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原型淵源補說"/>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
學界關于《西游記》中孫悟空的原型之爭,由來已久,眾說紛紜。“國產說”①、“進口說”②曾各執一端,以至于后來出現“混血說”③的折中之論。事實上,從孫悟空形象形成的歷史淵源看,“本土說”是更具有說服力的。這一點,李時人先生在《<西游記>成書過程和孫悟空形象的淵源》④一文中有深入論述,結論令人嘆服。為節省篇幅,不再贅述。本文只試圖從猿猴與雷神的淵源這一特定角度,為“本土說”再添一籌碼。
支持“本土說”的學者,一般都以魯迅先生指出的無支祁形象作為邏輯起點。在《中國小說史略》中,先生引唐傳奇《古岳瀆經》中對無支祁的描寫,指出其“神變奮迅之狀”在《西游記》中被吳氏移于孫悟空。而如果我們仔細閱讀這則材料的話,會發現,其“神變奮迅之狀”中是有一個細節焦點的:
……見一獸,狀有如猿,白首長鬐,雪牙金爪,闖然上岸。高五丈許,蹲踞之狀若猿猴,但兩目不能開,兀若昏昧,目鼻水流如泉,涎沫腥穢,人不可近。久乃引頸伸欠,雙目忽開,光彩若電,顧視人焉,欲發狂怒,觀者奔走,獸亦徐徐引鎖,拽牛入水去,竟不復出。⑤
這里,作者特地突出描寫了無支祁的雙目:先是以“兩目不能開,兀若昏昧”設下伏筆,在“久乃引頸伸欠”后,陡起一筆,寫其“雙目忽開,光彩若電”。雖然只有八個字,但當時無支祁那種目光灼灼,奪人心魄的情形已經非常生動地再現出來了。可以說,“目光如電”是無支祁形象的一個突出特征。
而這一突出特征,正被后來的孫悟空所直接繼承。普通讀者對于孫悟空形象的描述,十之八九都是從其“火眼金睛”說起,且饒有興致地玩味“八卦爐中逃大圣”這一極具戲劇性和諷刺意味的情節,但我們往往忽視了——“目光如電”其實是這只天產石猴與生俱來的特質。小說第一回寫石卵風化而成石猴之后,接著就寫到:“便就學爬學走,拜了四方。目運兩道金光,射沖斗府。驚動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⑥。之后,又借千里眼、順風耳之口,重復強調了一遍:“石產一卵,見風化一石猴,在那里拜四方,眼運金光,射沖斗府。如今服餌水食,金光將潛息矣”⑦。也就是說,孫悟空甫一降世,就表現出對外部世界極強的干預力,而其依憑的不是后天獲得的七十二般變化、筋斗云和如意金箍棒,恰恰是先天稟賦的“電眼”。當孫悟空在八卦爐中歪打正著地被風煙煼成“火眼金睛”,更進一步強化了他那雙與生俱來的“電眼”,西天路上辨識妖邪,百不失一,成為和他毛臉雷公嘴一樣的招牌特征。
悟空這一形象特質無疑和無支祁有著莫名的淵源,這一點幾成學界共識。如果我們把百回本《西游記》成書之前的某些文獻加以梳理的話,會發現此說有其合理性。如楊景賢的《西游記雜劇》中的孫悟空在第九出一出場,就自報家門:
一自開天辟地,兩儀便有吾身。曾教三界費精神。四方神道怕,五岳鬼兵嗔……小圣兄弟姊妹五人,大姊驪山老母,二妹巫枝祇圣母,大兄齊天大圣,小圣通天大圣,三弟耍耍三郎……⑧
從這份顛倒混亂、近乎妖精世家的家譜中我們知道了孫悟空和巫枝祇(無支祁)斬不斷的“血緣”親情。但如果往前追溯,無支祁的形象中“目光如電”的特質又從何而來呢?
