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斌
(山東省濟寧市公路管理局,山東 濟寧 272000)
高速公路是一個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產物,是衡量一個國家公路交通運輸和汽車工業現代化水準的重要標志。高速公路在世界公路交通運輸和各國國民經濟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階段是高速擴展路網階段。主要是50年代,包括三年恢復時期和第一、二個五年計劃時期。
第二階段是擴展路網長度與提高路網等級、質量并重階段。包括三年調整時期和“三五”、“四五”、“五五”時期。從60年代初開始,為適應全國經濟發展的需求,公路建設一方面繼續擴展和完善路網,同時又明顯提高了公路的質量和等級。
第三階段是提高公路質量和等級為主、擴展路網為輔階段。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經濟的發展,全國公路網建設進入了一個新時期,公路等級和質量的提高己成為我國公路建設的主導。
我國高速公路經過18年的持續快速發展,使公路基礎設施總體水平實現了歷史性跨越。隨著京滬、京沈、京石太、滬寧合、滬杭甬等一批長距離、跨省區的高速公路相繼貫通,我國主要公路運輸通道交通緊張狀況得到明顯緩解,長期存在的運輸能力緊張狀況得到明顯改善。
2.1 有效促進沿線工業的發展。高速公路網為城市間的往來帶來了方便,加強了地區之間的聯系,使區域優勢得到加強,在招商引資上更具有吸引力,改善了投資環境。利用高速公路的交通優勢,可以加強各類工業園區建設,調整生產力布局,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產業內部的升級。
2.2 有效地降低了沿線地區企業物流成本,提高了經濟運營的效率。據調查,目前我國物流成本在GDP中的比重為發達國家的2~3倍,甚至比一些發展中國家還要多。眾所周知,物流行業的發展已經成為現代經濟發展的一個關鍵因素,如果成本過高,必將成為經濟發展的瓶頸。高速公路的建設則能顯著地降低當地的企業的物流成本。
2.3 對農業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高速公路縮短了農產品的運輸時間,保證了農用物資和救災物資的及時調入,加快了農業信息的交流,有助于農業生產結構的調整和優化,有助于農業的規模經營和集約化生產,有力地推動了農產品的商品化和農業的現代化經營。據統計,京津塘高速公路建成后,沿線地區每年向京津兩市提供鮮菜2億公斤、肉類2.3億公斤、水產品1億公斤、鮮果250萬公斤,這不但增加了農民的收入,也豐富了兩市人民的菜籃子,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
2.4 有效地促進了沿線商業的繁榮。高速公路為促進商品流通提供了一個快捷的基礎條件。高速公路縮短了產地和銷地的距離,減少了運輸費用和時間,方便人員來往和技術交流,大大促進了商業的發展,推動了經濟發展的市場化進程,加強了城市之間的聯系,拓展了商業領域從業人員的視野。
高速公路建設作為一項數額巨大的投資,其產生的影響往往是長期的、潛在的,最直觀的影響就是它對經濟的拉動作用。
3.1 投資拉動。公路的建設對沿線地區帶來的資金收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征地拆遷費、各種原材料的購買、沿線龐大工程隊伍的衣食住行方面的消費,這些消費將直接刺激當地農業和第三產業的快速增長。還有建設隊伍,可以使當地人員參與到高速公路的建設中來。所有這些,都將對當地工業、農業、餐飲業、房屋建設等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3.2 促進了沿線地區金融業發展。按照施工段分布,資金存取方便的規律來看,會有一部分工程款在當地的銀行內存放。這些工程款放在當地銀行暫存所發揮的貨幣乘數效應,對解決資金緊缺有極大的作用,并增加了當地的有效信貸收入。
3.3 長遠的經濟拉動。高速公路的建成,必將為當地的貨物運輸、人員來往帶來便利,甚至對當地第三產業、旅游等帶來更多的商機,這些都將間接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
3.4 促進旅游業的快速發展。高速公路的建設,縮短了旅途時間,提高了旅游的舒適性、方便性和連續性,促使觀光形態從通過型向滯留型轉變。交通是旅游業發展的“血脈”,可以讓與旅游相關的產業銜接起來,形成規模效益,推動整個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
因此,地方高速公路的建設,可以促進沿線旅游景點的開發和旅游人數的增加;完善高速公路網,為城市、地區之間的聯系往來帶來方便;對沿線的資源開發、招商引資、產業結構調整、橫向經濟聯合等都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還能使區域優勢得到加強,并能改善投資環境,在招商引資上更具有吸引力,促進對外開放;地方高速公路的建設和發展,密切了城市群體間的聯系,推動沿線市鎮建設與發展,加快了城鄉一體化的進程。
在《國道主干線系統規劃》的指導下,我國高速公路實現了持續、快速和有序的發展。特別是1998年以來,國家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我國高速公路進入了快速發展期。高速公路的發展,極大地提高了我國公路網的整體技術水平,優化了交通運輸結構,對緩解交通運輸的“瓶頸”制約發揮了重要作用,有力地促進了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公路交通面臨著新的形勢和挑戰,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我國正處在工業化加快發展的新階段,經濟結構和居民消費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在產業結構上,重化工業是能源和原材料資源的消耗大戶,運輸需求很大;在產品結構上,高附加值的貨物將會以更快的速度增長。同時,隨著居民消費結構不斷升級,人民群眾對“行”的需求更為廣泛和多樣化,汽車爆發性增長尤其是小汽車進入家庭對高速公路建設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是城鎮化進程加快,客貨運輸量激增。隨著農村人口向城鎮的轉移和城鎮人口規模的擴大以及城市群和都市圈的大量涌現,將使城市間的聯系更加緊密,人員和物資交流更加頻繁,勢必帶來巨大的交通需求。
三是外貿運輸和現代物流業將持續快速發展。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各種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自由流動,中國成為世界發達國家產業轉移的重要基地,帶動了我國進出口貿易特別是加工貿易迅速增長。世界經濟的不斷融合和對外貿易的不斷發展,有效推動了我國現代物流業,特別是集裝箱運輸的快速發展,同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是區域經濟協調發展,需要交通支持。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一系列關于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政策,除了要求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環渤海地區率先實現現代化以外,又先后提出了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和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等發展戰略。
總之,高速公路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大基礎設施,其積極作用日顯重要,已成為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地方高速公路為區域內現代經濟活動與社會活動傳遞著大量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其建設發展不僅能夠為沿線地區帶來直接效益和間接效益,還能產生誘發效益和提高路網效益,對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加速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實現資源的重新整合和優勢互補起到重大推動作用。
[1]王建偉.公路運輸經濟管制研究的回顧和進展[J].長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
[2]高雪申、孫素霞:高速公路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J].黑龍江交通科技,2004(7).
[3]陳鴻宇.區域經濟學新論[M].廣州:廣東經濟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