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被心臟疾病盯上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了,這不,病房里又來了位三十幾歲的病人,聽說是位成功人士、腰纏萬貫,可急性心梗!多虧搶救及時撿回了一條命。”7月15日,衛生部中日友好醫院心血管病中心副主任、中西醫結合心內科主任黃力一臉遺憾地說。最近被媒體廣泛報道的,從2010年1月起至今不到19個月的時間里,已經有19名企業高管離世,其中近一半的死因都與心臟病有關。“每次聽到這類消息,或每次在病房見到年輕面孔,我的心都會被刺痛。”黃力說。
盡管你看不到,但事實上,很多生活習慣都會讓你的心臟傷痕累累。如果心臟累了,會通過各種方式告訴你:做一些輕微活動或僅僅是安靜地待著,也會感覺呼吸短促,這可能是左心功能不全的表現;天氣明明很好,左肩、左手臂內側卻陣陣酸痛,這可能是冠心病的表現;鼻子硬邦邦的,表明心臟脂肪累積太多;中老年人下肢水腫,往往是心臟功能不全……可惜,很多人忽視了心臟發出的求救信號,直到它再也堅持不下去。
除了吸煙喝酒等生活習慣,到底還有哪些事,讓我們的心臟過度勞累?黃力說:“說實話,我最擔心的病人里,一種是IT行業的人,這類人的屁股就像粘在凳子上一樣,加班熬夜,久坐不動,身心過度疲憊,積勞成疾;一種是肥胖的病人,我常跟他們開玩笑,腰圍沒減到90厘米以下就別再找我看病了。”衛生部心血管病防治中心專家委員、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首任心內科主任徐成斌則將心臟最累的人分為五類:高壓應酬族,包括企業高管和媒體人;久坐少動族,包括公務員和司機等;急躁較真族,包括警察、教師等;運動過度族,尤其是舉重、摔跤、柔道等項目的運動員,以及平常體力活動少、突然大量運動或做重體力勞動的人;黑白顛倒族,如夜班族、保安等。
專家們提醒大家,“每一顆心臟都需要你的善待。”通過以下幾種方法,經常給心臟做個保養,是我們對它辛苦勞累的最好報答。
紅黃綠白黑搭配好。紅指葡萄酒,每日50~100毫升;黃指西紅柿、胡蘿卜,每日1小碟;綠指青菜,每日適量;白指燕麥粉等,每日50克;黑指黑木耳、黑芝麻,每日5~10克。每天喝牛奶250克,吃雞蛋每周不超過4個。
喝三杯“安全水”。第一杯是在睡前半小時喝的涼開水;由于腦血栓和心肌梗死多發于午夜2時左右,患者應在深夜醒來時飲下第二杯水,尤其是在出汗多的夏季或出現腹瀉、嘔吐癥狀時;第三杯水安排在清晨醒后喝,這杯水非常重要,可稀釋黏稠的血液。
堅果保護是心臟的最佳零食。目前,美國心臟學會已經將堅果列為“護心食品”。有研究表明,每周進食2次杏仁,每次一把(30克左右,20~25粒),長期堅持,患心臟病或冠心病的幾率就會降低50%。
多點幽默感。美國一項研究發現,心臟病患者比較沒有幽默感,或在面對尷尬場面時通常不會利用幽默解圍。即使是遇到開心的事,也很少發笑。而性格開朗、喜歡交往的人比那些內向的人往往更容易擁有一顆健康的心臟。
深蹲起是最好的“心臟操”。動作要領是:先做下肢屈伸,放松腿部及腳踝,以防損傷。兩腳分開,與肩同寬,雙臂前伸,松腰屈膝慢慢下蹲,上身盡量保持平直,停留10秒鐘左右,兩手收回,叉腰緩慢起身。重復下蹲10至15次,每天可進行一至兩遍。整個過程中注意呼吸配合,避免猛蹲猛起,以防出現頭部缺血現象。
(梵如絲薦自《青年時訊》)
責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