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是一個擁有1%國土面積、6%全國人口、10%GDP的經濟大省。在江蘇省從經濟大省向經濟強省轉變的過程中,質監系統在國家質檢總局和江蘇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立足全省經濟發展實際,全力推進質量強省建設,對拉動江蘇經濟發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本刊:2011年是“十二五”起步之年,新的起點對江蘇質量工作意味著什么?
張前:“十二五”期間是質監工作重要的戰略機遇期。一方面江蘇省正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經濟結構調整,需要繼續保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良好勢頭,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為質監科技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平臺;另一方面質量和安全重要性深入人心,人民群眾的質量和安全意識顯著增強,為質監工作的發展提供了廣泛的社會支持。為此,質監部門在保障質量安全、服務經濟發展、支持發展戰略型新興產業、推進節能減排等方面必將承擔更大責任,發揮更大作用。
與此同時,質監工作還處于創新發展的新時期。全省質監事業發展進入了快速發展期、改革提升期和矛盾凸顯期,集中表現為“三個越來越高”:各級黨委政府對質監部門服務經濟轉型的要求越來越高、社會對提高產品質量安全保障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企業對質監部門提供優質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社會、人民群眾在經濟轉型、改善民生、品牌創建、放心消費、健康生活等方面對質監部門寄予厚望,質監部門要適應形勢需要,把質監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本刊:那么,面對新形勢下的新要求,你們的工作重心是什么?
張前:“十二五”期間,江蘇省質監工作必須堅持服務社會經濟發展、保障兩個安全的原則,主要抓住五個方面:
一是始終把服務地方經濟作為工作主線。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服務產業轉型升級、支持沿海開發、推動節能減排等工作是質監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把精力更多地放在政府最關注、企業最需要、群眾最期盼的問題上,才能不斷提升質監部門的影響力和地位。
二是始終把保障質量安全作為工作底線。堅持以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為出發點,確保食品質量安全和特種設備安全。堅決遏制重大質量安全事故發生。人民群眾消費安全和生活質量的提升、推進和諧社會建設,是質監事業發展的重要目標。
三是始終把改革創新作為事業發展的內在動力。要創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行政履職能力和行政效能,形成“結構合理、配置科學、程序嚴密、制約有效”的權力運行機制。要不斷增強自身競爭力,積極應對來自各個方面的競爭,促進質監部門更好地行使職能、履行職責,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四是始終把利企惠民作為工作的出發點。質監工作與企業關系密切,與群眾息息相關,利企、惠民是質監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只有把企業和群眾關注的事情、把需要為企業和群眾履行的職責,做好、做扎實、做出成效,才算抓住質監工作的根本,才能有效履職,提升質監部門的社會形象。
五是始終把能力建設作為履行職能的堅實保障。一方面,形勢的發展和不斷變化的外部需求需要我們更好地履行職能,另一方面,自身能力不足也影響了我們職能的履行。要圍繞提升履職能力,持續加強人才隊伍建設、裝備載體建設、制度法規建設和行政效能建設,通過廣泛深入開展“爭先進位創三甲”等活動,增強內在發展動力,使我省質監系統各項工作保持全國前列,以一流的能力,創造一流的業績,為全省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本刊:“十一五”末,江蘇實現質量興市活動全覆蓋,在新的發展期間,江蘇在這方面有什么新舉措?
張前:經過多年的努力,全省所有的縣(市、區)都已開展了質量興市活動,有11個省轄市、87個縣(市、區)通過省級驗收。今年,省政府已明確提出組織實施“質量強省工程”,在更高層次上推進質量振興。

按照全省統一部署,13個省轄市積極行動,將質量興市轉入第二階段,迅速啟動質量強市工作。截至目前,蘇州市政府率先召開質量強市工作會議,出臺實施意見,設立市長質量獎;南通市政府率先出臺工作意見,成立領導小組,制定督查考核細則;無錫市政府、宿遷市政府都已召開全市質量強市動員大會;南京市政府召開全市質量工作大會,原則同意開展質量強市工作;泰州市、連云港市、鎮江市已起草相關文件,提交市政府審定;其他5個市也在積極推進中。
本刊:提到質量,消費者首先想到的就是企業。作為市場競爭的主體,企業的質量工作怎樣才能可持續發展呢?
張前:要促進企業質量水平持續提升,一是積極推廣先進管理方法,2011年我省有9家單位榮獲全國質量工作先進單位稱號,獲獎數位居全國第一;9名個人獲全國質量工作先進個人稱號,獲獎數位居全國第二。金陵飯店作為服務業的唯一代表,成為全國質量工作5家標兵單位之一。有20家企業榮獲江蘇省質量獎稱號。
二是大力推進名牌戰略。一方面,加大名牌培育力度,組織編制《江蘇省名牌戰略“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了今后一段時期名牌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重點在現代農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等領域培育發展一大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江蘇名牌,使名牌經濟成為全省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另一方面,完善名牌工作體系,對原有的《江蘇名牌管理辦法》進行了修訂。對基本申報條件、評價程序、監督管理等內容作了調整,增加了江蘇區域名牌申報基本條件、申報主體、管理機構和監督管理等內容,為今后一段時期內開展名牌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據。2011年新評定江蘇名牌506個,確定5家江蘇區域名牌試點單位,江蘇名牌總數達1 991個。
三是加快質量誠信體系建設。出臺《關于建立工業企業質量誠信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十二五”時期質量誠信體系建設的目標任務、主要措施。制定《江蘇省質量信用評價工作規范》地方標準,組織開發全省工業企業質量信用評價信息化管理系統。全年評定省質量信用等級A級企業468家。
本刊:2012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能不能從質量管理角度給我們談談江蘇的具體思路?
張前:2012年江蘇質量管理工作總體思路是以全面啟動質量強省工作為主線,以質量品牌升級為著力點,重點增強宏觀質量指導、名牌發展帶動、質量誠信促進、許可證監管保障等四個方面的作用。
2012年,我們將按照省政府要求,全面啟動質量強省工作。強化目標考核導向,建立質量強省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制定出臺符合實際、有效管用的質量強省考核細則。堅持政府推動、企業主體、社會認可的原則,扎實組織江蘇省質量獎評審工作,全面推廣卓越績效管理模式,樹立一批卓越績效管理標桿,進一步提高全省企業創造質量、追求卓越的積極性。
在增強宏觀質量指導作用方面,做好國家《質量發展綱要(2011-2020年)》的學習宣貫、組織實施工作,研究實施全省宏觀質量定期分析制度,指導各地定期開展質量狀況分析。深化與省各有關部門的質量合作機制,形成合力,推進質量振興。
在增強名牌發展帶動作用方面,以《江蘇省名牌戰略“十二五”發展規劃》為指導,進一步明確目標,落實措施,完善名牌戰略推進機制,全年計劃培育發展900個左右江蘇名牌,力爭制造業名牌產品生產企業銷售額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銷售額比重達到30%。
在增強質量誠信促進作用方面,著重在工業產品生產許可、特種設備制造許可、計量器具制造許可等獲證企業,省級名牌產品生產企業、省級質量獎獲獎企業,省級以上標準化試點(示范)、標準化良好行為3A級以上工業企業,以及強制性產品認證獲證企業全面開展質量信用評價工作。
在增強許可證監管保障作用方面,科學指導各地全面實施分類分級監管工作,確保完成對所有省級發證產品的分類分級監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