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凰鳳
全球第一家膠片巨頭、第一臺數碼攝影機的發明者柯達,正面臨著“遲暮英雄”的困境。在遭遇退市警告、侵權官司風波后,美國伊斯曼柯達公司宣布已在紐約申請破產保護,以爭取渡過流動性危機,確保業務繼續運營。
柯達膠卷曾是全球最成功的膠卷之一。近年來,柯達公司在向數碼設備轉型階段喪失了許多傳統的膠片業務,競爭力不斷下降,導致這家擁有100多年歷史的公司不得不決定出售旗下眾多專利以維持現金流。
柯達曾經有過輝煌的過去,但正因為過于迷戀過去,才導致柯達背上負擔,走上了破產保護的道路。目前,這家百年老店仍在做最后的自救努力。
2012年對于柯達而言,無疑是生死攸關的一年。“百年老店”柯達,正徘徊在破產的邊緣。
垂死的柯達,帶走了人類對膠片時代的美好回憶。消息傳來,許多人唏噓不已,歐美如此,中國亦是如此。在多數中國人的回憶里,柯達不只是一個品牌,而是一段美好的生活記憶。畢竟無數家庭的團聚,無數老人的面容,無數女人的倩影,無數孩子的成長,都和柯達聯系在一起。
那卷放在黃色長方形方盒里的膠卷,是隨著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出現在普通中國人生活中,承載了幾代人的記憶,甚至還出現了“柯達一刻”這個詞,專門指代生命中美好的時刻。直到現在,很多人還能哼唱出柯達廣告歌曲的輕快旋律:“就讓每一刻,掌握在你手中,別讓它溜走。”這些廣告語深深刻進了消費者的腦海,使消費者自然而然把享受快樂時光與“柯達”這一名字聯系在一起。
柯達,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一個歷史的縮影。著名導演馮小剛不禁在微博上感嘆:“一個時代翻篇了,揮之不去的是膠片留在心里的味道。”
131年,美國人喬治·伊斯曼打算讓每個人都能輕松留下自己的影像。為此,他創辦了后來影響了全世界的柯達公司,他所發明的操作簡單、攜帶方便的“傻瓜相機”飛向千家萬戶,柯達膠卷也出現在上世紀路邊隨處可見的膠片沖印店里。
柯達,曾經是行業的代名詞,絕對的龍頭霸主,昔日輝煌堪比喬布斯的蘋果,膠卷時代曾占據全球2/3市場份額。柯達有過這樣自豪的口號:“你只要按下快門,其他的交給我們。”但對于今日的柯達而言,那些曾經的輝煌都已是明日黃花。對于2005年以來僅有一年盈利、2011年股價跌幅高達80%的柯達而言,沒落已是在所難免。
無論如何,那個屬于傳統膠卷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了。那個黃色巨人一手掌控的膠片帝國,正在搖搖欲墜。
有人說,柯達生于膠片,死于數碼,這個一路遙遙領先的發明大王,輸給了自己的“親兒子”。正是柯達發明了全世界第一臺數碼相機。誰也未曾料到,在1975年發明世界第一臺數碼相機的伊斯曼柯達,反倒自導悲劇斷送其百年基業。
其實柯達進入數字照相行業也有動作。1991年,柯達與尼康合作推出了一款專業級數碼相機。1996年,柯達推出了其首款傻瓜相機。不過,同富士和奧林巴斯這些競爭對手相比,柯達的動作還是太慢了,它沒有把創新的技術優勢火速轉化為市場優勢,而是仍把主要精力放在傳統模擬相機膠卷生意上。正所謂“成也膠片,敗也膠片”,短短幾年間,卻因為在創新的新浪潮中沒有“趕上趟”,面臨著可能被時代無情淘汰的厄運。
還有一種說法,柯達的沒落,不僅是其技術創新的滯后,更是其對消費體驗忽視的必然。直到2003年,柯達才宣布全面進軍數碼產業,并于其后陸續出售醫療影像業務以及相關專利權。但是,當時龐然大物的柯達已經喪失了占領“數碼影像”的先機。
在傳出破產消息之前,柯達已經被人們遺忘了10年之久。這個曾經的黃色巨人,因無法適應技術變革而被新對手們遠遠甩在身后,一直掙扎求生。也許,未來柯達最有可能去的地方將是在商學院的失敗案例中。
創新世界中,不進則退,慢進也退。“巨人”疲弱甚至倒塌的教訓,給正在積極探索轉型創新之路的中國更多啟示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