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terferometric)憑借其不受光照條件影響、高分辨率、可穿透一定地表等獨特優勢,目前已經發展為最有潛力獲取高精度數字高程模型(DEM)的技術手段之一[1]。影響機載干涉SAR生成高精度DEM的2個主要限制條件是:載機飛行的不穩定性和系統參數誤差。精確記錄載機在飛行過程中的姿態變化,可以在干涉處理中將這種不穩定性進行校正。系統參數誤差的影響主要來自干涉系統設備本身存在的相位偏移、基線長度、基線傾角以及載機姿態等參量的測量偏差,這些參數偏差將直接引入DEM誤差[2]。通過干涉定標技術對這些參數偏差進行校正,提高獲取DEM精度。
干涉定標是根據干涉SAR成像的幾何關系建立定標標準和系統參數之間的關系,利用地面定標點對系統參數進行校正,得到高精度DEM。在定標場內根據一定規則布設定標器,GPS憑借高精度定位、提供速度和時間等信息的特點,成為干涉定標試驗外業測量的重要工具,以地面定標點為標準,對干涉系統參數進行校正[3]。機載干涉SAR中結合全球定位系統(GPS)和慣性導航系統(INS),GPS提供高精度的定位數據,INS系統提供飛行平臺的飛行姿態數據。本文采用基于正側視模型下的敏感度模型干涉定標方法,對GPS/INS支持下的干涉定標進行仿真試驗,驗證高精度的GPS定位數據可提高InSAR獲取的DEM精度。在正側視模型下,不考慮載機姿態(偏航角、側滾角和俯仰角)、斜視角等干涉參數。本文的研究基于INS系統測量的數據精度滿足要求。
在基于正側視的模型中,機載干涉SAR幾何關系如圖1所示。

圖1 正側視模型下機載干涉SAR幾何關系
圖1中,A1、A2為主輔天線的相位中心位置,基線長度→B為主副天線相位中心的距離向量,r1、r2分別為A1、A2到地面點位置P的距離,θ為主天線參考視角,H為航高,α為基線傾角,h為地面目標點P的地表高程。由圖1的幾何關系可得目標高程h 為[4]

式中:φ為相位偏置,在標準模式下Q=1,乒乓模式下Q=2。
敏感度矩陣是各個干涉參數對地面目標高程的偏導數。從正側視成像幾何關系中可得,影響目標高程h的主要干涉參數有:斜距r1、相位偏置、基線長度和基線傾角。由于各個干涉參數對目標點高程的敏感度不同,不同的參數組合會造成敏感度矩陣條件數變大,造成矩陣病態,由文獻[5]得,基線長度、基線傾角和干涉相位組合時敏感度矩陣條件數最小,本文采用該組合進行試驗。
1)干涉相位對地面目標點高程的敏感度[6-7]

2)基線長度對地面目標點高程的敏感度

3)基線傾角對地面目標點高程的敏感度

式(4)~(6)表述了干涉參數對高程的敏感度。應用足夠的地面定標點,根據敏感度方程進行干涉參數定標。敏感度矩陣表示為

高程差和干涉參數偏差的關系表示為

式中:Δ為L×1高程數據誤差向量;F為L×N敏感度矩陣,ΔX為N×1待估計的干涉參數偏差向量;L為GCP的數目;N為待定標的參數數目。在干涉定標中,L>N,即由式(8)描述的線性模型是一個超定線性方程組。應用最小二乘法求解干涉參數偏差,基于奇異值分解的基礎上求敏感度矩陣F的Moore-Penrose廣義逆,給出方程的最小范數最小二乘解,且具有唯一性[8]。
通過式(8)求解得到參數偏差后,更新干涉參數,計算DEM,直到2次計算的DEM的均方差達到理想精度。干涉定標數據處理流程如圖2所示。
本試驗以平地作為定標場,采用的InSAR系統平臺參數如表1所示;控制點數據如表2所示。
本次試驗對各個干涉參數加入誤差,基線長度0.05m,基線傾角0.01rad,干涉相位加入統一的偏移量10rad,外業測量的定標點高程加入3種符合正態分布的隨機誤差,方案1(0,1),方案2(0,0.1),方案3(0,0.05),如表3~5所示。

圖2 干涉定標流程

表1 InSAR系統平臺參數

表2 控制點數據

表3 干涉參數偏差定標結果

表4 干涉參數定標結果偏差

表5 高程數據
由定標結果可以得出,方案3中解算出的干涉參數精度最高,所計算出的DEM精度也最高。①驗證了基于敏感度方程的干涉定標方法在干涉定標中的可行性;②干涉參數中微小的誤差會引起很大的高程誤差;③隨著GCP高程誤差的降低,干涉定標的精度越高,計算出的DEM精度越高;④GPS測量定標點的定位精度越高,干涉定標精度越高。
本文基于敏感度方程的干涉定標方法,在正側視的成像模型下,只對地面目標點的高程數據進行定標處理,選擇了基線長度、基線傾角、干涉相位的干涉參數組合,進行系統仿真模擬試驗。
1)GPS技術結合機載InSAR可獲取高精度的DEM數據;
2)高精度的GPS定位數據提高了干涉定標的精度;
3)干涉定標是機載InSAR獲取高精度DEM的關鍵技術;
4)在定標場內合理布設角反射器可提高GPS測量精度,提高獲取的DEM精度。
5)本文的研究基于模擬試驗數據,在后續的研究中可采用外業試驗數據進行驗證,并且可進行多參數的定標試驗。
[1]E.Rodriguez and J.M.Martin.Theory and design of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C].IEEE Proceedings-F,1992,139(2):147-159.
[2]Mallorqui J J,Rpsado I,Bara M.Interferometric Calibration for DEM Enhancing and System Characterization in Single Pass SAR Interferometry[C].IEEE,2001:404-406.
[3]王彥平.機載干涉SAR定標模型與算法研究[D].北京:中國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2003.
[4]張薇,向茂生,吳一戎.基于正側視模型的機載雙天線干涉SAR外定標方法[J].遙感技術與應用,2008,23(3):346-350.
[5]張薇,向茂生,吳一戎.矩陣條件數在機載InSAR參數定標中的應用[J].系統仿真學報,2010,22(3):589-591.
[6]Dall J,Grinder-Pedersen J,Madsen S N.Calibration of a High Resolution Airborne 3-D SAR[C].IEEE,1997:1018-1021.
[7]Dall J,Madsen S N,Kerller K,et al.Using Airborne SAR Interferometry to Measure the Elevation of a Greenland Ice Cap[C].IGARSS2000,Hawaii,USA,2000:1125-1127.
[8]張賢達.矩陣分析與應用[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8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