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華養
(雷州市紀家農業技術推廣站,廣東 雷州 524266)
花生除榨油外還,可以加工成多種美味食品,經濟價值較高。隨種植業結構調整,種植面積有逐年擴大的趨勢,每年供種季節,花生種常常供不應求。
花生換土如上肥,花生茬忌連作(重茬)。連作易造成病原菌積累,使土壤環境惡化和土傳病害越來越重;造成某些微量元素缺乏,降低花生抗病能力;增加有害物質,導致花生發病,從而造成減產。一般連作1年可減產10%,連作2年減產20%~30%。
根據市場需求、加工企業要求,選用優質、高產、綜合抗性好的品種。優質即莢果外觀色澤正常無斑點,種皮粉紅或淺紅色,表面光滑無裂紋、無油斑,內種皮橘黃色。內在品質即粗脂肪含量>46%,粗蛋白含量>23%,口感好。要求高產,即產量較其他普通品種增產8%以上,且抗病蟲、抗旱耐澇、綜合抗性好。高質量品種要求種子純度不低于96%,精度不低于98%,水分含量不高于10%,種用籽仁發芽勢要在80%以上,發芽率要在95%以上。近幾年推廣的新審定適種品種有湛油62,湛油75,粵油7號,湛油82,汕油52。。精選種子,剔除變質、霉變、受傷的種子,以減少病菌初侵染源,提高花生生活力和抗病力。因此,良種因需而選,同時防止品種單一化,杜絕多、亂、雜現象。播種前將種子帶殼曬種2~3d,剝殼后剔出爛、霉、秕籽,然后將種子分為二級,選籽粒大小均勻、顏色正常的為一級,秕、小粒為二級,播種時先播一級種子,后播二級種子,便于將弱苗培育成壯苗。可用花生種衣劑包衣播種,對防止鼠害和前期地下害蟲、保證出苗整齊、實現增產具有良好效果。
花生播種期春播一般在2月中下旬至3月下旬,夏播在前茬收后搶時播種。地膜覆蓋具有增溫保濕(增加土溫,保持土壤含水量)、促進肥料分解充分利用,抗旱排澇、增加產量、提早成熟等諸多優點。因此,花生栽培可采用地膜膜覆蓋的方法。花生是地上開花、地下結果作物,微膜應選用寬80cm、厚0.007mm或0.008mm的超微膜為宜,有利于果針穿膜入土。覆膜時空地采用80~85cm開溝,深10cm左右作為施肥溝,壟面寬60cm,在壟兩邊分別薄鏟1層土后,將膜覆蓋在壟面上,然后將膜拉伸展用土蓋嚴膜邊。蓋膜5d左右,待膜與土貼緊后即可播種。播種時在距離膜邊10cm處插穴打孔,壟面上播種2行花生,窩距17cm左右,植12.75萬~15.00萬穴/hm2,每穴播2粒種子,播種后蓋土 3~4cm,蓋嚴穴膜口。單株栽培穴距10cm左右,植19.5萬~21.0萬穴/hm2。另外,采取壟作栽培,其能保證播種密度和質量,行行都是邊行,有利于發揮邊際增產作用,能改變田間小氣候,由于土層增厚,能相對減輕干旱的影響。
即播種到出苗期,地膜覆蓋的地塊,及時開膜口放苗和蓋土引苗,膜口直徑4.5~5.0cm,抓一把濕土蓋于膜口上,土厚3~4cm。膜口要蓋嚴不透氣,起到增溫、保墑、除草、避光、引苗出土的效果。及時清墩摳枝,覆膜花生出土后,摳出壓在膜下的側枝,以促早生快發。露栽田適時清棵蹲苗。當植株有2片真葉展開時,及時把埋在土中的2片真葉清出,提早解放第1對側枝,以促進花芽早分化。先用大鋤破壟,壟頂用小鋤清棵,露出子葉。15~20d以后將扒開的泥土埋穴,培土迎針。缺苗應立即催芽補種,發現子葉頂膜時,要及時引出膜外,以免高溫燒苗,待苗出齊后,要進行清棵蹲苗和中耕除草等工作。中耕除草的主要作用是壯棵早發。旱時中耕能切斷土壤毛細管,防止土壤水分蒸發,保墑防旱,有利于幼苗莖枝分生發展;澇時中耕能打破土壤板結層,增強土壤通透性、散墑提溫,有利于根系深扎,壯苗促長。
