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群
(中交二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安徽 蕪湖 241001)
1.1 嚴重損害施工企業行業命運
建筑施工企業會計信息造假失真會降低施工企業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同時,失真會計信息會使得投資者和債權人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從而引發了對施工企業會計信息的信任危機,使現代施工企業制度的建立、發展,面臨嚴重困難。
1.2 破壞投資環境,影響經濟資源的合理配置
投資的主要依據主要是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效益。若是提供虛假的會計資料,勢必誤導投資者,損害投資者的利益,也使國家利用市場完成社會經濟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有序流動的方針無法實現。
1.3 影響了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
由于會計信息失真,使得有關核算資料不真實,掩蓋了某些矛盾,國家宏觀調控失去了可靠的基礎,政策制定失誤,干擾市場經濟的發展,資源配置低劣化,國有資源嚴重流失,造成大范圍的國家利益受損,嚴重影響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
1.4 導致國有資產的流失,助長各種腐敗現象和不正之風
建筑施工企業會計信息失真會造成國有資產的嚴重流失,使國家的資產流入個人的腰包,損害了國家和人民利益,同時也造成國家稅收的大量流失,使國家財政收入銳減,阻礙國民經濟的發展。會計信息失真也助長了腐敗行為,促使一些單位和個人為謀求不正當利益,而滋生腐敗觀念導致墮落,敗壞社會風氣,嚴重阻礙了經濟的發展和企業改革的順利進行。
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之所以越來越嚴重,是有其深刻的社會、經濟和文化根源。既有法制不健全、政策不配套、制度不完善等因素,也有企業管理制度不嚴密、會計基礎工作薄弱、以及企業內部為追求自身利益等主觀原因。
2.1 會計規范不健全。會計準則規定了會計確認、計量、對外提供財務報表的基本規范要求,但是受準則的廣泛適用性和準則本身某些既定原則的影響,會造成會計信息不實。比如:成本效益原則的應用,就意味著會計信息不能做到盡善盡美,存在著一定程度的不實;謹慎性原則的應用,如果資產估價低于真實成本,負債估價高于實際金額,可能的收入在將來實現,可能的損失在將來不發生,加上信息披露不完全、不及時,這也會造成會計信息不實等等。
2.2 市場主體多元、利益驅動的結果。與單一計劃經濟相比,市場經濟實現了利益主體多元化。這一方面調動了企業經營者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容易滋生置國家利益于不顧,片面追求個人和集團利益的需要的不良現象。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的目標是最大限度的增值國有資產、不斷擴大再生產;而地方和企業就可能會以本部門的利益最大化為目標;在信息不對稱的條件下,就會出現:“合謀造假”。即有的地方政府與企業管理者之間的合謀,其目的是在總利益分割中盡量增加企業和地方的份額;另一種是企業管理者和職工之間合謀,其目的是盡量減少積累擴大職工的消費,結果是國有資產和利益被企業和個人侵蝕。這就是企業代理機構所造成的會計信息虛假問題。
2.3 會計管理體系與執法體系不統一。《會計法》第23條規定: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和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的任免應當經過主管單位同意,不得任意調動或撤換。雖然會計法對會計人員的任免做了明確規定,但在實際工作中并未如此。企業由領導掌管大權,會計又按領導的意圖辦事,致使會計信息失真。
2.4 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監督弱化。當前我國國有公司建立了法人治理結構,但在運作中卻存在不少問題,董事長或總經理大權獨攬,失去制約和控制,內部人控制行為嚴重,監事會形同虛設,起不到監督制約作用等等。當企業會計行為的價值取向直接受制于經理人的利益偏好時,會計核算和監督不是以兼顧利潤集團為核心,而是以經理人利益為核心。會計成為經理人直接操縱反映其意圖的工具。
2.5 社會監督不力。近年來,我國的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有了很大的發展,但高素質人員較少,需要加大對這一機構人員的迅速培養,以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財政、稅務、工商、審計等部門對劊十信息質量的監督還不夠,更有甚者查與被查串通一氣,造成會計信息的失真。
2.6 會計人員的素質良秀不齊。會計人員是會計活動的主體,信息是在會計人員對會計要素進行確認與計量中生成的,因而免不了要對客觀經濟活動的一些不確定因素進行估計、判斷和推理,不同素質的會計人員進行的估計、判斷與推理往往導致不同的結果。
3.1 加強完善法律意識健全和完善
會計相關法律以及法規,加強法律法規的宣傳,增強懂守法的意識。讓會計從業人員將法律和法規銘記于心,防范于未然。嚴肅經濟法規,加大執法力度。
特別是加大了對提供虛假會計信息的打擊力度。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3.2 建立或完善施工企業兩項內部“責任制度”
一是建立內部承包經營責任制。明確各級單位責權利,強化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對施工項目要簽訂“目標成本管理責任書”,明確責任成本、責任人等,根據責任成本完成情況,采取施工過程中獎罰和項目完工后對實際成本情況進行分析、審計后的獎罰,以此保證成本資料的及時、真實和可靠。二是完善企業內部監督責任制。要做好會計監督,只靠會計人員的努力是不夠的,應在企業內部成立會計監督網絡體系,各業務部門都有人員參加,各業務部門還要針對自身的職能特點和業務流程制定各項內部控制制度,共同做好會計信息的監督工作。
3.3 認真做好施工企業三項內部“核算工作”
一是會計核算,即進一步加強會計核算的基礎工作,嚴格執行《會計基礎工作規范》,使證、賬、表的業務處理和會計檔案管理的每一個環節都達到標準規范的要求。二是成本核算,即做好成本核算中會計部門與其他相關職能部門的協調配合工作,注重成本核算資料的歸集、傳遞和報送程序,使成本核算及時、真實、準確。三是損益核算,即根據《企業會計準則-建造合同》,推行“完工百分比法”確認工程收入和結轉成本費用,較科學地進行收入與費用的配比,真實反映工程項目的損益情況。
3.4 提高會計隊伍素質
會計人員是企業會計信息的直接提供者,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和業務素質直接影響會計信息質量。會計人員要樹立愛崗敬業的精神。要嚴格執行國家方針政策和各項規章制度,增強對國家、對人民負責的高度責任感,維護國家財產安全;要堅持原則,實事求是,提供準確、真實的會計信息;要虛心學習,熟悉財務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規和規章制度,提高會計業務技能,掌握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切實加強內部財務管理,及時、準確提供會計信息。
總之,應采取強有力的措施,抵制會計信息失真的發生,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維護市場經濟秩序和建筑施工行業的正常運行。
[1]蔡鴻彬.淺析我國會計信息失真[J].科技廣場.2006.9.
[2]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3]劉飛躍.施工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和防治對策探析[J].現代商業.2007(2).
[4]尹勤英.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及解決對策[M].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7.
[5]趙希榮.建筑施工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與對策[J].遼寧經濟.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