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寒與方舟子的代筆之爭,讓“代筆”這個詞一時成了熱點。代筆在古時就有之,即使在近代,也有一些大師與此有某些牽扯。看大師的代筆,在品味風趣故事的同時,更折射出了他們不同的人格魅力。
馮雪峰在魯迅重病之際,憑著與魯迅的親密關(guān)系,自作主張地為魯迅代筆寫了:《答托洛斯基派的信》和《論現(xiàn)在我們的文學運動》,并公開發(fā)表。可馮雪峰為魯迅代筆,卻未能顧及魯迅的為人,也未能夠把握好魯迅的思想和文風,導致了論戰(zhàn)雙方的愉快。魯迅為了朋友的關(guān)系,更為了顧全大局,始終沒有向人解釋,更沒有公開說明這篇遭人怨恨的文章并非他的文字,只是他已將這兩篇文章,排除在當時已經(jīng)計劃編輯的1936年的雜文集《且介亭雜文末編》之外了。
張大千仿清人石濤是出了名的,以致坊間流傳,張大千曾以其臨摹的石濤騙過黃賓虹、陳半丁等一干巨眼。大師的假畫都敢造,就更不用說給自己找代筆了,據(jù)說名家何海霞早年曾為張大千代筆山水,弟子能給老師代筆,在當年也算是榮譽了吧。有傳聞張大千到了晚年,偷偷還在畫石濤和八大的假畫,其實當時他自己的畫已經(jīng)賣得很貴了,署上他自己的名字,要比那些假畫還值錢,但是他還這么干,絕對是和錢沒關(guān)系了,老頭就是為了找一樂:看我手頭這功夫,一抬手就能把你們都騙了。
金庸遠赴歐洲漫游時,在《明報》連載的《天龍八部》還沒有完結(jié),也就是說還須寫下去、連載下去。但這一外出就是一個多月,金庸已沒辦法兼顧武俠小說的事。但總不能斷稿開天窗,那怎么辦?金庸于是找人“代筆”。金庸找來“代筆”的人,就是倪匡。金庸旅歐回港,倪匡已代寫了6萬多字。一見面,倪匡就說:“金庸,很不好意思,我把阿紫的眼睛弄瞎了!”原來,倪匡討厭《天龍八部》中的阿紫,于是一怒之下,故意將她給弄瞎了。金庸一聽,哭笑不得,滿臉無可奈何的表情。接著,他自己就潛下心來,把《天龍八部》寫完,對阿紫的瞎眼,也作了別出心裁的處理。
齊白石晚年由于眼力不濟,凡遇畫草蟲類的作品,一般由弟子代筆,最后再由他當著買家的面補上幾筆,題跋落款,以示這是本人親手所為。這屬于“局部代筆”,不是為了偷懶省事,是因為真的眼睛看不清楚了,為了使畫面效果更好,才出此策。這應(yīng)該是最能讓藏家諒解的一種代筆了。現(xiàn)在拍場上的白石老人畫作,偶爾能看到他80多歲時畫的極工細的草蟲,理論上這些都應(yīng)該是弟子代筆的,由于這類贗品得到畫家的首肯,而且落款是真的。所以,這類贗品也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現(xiàn)在,網(wǎng)絡(luò)上的各種代筆層出不窮,當然是各有所需。大師們的代筆事件,真真假假,是是非非,各方指天畫地,口沫橫飛。筆墨官司,有比無好。文壇卷起千堆雪,實在熱鬧。但在看熱鬧的同時,我們應(yīng)持一種冷靜的心態(tài),理性獨立的思考。我想,這應(yīng)是網(wǎng)絡(luò)圍觀應(yīng)遵循的基本原則。
筆名:荊墨 真名:高中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