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藍鋒杰
(作者系廣西自治區寧明縣委書記)
我們的執政思想是立足縣情實際,依托區位優勢,培育發展優勢,創新發展方式,使寧明的縣域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
寧明縣地處廣西西南邊陲,南與越南接壤,愛店口岸到越南諒山市39公里、到越南首都河內市180公里。北至首府南寧市和東到北部灣出海口均在180公里以內。東接東興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西連廣西憑祥綜合保稅區。明江是左江的重要支流,上可到越南諒山等地,下可直達珠三角經濟區,自古以來就有“黃金水道”之稱。寧明還是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和南寧-崇左經濟產業帶的重要組成縣域。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寧明成為“融入北部灣、鏈接東盟、輻射南崇”的經濟發展樞紐。
抓交通、打基礎,構建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交通是經濟發展的命脈,是拓寬經濟發展空間的重要載體。近年來,寧明縣狠抓交通建設不放松,打造鐵路、公路、水路三種運輸體系協調發展的綜合交通新格局,使寧明成為區域交通、物流的樞紐。在鐵路建設方面,積極配合鐵路部門開展湘桂鐵路的擴能改造建設,積極開展鐵路護路聯防工作,使寧明路段成為了跨國平安鐵路示范段。在公路建設方面,以打造便捷出縣、出邊、出海通道為目標,基本建成了“兩縱三橫”的公路主干網。“兩縱”即由北而南縱貫全縣的南寧—友誼關高速公路和國道322線,“三橫”即由東而西從寧明北部穿過的崇左至欽州高速公路,縣城至愛店口岸的二級公路,串聯廣西各邊境口岸的沿邊公路。“兩縱三橫”公路網使中國與東盟合作最便捷的海上通道和陸路通道在寧明形成鏈接,使寧明成為了欽州保稅港區、東興國家開發開放重點試驗區、憑祥綜合保稅區“三區”的接合部和發展腹地。在水運方面,以左江納入廣西“西江黃金水道”建設規劃和建設“左江國際航道”為契機,積極開展航道整治和基礎設施建設,河道通航能力大大提升,百噸級船舶可直達珠三角和越南等地。現在,從寧明縣城出發,40分鐘可到達愛店和友誼關口岸,兩個小時內可到達首府南寧、航空港和北部灣出海港,區位優勢進一步凸顯。
優環境、造氛圍,提高縣域發展核心競爭力。環境是發展的優勢所在,良好的發展環境可增強吸引力、凝聚力、競爭力。一是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制定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對到本縣投資的企業,在用地指標、用地價格、各種規費等方面給予相應的照顧。加強行政審批中心建設,實行一站式審批、一個窗口收費、一條龍服務,提高辦事效率。二是加強誠信政府、誠信社會建設和公共道德建設,樹立“親商、愛商、安商、富商”的服務意識。深入開展“陽光效能”主題活動,切實轉變干部作風,提高干部的執行力,提升工作績效,優化發展環境。三是營造良好的治安環境。積極推動社會管理創新,妥善預防和化解各種社會矛盾。
良好的投資環境,引來了八方客商。2010年以來,寧明縣引進重大項目179個,其中自治區級統籌推進項目2個,總投資額75.79億元,實際到位資金44億元。寧明縣先后榮獲“崇左市招商引資先進單位”、“廣西招商引資先進縣”等稱號。
區位有優勢,但沒有產業做支撐,區位就沒有了競爭力,優勢就沒有生命力。寧明縣以升級現有產業和培育新產業的辦法,打造邊境工業加工區,進一步壯大縣域經濟實力。
“做強提優”,建立糖業高效循環經濟基地。蔗糖產業是寧明最大的支柱產業,對全縣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5%。近年來,寧明縣狠抓甘蔗生產,采取有力措施,通過良種良法和擴大種植面積相結合的辦法,不斷提高甘蔗總產量和質量。2011/2012年榨季,全縣原料蔗產量達到330萬噸。三年來,甘蔗總產量保持了年均20%以上的增幅。預計到2015年,甘蔗總產量將達到500萬噸,糖業產值達50億元。黨委政府全力引導蔗糖企業進行技改,為打造糖業高效循環經濟基地提供技術支撐。鼓勵企業開展研發創新,促進資源高效和循環利用。重點開發蔗渣、濾泥、糖蜜、蔗葉,推進蔗渣紙槳、余熱發電、生物有機肥等項目,拉長蔗糖產業鏈。
“招大引強”,建立林產工業園。
寧明有312萬畝林地,活立木蓄積量800多萬立方米,又毗鄰東南亞,森林資源豐富,發展林產業得天獨厚。寧明縣先后引進了德昌木業有限公司、意同林化、英華林化、林海松香廠、馱樓松香廠、科茂松香深加工、祥盛木業有限責任公司等多家企業,有力推動了林產業的發展。松香產量由2005年的5.1萬噸提高到2011年的12.92萬噸,年均增長15.8%,成為廣西最大的松香生產基地和全國十大松香生產縣之一。將于今年10月底投產的祥盛木業年產22萬立方米刨花板項目是廣西最大的刨花板生產企業……2011年,全縣完成林業總產值27億元,同比增長18.3%。
“無中生有”,建立新型能源生產基地。為改變縣域支柱產業單一的狀況,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形成多點支撐的產業格局,寧明縣全面把握國家產業政策,創新思路、“無中生有”,引進了諾沃奇生物質再生原料項目,走高效、節能、環保的經濟發展新路子,積極打造新型能源生產基地。總投資7億元的諾沃奇生物質再生原料項目,2012年上半年生產生物柴油3.5萬噸,產值達2.78億元,新能源產業成為寧明縣域經濟新的增長點。
大力培植地方農產品牌優勢。我們以發展特色高效農業為重點,突出抓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優化農業區域布局,在穩定糧食生產基礎上,重點發展無公害優勢產品和特色名優產品,建立無公害水稻基地3萬畝、無公害蔬菜基地3萬畝、無公害水果基地4萬畝、生態茶園2萬畝,保有八角林面積32萬畝、砂仁種植5萬畝、山油茶種植3萬畝。2011年,全縣超級稻種植12萬畝,占水稻種植面積的57.5%,推廣普及率和實現單產均居廣西前列。近年來,寧明縣先后榮獲“中國果菜無公害十強縣”、“中國果菜無公害科技示范縣”、“ 全國糧食高產創建單位”、“全國馬鈴薯萬畝高產創建示范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中國八角之鄉”等國家級榮譽稱號,為建立國際農產物流園打下了良好基礎。
大力構建農產物流中心。寧明縣積極構建多層次、開放型、高效便捷的現代物流體系,加快構筑立足寧明、輻射周邊、影響國際的倉儲、農產物流新格局。先后引進了自治區級統籌推進項目中國-東盟(寧明)國際農產物聯港和公路、鐵路聯運一體化的威成無水港項目。并以兩個龍頭企業作為依托,建立和完善以農產加工配送為主的國際農產物流中心和以倉儲加工為主的現代物流中心。兩大中心相輔相成,威成無水港為農產物流提供了水路、鐵路、公路三大運輸體系的無縫對接。兩大中心立足當地,服務口岸經濟。2012年上半年,外貿進出口總額22.7億元,同比增長234.1%。愛店口岸已成為廣西最大的中草藥邊貿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