即開花下針結莢期,及時去除夾窩草。凡苗架過旺的高產地塊,在盛花期末(即開花后30d左右)可用15%多效唑450~600g/hm2對水600~750kg噴灑葉片控制徒長。花生開花下針時保持土壤濕潤,因為花生是"澇天不澇地"開花盛期土壤相對濕潤對花芽分化有很大作用。夜間盛花期的花生周圍空氣濕度為95%的成針數是50-70% 的五倍相對濕度在50%以下成針極低,因此如干旱無雨,可采用人工噴濕增加花生開花座果針率。
即莢果膨大籽仁充實期,可用50%多菌靈、尿素 15kg/hm2、磷酸二氫鉀 2.25~3.00kg/hm2,對水750kg噴灑葉片,提高葉片制造光合產物的同化功能,促進莢果飽滿,增加果重。為增強頂部葉片活力,延長功能時間,提高飽果率,從結莢后期開始,每隔10-15天葉面噴施一次2-3%的過磷酸鈣和1-2%的尿素混合水溶液,共噴2-3次,增產效果十分顯著。
如水肥過多枝葉繁茂而早衰,可噴0.2-0.3%磷酸二氫鉀或2%-3%磷肥3-3次維持葉片功能,防止早衰。
施肥要足、深、早,即施夠、施深、施早。合理施肥、經濟施肥,沙地重鉀輕氮,黏地重氮輕鉀。開溝施肥,能減少肥料流失,有利于節省投入和根系吸收,做到肥種隔離不爛種,要求溝深10cm左右,溝深18cm左右。空地或覆膜栽培可一次性作底肥施用。在開花下針結莢期要加強肥水管理,田間適量追肥,基肥不足的可追施草木灰750~1500kg/hm2。為提高花生產量,可用磷酸二氫鉀或尿素2.25kg/hm2葉面噴霧,連續噴2~3次,每次間隔7~10d。結莢期是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并存且旺盛時期,此期是花生一生需水最多期,干旱影響產量。
花生主要病害有葉斑病(褐斑病、黑斑病、網斑病、焦斑病等)、花生菌核病、花生莖腐病。輪作倒茬可有效防治葉斑病,發病期間可用50%多菌靈500~800倍液或30%頭等功1000倍液葉面噴灑。土地深耕,與谷類作物合理輪作,及時排澇可預防菌核病,選用抗病品種如湛油75,湛油62,粵油7號等,化學防治可選擇多菌靈于發病初期噴灑葉面,每次間隔12~14d,共噴灑3次。
(1)播種溝施藥防治:3%毒死蜱5kg,5%甲拌磷顆粒劑5kg,可有效防治各種地下害蟲。同時對苗期的蚜蟲、薊馬等也有較好的兼治效果。
(2)藥劑拌種或包衣:用50% 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按種子量的0.3%拌種,可以防治花生莖腐、黑霉及葉腐等病害。
(3)播后苗前化學除草:每畝用90% 乙草胺乳油90ml+10%芐嘧磺隆60g,兌水60kg均勻噴霧。
(4)結莢期注意防治葉斑病:可用30%頭等功1000倍、80% 大生400-500倍、25% 戊唑醇水乳劑1000倍、5% 己唑醇1000倍,視病情發展,每相隔10-15天一次,病重的噴2-3次。
(5)蠐螬防治:根據危害花生蠐螬的發生規律及生活習性于6月中旬,趁雨前或雨后土壤濕潤時,每畝用10%辛硫磷粉粒劑1kg或3%毒死蜱5kg等內吸觸殺多作用藥劑,集中均勻的
在花生植株下部葉片呈現枯黃或掉葉時,地下結成的莢果70%果殼堅硬、剝開后籽仁呈粉紅色即可收獲。收獲過早出仁率低,影響產量和質量;收獲過晚,易造成落果,增加蟲果、芽果、爛果,嚴重影響產量和質量。收獲后及時晾曬,晾曬過程盡量不要堆捂,直至莢果含水量降到10%以下,籽仁含水量8%以下,保證儲藏期不受霉菌危害。
收獲后,嚴禁大堆而造成花生霉變,嚴禁著雨過水,確保花生黃曲霉含量不超標,要做到及時晾曬脫水,并進行莢果分選,將不同等級的莢果分別保管和貯存,以備出售。
[1]李獻恩,段東軍,郭自溫.麥套花生高產栽培技術[J].河南農業;2006年03期.
[1]王虎.麥套花生高產栽培要點[N].河北農民報.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