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軒鴿
坦率地說,《稅的真相》用20多萬字要告訴我們的,不是什么關于稅收的深奧理論,而是一些文明稅收治理的常識。其目的在于,將那些因為形形色色原因被遮蔽了的稅收真相展示給民眾,借以進行稅啟蒙。這種努力,對于至今依然生活在傳統稅制現實中的中國老百姓而言,其意義不可小覷。
這些關于稅的常識,一是,在間接稅為主體稅種的社會里,人人只要消費就已經交了稅,人人都是納稅人。但是,間接稅為主體稅制的現實格局,雖然讓每個納稅人從生到死都交了稅,卻不知道自己交了稅,也不知道交了多少稅。因此,每個納稅人,也就僅僅只是一個納稅者,不是一個納稅人。凡納稅人,必是權利與義務的統一體,僅僅作為一個納稅者,并不是成為納稅人的充要條件。
常識二,稅權本來屬于每位納稅人,其合法性來自于納稅人。在征納稅關系中,納稅人是主,征稅人為輔,沒有納稅人,就不可能有征稅人,征稅人是附屬產生的,唯有納稅人才應該且必須為主人,為稅制的主導。而征稅人只能是被動的,只能按照納稅人的意志辦事,它“無權單方面征稅和決定稅款的使用”。
常識三,作為稅制的主導者,對稅權的監督本是納稅人的基本權利之一,他本該擁有“知情權、監督權、訴訟權等不可侵犯的權利”。這些基本的權利,原是因為每個納稅人不可選擇地參與了社會共同體的締結。因此,是應該且必須享有的。而且,也是每個納稅人應該完全平等享有的基本權利,是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應該剝奪和侵犯的基本權利。
……
常識十,“稅制改良的根本動力,在于民眾自身”。沒有民眾納稅人權利意識的覺醒,真正的稅改就不可能實質性展開。
其實,恢復和喚醒常識,就是為了回歸《稅的真相》,回歸稅收治理的文明大道。在當下構建中國公民社會的偉大工程中,最為緊迫的努力或許在于,如何喚醒民眾的納稅人權利意識,首先建立納稅人主導的稅制,確立納稅人在稅收治理中的主體地位,進而推動納稅人成為公民社會建設中的主導力量。
毋庸諱言,轉型中國,難免各類利益矛盾與沖突頻發,因此,如何降低轉型成本,順利實現中華民族的千年文明夢想將成為一項歷史性的重大課題。同時,也就成為每一位同胞不可推卸的一份歷史重任。因此,我們中的每一位,都應該自覺有所擔當。我們每個人的能力有大小,崗位有差異,但作為納稅人的共同權利與責任,卻是大致相同的。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肩負著稅啟蒙的使命,同時也是稅啟蒙的擔當者和責任者,在呼喚文明稅收方式的偉大運動中,每一個納稅人都是主體,都是主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