當我們把目光投向《古岳瀆經》之前及稍后的文獻,會發現其中不乏“目光如電”的猿狀物怪,他們與無支祁形象是有淵源關系的。
典型者如《搜神記》卷十二“霹靂被格”描述霹靂的本相為:
唇如丹,目如鏡,毛角長三寸余,狀似六畜,頭似獼猴。⑨
又《酉陽雜俎》“雷”部中說到雷神,有“忽暴風雨,有物墜如玃,兩目睒睒”之語。⑩
這兩段文字所描寫的生物都是猿狀的,無論是“獼猴”,還是“玃”,都可歸入猿猴這個大類,而與對無支祁的描述一樣,纂錄者都特地強調了他們的目光。無論是“目如鏡”,還是“目睒睒”,都是為了突出其與雷電這種自然現象的實質關系,更準確地說,它們是雷電的本相或是雷電的具象形態,即它們是雷神之一種。
說雷神中有猿猴形象一種,是有文字學和考古學根據的。
《說文》云:“申,電也”,于省吾先生進一步指出:“申即電之初文”,董作賓先生的解釋則更為具體、形象:“申象電之閃光,俗所謂閃也。”當代學者方輝則以為“申”字“實即雷公的側視形象”。各家雖然說法有所不同,但將“申”與“電”同訓,則是一致的,這在文字學界也是幾成共識的。而“雷”與“電”,無論是在字源上,還是在其生成的物理過程上,都是同源共生,密不可分的。而在生肖與干支匹配的信仰中,“猴”正是與“申”對應,王充《論衡·物勢》中即指出:“申,猴也。”將前者這樣一個抽象符號與后者這樣一個人所習見之動物勾連起來的,正是兩者與雷電這種自然現象之間的關系。
我們在出土的實物中,也確實可以看到猴子形象的雷公,如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神祇圖”帛畫,雷公圖形“面似猴,頭戴幞頭,巨眼圓睜,口似鳥喙,著短裙。上空飄著彩云狀線條,仿佛閃電雷鳴,震蕩著天空”。而在秦漢時期的畫像石、青銅器、玉器上我們也多能看到狀似猿猴的雷公形象。
根據這些文獻典籍和考古發現,我們可以說,漢晉時期,雷公的形象是猿猴狀的,這種信仰延續至后世,不僅反映在《搜神記》和《酉陽雜俎》這樣直接描寫雷電的志怪故事中,也影響到了水怪故事,人們對于無支祁的描寫,進而影響至《百回本》中的孫悟空。當書中每每提及這位“美猴王”令人不敢恭維的面相:“拐子臉,別頦腮,雷公嘴,紅眼睛”時,我們應當知道其邏輯并非猿猴狀似雷公,而是雷公狀似猿猴,或雷公即是猿猴。而當我們追究孫悟空緣何在十八般兵器中,偏偏選中棍棒作為“稱手的兵器”時,不一定非要揪住《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中大梵天王所賜的“金镮錫杖”不放,倒是可以聯想一下馬王堆出土的“神祇圖”帛畫中雷公高舉過頂的棍狀法器(或以為即是鼓槌),而在小說第四十五回車遲國斗法求雨的情節中,孫悟空號令風伯、雨師、雷公、電母各路神祇,所謂“我這棍子往上一指就要刮風”、“第二指就要布雨”、“第三指就要雷電皆鳴”、“第四指就要下雨”云云,也與帛畫中的形態頗為切合。同時,在孫悟空裝束中也特地交代了那襲虎皮裙,其實也可以讓我們聯想到帛畫中雷公所系“短裙”,或是東湖三官殿梁墓畫像磚上的雷公襠部的三角狀束縛。
當然,孫悟空的形象來源是復雜的,他從晚唐、五代、宋元一路迤邐行來,至明吳承恩(抑或無名氏)的筆下定格、定型,有了脫胎換骨般的“神”變,但其“形”一層面受到漢晉以來猿狀雷公的影響,則是無疑的,不論從“申”與“電”的文字淵源,還是“申”與“猴”匹配的干支生肖印象,以至于典籍、文物中有關猿狀雷公的描寫、塑造,都是在本土傳統文化語境中生成、傳播而自成體系的,所以說,孫悟空的原型是土生土長的“國產”猴,這一點不可否認。
注:
① “國產說”的主要提出者為魯迅先生,當代學者持此說最力者當推張錦池、李時人二位先生,參見張錦池《西游記考論》(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李時人《西游記考論》(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② “進口說”的提出者及擁躉主要為胡適、季羨林等先生,參見胡適《中國章回小說考證·西游記考證》(上海書店,1980年版);季羨林《印度史詩<羅摩衍那>》(《世界文學》,1978年2期)。
③ “混血說”的提出以蕭兵為集大成者,參見《無支祁哈奴曼孫悟空通考》(《文學評論》1982年5期)。
④ 李時人《西游記考論》,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⑤ 《太平廣記》卷第467“李湯”,中華書局,1994年版,第3845頁。
⑥⑦ 世德堂本《西游記》,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6、7頁。
⑧ 隋樹森《元曲選外編》第二冊,中華書局,1987年版,第654頁。
⑨ 《搜神記》,《漢魏六朝筆記小說大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372頁。
⑩ 《酉陽雜俎》前集卷八,《唐五代筆記小說大觀》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61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