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岡職業技術學院 劉東山
培養適合市場需求的高素質勞動者和實用型技術人才,已成為當前職業院校課程改革面臨的主要問題。為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我院提出:“堅持以就業為導向,構建以能力為本位,以基本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以模塊化課程結構為主體,體現高職特色的課程體系。”基于這個目標,在會計專業率先實行模塊化教學,結合出納業務核算的教學實踐經驗,就該門課程的模塊化教學進行探討。
模塊是具有內在聯系又相互補充的要素的集合,且這一集合整體能反映完整的內容或實現固有的目標。課程模塊化指將各門課程按反映內容完整性或目標實現要求進行分層或分類匯集,以產生一組課程模塊群的方法。模塊化教學是國際勞工組織為提高勞動者素質開發出的技能培訓模式,它以專項能力課程內容為單元模塊,整個教學過程以專業崗位為模塊,把專業的理論知識和實際的操作技能高度地結合在一起;教學中注重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發現問題,通過教師的組織、引導幫助學生自主解決問題,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出納業務核算是會計專業及會計電算化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對該課程實施模塊教學,必須依據培養的知識目標和素質目標,以職業能力目標要求為主線,遵循理論、實訓操作、實習相融合的原則,將出納業務核算包含的各項知識技能,按照工商企業出納業務核算會計崗位職責任務,構建一個教學模塊,按照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技能形成規律來組織教學。

表1 出納業務核算內容構成表
確定模塊構成應考慮職業技能,在確定出納業務核算技能模塊時,應根據高職本課程教學培養目標,系統地分析該模塊所需的知識技能,確定各模塊所要達到的深度和廣度,以及模塊之間的有機銜接。
確定模塊構成應考慮技術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的課程改革必須時時關注行業的最新發展,及時將本專業的新知識、新技術、新流程和新方法融入課程中,要有一定的前瞻性。
確定模塊構成應考慮實際情況在確定模塊構成時應考慮學生的文化課基礎,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劃分模塊。
出納業務核算是高職會計專業及會計電算化專業的的一門專業核心課,是一門集知識性、技術性和實踐性于一體的應用學科。模塊設計以“培養職業能力”為總的指導思想,本著“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同時講究經濟性,注重教學效果與效益,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因此,我們把出納業務核算的內容劃分為十個模塊,每個模塊的具體內容和專項技能要求如表1。
理論教學以夠用為度,在教學中要突出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模塊教學注重操作,整個模塊安排在模擬實驗室進行,教學時先介紹基礎理論,再介紹操作時的注意事項,教師以規范的技能給學生示范操作,學生在相對集中的時間內完成實踐教學任務。具體實施步驟是:
1、學生以4-5人為一組,小組中不同水平的學生合理搭配。首先告訴學生出納業務核算是一項細致的工作,然后再進行規范的、符合要求的示范操作,并要求學
2、針對模塊教學中發現的問題進行小組討論。讓學生利用以前學過的相關知識總結各模塊的特點,發現問題。小組之間互相討論,互相學習,各取所長。
3、教師盡可能多地提供有關的教學案例。通過案例分析,學生運用理論基礎知識,查找各種教學資源和相關資料,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做好模塊考核評價應注重考核學生的職業能力,突出過程評價,強化平時考核。采取模塊評價、單元評價與綜合評價相結合、理論知識考核與實訓考核相結合、平時考核與綜合考核相結合、定量考核與定性考核相結合的模式,從而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作出全面評定。過程評價是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態度、課堂表現、作業情況進行的評價,階段評價是在單元或教學模塊結束后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評價。
1、在模塊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轉換自己的角色。教師既是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又是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者。
2、在實訓操作教學時,教師必須對教學內容進行精心設計。要與學生深入交流,促使學生發現問題,引導學生分析問題,誘導激發學生去解決問題。要隨時關注學生的動態,以便做到因材施教,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
3、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以模塊為中心來精心組織好教案,認真安排教學的各個環節。
4、在模塊教學中,教師要科學嚴謹,對學生要加強理論教育和實踐指導。在教學過程中要嚴格執行操作規程,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操作規范。
[1]姜大源.工學結合職業教育課程開發的實踐與理論[R].2009.
[2]黃兒松,熊結標.模塊教學法在計算機課程中的應用[J].職業教育研究,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