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可人
經濟增速一定程度的回落,是轉型所必須付出的成本。“穩增長”唯有和“促轉型”相結合,才能發揮最大作用
上半年,浙江生產總值增長率為7.4%,延續了今年一季度的低增長態勢,繼續落后于全國平均水平。浙江經濟增長已進入這一輪經濟危機過后新的下行區間,出口、消費和投資“三駕馬車”均呈現低速增長。
出口增長下滑,1- 6 月,全省實現進出口總額1496.5 億美元,同比增長3.5%,低于全國平均增速4.5個百分點;出口同比增長5.2%,低于全國平均增速4 個百分點。消費增長低迷,1- 5 月,全省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60.3 億元,名義同比增長12.3%,比1- 4 月回落0.2 個百分點,為2005 以來(除2009 年2 月)的最低水平,低于全國2.2 個百分點,與全國的差距比年初進一步拉大。投資增長低處徘徊,1- 5 月,全省固定資產投資5562 億元,同比增長20.9%,增幅分別比上年同期和上年全年回落5.3 和3.9 個百分點。
應該看到,浙江上半年7.4%的經濟增速,既有受全球經濟整體下滑拖累的原因,也有主動轉型調整的結果。首先,傳統行業主動收縮,相關產品出口增速下降。受制于產業政策以及成本考慮,浙江紡織服裝等傳統產業加快向中西部等地梯度轉移。今年一季度全省紡織行業投資同比下降1.4%,增速大大低于中部(27.7%)、西部(27.5%)和東部(12.2%),而專用設備、儀器儀表等裝備制造業以及酒飲料和食品等下游消費品行業,投資則快速增長。與此同時,工業技術改造投資超過工業總投資的半壁江山(53.4%)。在紡織服裝產品出口增速大幅下降的同時,機電、汽車等其他產品出口增長表現良好。5 月,全省電氣機械出口取代紡織業成為當月以及1- 5 月出口總量最大的行業。可以說,浙江出口增速下滑很大程度上受紡織服裝行業出口下滑的拖累,而這一狀況正是浙江產業結構轉型提升、傳統產業主動收縮的一個結果。

第二,房地產市場政策調控延續,相關消費和投資增速趨緩。今年以來,浙江房地產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大幅下降,家電等相關行業的消費增速相應受到影響。1- 5 月,浙江居住類零售同比下降5.6%,家電零售同比下降15%,成為拉低消費增速的主要因素。同時房地產投資仍處于下降通道,今年1- 5 月,房地產開發投資額同比增長26.0%,分別低于上年同期和上年全年18.4 和22.5 個百分點。而其他部分服務業行業投資增速明顯加快,其中廣播電視電影和音像業、電信和其他信息傳輸服務業、文化藝術業等投資位居第三產業前三甲,分別增長79.8%、67.6%和29.8%。盡管當前房地產投資仍在以同比25%左右的速度增長,但是相關部門一再強調房產調控取向不會改變,也讓我們對房產投資能否持續增長更長時間的預測有所保留,對改變房地產投資增長長期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的局面有所期待。
第三,物價過快上漲初步得到抑制,消費增長預期向好。在“控物價、穩增長”的宏觀調控下,價格開始理性回歸,CPI 指數一路下行,居民實際消費能力增強,已經在一定程度帶動消費由降轉升。1- 5 月,浙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5%,比1- 4 月提升了0.1 個百分點。從實體經濟投資取向上看,企業對于未來消費增長仍然保持較高的預期,一個證據就是酒飲料和精制茶、食品、農副食品加工等下游消費品行業投資較快。而通脹壓力減輕為信貸投放和消費擴張提供了空間。從更長遠看,物價調控的成果為下一步穩增長、調結構的政策操作以及利率和資源價格改革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基礎條件。
雖然剛剛發布的半年度GDP 數據讓我們感受到經濟下行的壓力,但是轉型發展的具體舉措和現實效果,也讓我們看到經濟增長的動力。可以說,當前經濟增長速度的適當放緩,為進一步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和產業升級提供了良好契機。而這其中,堅持科學發展,切實轉變唯GDP 至上的發展理念;加快體制機制創新,不斷強化轉型發展的內在動力;更加注重轉型實際效果,讓企業和民生真正得到實惠,正是它最重要的核心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