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的城中有一湖泊,因其八面水翠,四季竹翠,春夏柳翠,故稱“翠湖”。它以“翠堤春曉”對應杭州西湖的“蘇堤春曉”而聞名。翠湖的面積有350多畝,約30多個足球場大小。它曾是浩渺滇池的一個湖灣,后來因水位下降而成為一汪清湖。昆明人喜歡把翠湖譽為“鑲嵌在城里的一顆綠寶石。”可見人們對它的美譽與偏愛。
湖中各有兩橫兩縱的長堤,略呈“十”字狀交匯于湖中,把湖水一分為四。人們可在湖中自在地劃船蕩槳,亦可在長堤悠閑地漫步。
三十年前,我在昆明工作的時候,經(jīng)常到翠湖去玩,那時翠湖還沒有海鷗。1985年,翠湖驚喜地憑添一景—海鷗。這讓人們欣喜異常,興奮不已。去年我在云南旅行了半個多月,當然要到翠湖去一睹海鷗的風采。
翠湖的海鷗均來自遙遠寒冷的西伯利亞,它們成群結對地飛到這兒過冬。四季如春的昆明,給它們提供了一個越冬的福地。這里海鷗的數(shù)量,通常保持在一萬只左右。一般棲息的時間,從當年的11月到次年的3月。如今已經(jīng)二十多年了,它們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從不爽約。
翠湖的海鷗全都集中在九曲橋與燕子橋一帶的湖面。滿湖的海鷗,密密麻麻的,幾乎覆蓋了整個湖面。它們大都在靜靜地棲息著,像在養(yǎng)精蓄銳。有的則自由地游弋,快樂地追逐。一些好動的、精力旺盛的海鷗,則一刻不停地扇著翅膀,在湖面穿行,還不停地鳴叫著,歌唱著。
這里的海鷗一點也不怕人,不時有些海鷗飛到岸上,與人親近。它們邁著細碎的腳步,優(yōu)雅而從容。左顧右盼之際,小心謹慎地走到你的跟前,抬起眼,打量著你。你若置若罔聞,它們則在岸上徜徉,不離你的左右。你若投食,它們便毫不客氣地叼來享用。一些好事的游客則喜歡撩逗海鷗,他們不停地把食物拋向空中,海鷗們則輕快地躍起,扇著翅膀,停留在空中。它們雖爭食,卻不打斗,顯得很有教養(yǎng),彬彬有禮似的。這里的海鷗好像并不挑食,任是面包、餅干、蛋糕、包括一些水果,它們是來者不拒,一概拿來享用。
海鷗的相貌跟鴿子差不多,紅嘴黑喙,紅腿紅爪,棕色的翅膀,黑色的尾巴,渾身是灰白色的羽毛。它們總在不停地鳴叫著,顯得特別興奮。仔細辨別,這叫聲不外乎兩種,有時是嘎嘎地叫,粗而急促,像鴨子;有時是嘰嘰地叫,尖而脆,像鳥鳴。它們在小聲地交談,還是自言自語?是呼朋引伴,還是抒發(fā)快樂?人有人言,鳥有鳥語。總之它們是快樂的,抒情的。
觀賞之際,仿佛是有號令似的。剎那間,滿湖的海鷗全都扇著翅膀,呼嘯起飛,一只也不剩。它們成方陣,有序地,時高時低,時快時慢地在天空飛翔,盤旋。它們像在溫習遠行的技藝,又像在聯(lián)歡,更像是感恩人們提供的一片棲息的樂土。不時一些頗有個人英雄色彩的海鷗,離群高飛,直插云霄,一直消失在人們視線的盡頭。有的則低空盤旋,輕快地掠過水面,激起人們的贊嘆。有些藝高膽大的海鷗,則三三五五地往來穿插,像是表演飛行特技一樣。這一幕幕真是精彩極了,令人嘆為觀止。在你沉迷陶醉之際,它們又“步調一致”,全都收攏翅膀,撲撲啦啦,像天外來客,輕捷地降落到水面。像這樣的起飛降落,一日之中要激情獻演無數(shù)次。
據(jù)了解,翠湖的海鷗白天均在此嬉戲、覓食,傍晚則飛往滇池或是撫仙湖過夜。它們也要做一個安靜的、甜美的夢。如今,每當海鷗在昆明越冬之際,每天都有大量的游人前來觀賞。若逢節(jié)假日,人們扶老攜幼,爭相前來。一時間是人流如潮,大有萬人空巷之勢。
我在翠湖整整待了一個下午,就一門心思地看海鷗。你若問我的感受,就四個字:快樂、和諧。
原作發(fā)表于2012年02月07日《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