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宏艷
(大慶市大同區商務旅游現代服務業發展局,黑龍江 大慶 163515)
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全能型政府已經嚴重束縛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進程的逐步推進,以及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發展與完善,政府為促進我國經濟的市場化發展,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就必須轉變經濟管理職能,順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以市場自我調節為核心,輔助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打造服務型政府,為促進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提供優質的服務,創造良好的市場競爭環境。
2001年我國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成員國,這是推進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外開放發展的的必然選擇,使得我國經濟向全方位、多領域、深層次的發展目標邁進。作為世貿組織的成員國之一,我國既可以全面參與組織內部的各項工作,同時也必須認真履行世貿組織的各種貿易原則。為此針對我國計劃經濟體制時期存在的各種與世貿組織發展原則相背離的各項經濟政策加以調整和廢除,重新建立與世貿組織發展原則相協調統一的各項法律法規以及相關制度,并通過法律法規來實現我國國內市場的進一步開放,規范國內市場經濟發展秩序,為國外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營造一個公平競爭的發展環境。
此外我國還要根據世貿組織的發展原則,進一步打破國內市場的關稅貿易壁壘,為促進我國經濟對外開放的發展水平,吸收和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資源,提升中國經濟國際化發展的水平,我國必須對關稅貿易相關政策以及法律法規加以調整,逐步打破關稅貿易壁壘。同時還要進一步放寬外資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準入機制,為了解決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資金緊缺、技術落后等重要問題,我國還要針對外資企業在國內市場的發展提供相應的優惠政策,吸引外資企業到中國發展,提升國內企業融資水平,同時有助于引進國外成功的管理經驗以及引進各種先進的技術,為我國經濟發展水平與管理水平的提高注入新鮮的活力。
面對世界經濟新的發展趨勢,我國在積極開展招商引資活動,為此我國必須針對國內的經濟市場加以完善,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加強市場監管,針對擾亂正常市場經濟秩序的行為加以嚴肅處理,同時還要進一步加強我國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為外商企業在中國的發展營造一個安定、和諧、規范的發展環境。
自新中國成立到1992年十四大召開,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我國實施計劃經濟,政府對我國經濟發展事無巨細無所不管,運用行政手段對經濟發展進行全面的管理,市場的自發調節作用無法得到有效地發揮,導致我國經濟發展供需矛盾嚴重,經濟發展長期滯后。雖然十四大我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目標,但我國計劃經濟體制時期所實施的各種管理模式不可能一次性全部肅清,而且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順應市場經濟發展建設的各項經濟管理制度建設相對滯后,為此我國在清除固有落后管理模式的同時要進一步加強新型管理模式的構建,促進我國經濟管理模式以及政府各項管理職能的轉變。政府在我國市場經濟發展進程中作為宏觀經濟調控政策貫徹落實的主體,要充分發揮政府對市場經濟發展的宏觀調控作用,對各種社會資源進行合理配置,促進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增長、不斷的增加我國就業人口、穩定物價以及實現保持國際收支平衡。
經濟全球化下,要發揮我國作為大國的競爭優勢,就必須首先在國內市場建立健全自由競爭機制,大力整頓不規范的市場秩序,朝著統一、開放、公平、競爭的方向前行。這就要求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間的權責明確,立法與行政管理權限劃分清晰,既要確立中央政府作為領導者的權威,又要充分調動地方政府搞活市場經濟的熱情。為此,中央可對地方政府所制訂的與開放市場經濟相違背的地方性政策法規進行全面調整,保障中央政府政策的暢通執行,以《反壟斷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來遏制住地方保護主義行為,保證國內、國際市場的統一和協調,要使地方政府所制訂的行政規章、規定及其他規范性文件必須接受中央政府的審查,而對全國性法律法規有所抵觸的政策規定,中央政府應立即予以糾正。同時,成立專門的監督檢查機構,對于嚴重違反公平競爭原則、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進行嚴厲打擊,建立起追究當事人職責的審核制度。
戰略投資者是一類謀求長期戰略利益、愿意長期持有較大股份,并積極參與公司治理的法人投資者,它的進入不僅能夠帶來資金、人才、技術等優勢,而且還能改善公司治理結構,特別是有利于國有企業產權股的改造。在合作意愿方面,與目標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關系,能夠在生產技術、管理組織體系、信息搜集渠道方面與目標企業實現資源共享;在管理組織體系方面,具有很強的抗風險、抗危機能力,能依據經驗優勢對未來所可能出現的各種變數進行最充分、最完善、最可靠的預計和準備;在激勵機制方面,能夠在激勵與約束之間找到一個最佳的平衡點。此外我國政府要要立足國有企業自身優勢,引進真正需要的戰略投資者;創新戰略投資者引進方式和策略,著力提升國有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完善戰略投資者配套服務與合法權益保障,充分發揮戰略投資者的帶動效應;促進戰略投資者在內陸地區的空間集聚,形成新型的產業發展動力。
隨著國內市場的進一步開放,我國市場競爭將更趨激烈,同時由于產業結構調整以及國有大中型企業改革、政府精兵簡政的進行,將會有大量的人員失業下崗,如何安排這部分人的再就業以及提高他們的福利水平將是擺在政府面前函待解決的難題。為此,政府要加快改革原來主要涉及、城鎮國有企業職工的福利保障制度,減少城市公費醫療的浪費,要對廣大農村缺醫少藥的局面進行最根本的變革,建立并健全覆蓋全社會的、包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和醫療保險等在內的社會保障體系,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在經濟全球化下的進一步發展編織一張全新可靠結實的社會安全網。
我國政府要根據國內與國際經濟市場的發展變化情況及時的調整自身的管理職能,自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正在與世界經濟發展相融合,面對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我國必須改變傳統的經濟管理模式,從企業中分離出來,并要綜合運用國家宏觀調控的政治、經濟、法律以及文化等多種手段,積極推進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全面轉變政府經濟職能,打造服務型政府。
[1]劉文儉,姜亦鳳.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經濟管理職能定位及其實現[J].青島大學師范學院學報,2008,(01).
[2]王莉萍.淺談經濟全球化形勢下政府經濟管理職能的創新[J].經營管理者,2009,(23).
[3]安民.我國政府經濟管理職能轉型的現狀分析[J].科技風,20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