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巖
(哈爾濱輕工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10)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不斷的深入以及經濟的快速發展,綜合國力得到極大的提高,這使得我國的公共建筑的形象的要求也在不斷的上升,特別是公共建筑的外觀,對于展示我國的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除此之外,公共建筑的形象對于改善我國的公共環境的品質,為人們提供一個舒心的生活環境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這就對我國的公共建筑裝飾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對我國公共建筑裝
公共建筑由于其自身特殊的功能,因此必須與時代發展的旋律相一致,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公共建筑首先要立足于時代,根據時代的特征進行設計,使公共建筑能夠很好的反映本時代的特征。這個時代能夠給公共建筑設計提供豐富的靈感和素材,同時也是設計出來的作品能夠很好的反映時代的特征。公共建筑只有符合其自身所在的時代才能夠凸顯其自身的價值,否則脫離時代的公共建筑,一味的追求標新立異,即使建筑本身的設計再完美,也失去了其原有的價值。
公共建筑是一個國家或者是一個地域的標志性建筑,因此公共建筑在設計的過程當中應該充分的考慮地域性原則,根據建筑所在的地域的實際情況和風俗習慣。在公共建筑中能夠充分的體現當地的地域特色,充分的利用當地的地形、氣候以及光照進行設計,同時還要能夠體現當地的人文文化、民族習慣,使公共建筑成為當地的標志,使人們能夠產生一種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
公共建筑與私人建筑不同,私人建筑更多考慮的是個性化,區別于其它的建筑,但是公共建筑由于其自身所承載的功能的不同,更多的考慮大眾化,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第一,公共建筑在設計過程當中不能只是設計人員自身個性化的體現,而要更多地考慮建筑所在地的政治、經濟、文化情況,要充分的了解當地的實際情況,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個性,脫離當地的實際情況。第二,公共建筑在設計過程中更多地是考慮大眾的審美要求和審美習慣,建筑的裝飾設計要能夠使大多數民眾所理解。這主要是因為公共建筑其主要的功能就是服務于大眾,因此建筑的設計要從大眾的審美角度來進行設計,使建筑的外觀能夠符合大眾的審美要求。只有大眾充分的認同公共建筑的設計,才能夠使其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公共建筑除了要符合大眾的審美要求之外,還要充分發揮其教育作用,積極去引導大眾的審美情趣,不斷的促進大眾的審美情趣的上升。公共建筑裝飾設計在給人們提供審美的滿足的同時,同時還肩負著陶冶大眾情操的任務,使大眾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念,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公共建筑裝飾設計不能盲目的追求視覺上的沖擊,而忽視經濟性的原則,造成浪費。而是應該充分的考慮建筑的實際情況來對建筑的外觀裝飾設計有一個準確的定位,盡可能的減少不必要的支出,確保建筑的經濟性。主要包括以下三點:第一,選擇恰當的裝飾標準。建筑裝飾的標準差別很大,應該根據建筑物的性質、裝飾等級以及使用者的經濟實力等條件綜合考慮,確定合適的建筑裝飾標準。第二,選擇恰當的材料及構造工藝。建筑裝飾應該根據設計對象的性質等因素合理的選擇材料和構造工藝做法,使裝飾材料物盡其用,發揮最大潛能,創造令人滿意的環境。第三,確立合理的使用周期,正確處理遠期和近期、一次性投資和日常維護的關系。
現代公共建筑裝飾由于不同流派、不同類型、不同民族和不同欣賞層次,其主張可以是多元的、多變的,形式可以百花齊放、千姿百態的,但是無論怎么變化,它都必須按照美學規律去創造。
一位建筑師曾說過“:如果建筑造成的視覺感受有條有理且賞心悅目,人們精神上的健康、愉快和滿足,都會因此明顯得到增進。”可見,建筑作為視覺藝術的一種形式,它可以豐富、調節人的視覺感受,這是不容忽視的。
2.1.1 重復與韻律
建筑符建筑裝飾中的重復常包括線的重復、方向的重復、大小的重復、形狀的重復、質感的重復、色調的重復等。建筑師常把某個基本圖形在建筑上的不同位置上重復出現,用重復的信息向觀者“轟擊”,產生不容忽略、難以忘懷的感受和印象。世界貿易中心建筑立面裝飾設計就是很好的例子。另外,重復也是創造韻律感的必要條件,重復的構圖能夠加強構圖韻律的節奏感。建筑裝飾是豐富的還是單調的,可以通過韻律的創造來實現。例如前蘇聯克里母林宮內建筑墻面的裝飾具有優美的韻律感。
2.1.2 增強對比
對比是強調事物的差異性,對比可以借助互相烘托與陪襯求得變化。建筑裝飾通過對比產生易識別和觀賞的目的。對比可以從多角度產生,例如方與圓的對比、正反方向的對比、直和曲的對比、虛和實的對比、色彩與質感的對比等等。
2.1.3 漸進與調和
調和是指縮小差異,調和借助構圖要素之間的諧調及連續性,以取得和諧所產生的美感。漸進是調和的一種手段,我們可以通過物體不同質感、色調、形狀的漸進從而在另兩個物質之間達到一種調和的效果。在環境中,調和可使雜亂的現象得到整頓和改善。調和的方式有很多,建筑裝飾設計可利用調和的方式與環境達到統一、和諧。
根據當前大眾的心理需求,結合影響建筑裝飾設計的其它因素,筆者將意境美的設計方法分為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立“意”。第一,自然之“意”。由于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人口節節攀升,建筑越建越高開放空間和戶外活動場地日益減少,致使人們想往自然,渴望身居市井而能享自然之野趣。于是,在現代公共建筑裝飾中水、山石等自然元素的融入為人們親近自然、與自然形成對話提供了機會。第二,文化之“意”。我國歷史悠久,民族眾多,每個區域和地方都有豐富多彩民俗文化和深厚的歷史文化,這些都成為建筑物裝飾“意”表達很好的背景題材,建筑裝飾文化之意的融入,使之成為大眾情感歸宿的一個載體。
其次,是意境美的表達語言。建筑裝飾設計主要的表達語言分為以下兩種:第一,具象。具象是用具體的形象如動物、植物、人物和器具作為紋樣,來象征某個民族和地區的文化意義。比如中國人對梅、蘭、菊、竹就有特別的感情色彩。第二,抽象型。抽象的表現手法是以具象為依據的。把具象提高到超脫于自然現象和現實物體之外的各種幾何形體,以概括、夸張等方式,簡潔地表達一定的藝術意境,體現特定的內客,以其“神似”來引起人們心理上,邏輯上的聯想。抽象的藝術手法,雖然沒有具象那么直觀、具體,但由于它具有強烈的時代感和形式美感而受到設計師的廣泛應用。
[1]陳平.關于公共建筑裝飾設計的思考[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8,(10).
[2]曹伯平.公用建筑空間裝飾設計方法初探[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7,(09).
[3]程立峰.小議建筑裝飾設計風格與建筑文化的關系[J].民營科技,2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