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00粉絲!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在新浪微博上驚呼,這也是她唯一與工作無關的微博。
這位金融界的“可可·香奈兒”,是目前在新浪開微博的最高級別國外官員。她的微博于2011年11月7日注冊,4天后粉絲數破10萬。而在推特上,拉加德的粉絲數僅為2.2萬人。
相比于日本AV女星蒼井空6小時13萬的“最快粉絲增長紀錄”,拉加德的粉絲增長速度只能算“小菜一碟”。但對于當時正因歐洲債務問題緊急訪華的她來說,對“中國力量”或許有了直觀的感受。
在拉加德進駐新浪微博之前,已有不少“全球性人物”入駐,其中包括歐盟理事會主席范龍佩。
2011年5月,同樣是在訪華前夕,范龍佩注冊了新浪微博。幾乎每日都有更新的范龍佩,經過半年的辛勤耕耘,粉絲數超過18萬——這個6倍于其推特粉絲數的數字,讓范龍佩成為粉絲最多的國外官員。
相比于世界其他地區,歐洲官員們似乎更青睞中國的微博。他們還擁有諸多共同點—主管經濟領域的相關工作,在歐洲債務的陰影下,并于訪華前夕開通了微博。
比如希臘旅游與文化部部長帕夫洛斯·耶魯拉諾斯,幾乎與范龍佩同時入駐新浪。這位除了第一條微博是用英文發表外,其余全篇閃爍著普通中國人看不懂的希臘文。如此,也在半個月內吸引了1.9萬名粉絲。
希臘前駐華大使Theofanopoulos,早在2010年5月便開通了微博,和多數外國官員一樣,使用英文“織圍脖”。他還會將部分微博翻譯成中文,偶爾還秀起了圣誕節裝飾,儼然一副資深博主形象。此外,還包括英國氣候變化特命大使艾士誠等人。
在歐洲深陷主權債務危機的時候,這些政要紛紛訪華并開通微博,中國網民開始揣測其背后的目的。
@拉加德:親,我開通中國微博了,求粉哦!
某網友回復:開微博歡迎,借錢救歐債就免了。
這段國內媒體設計的臺詞代表了一部分網友的反饋。“7日開微博,9日訪華,擺明了需要中國人的錢啊?!本W友楊家墉說道。
雖然拉加德是作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而訪華,卻是“為歐洲而來”。拉加德自己也不避諱:“幫助別人就是在幫自己。”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道,歐洲經濟穩定符合中國利益,IMF期待來自成員國的雙邊資金支持。這段采訪內容,拉加德在其微博上給出了鏈接。
范龍佩同樣會在微博上討論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但也會發點游覽雍和宮等花邊照片,另外還會寫點頗有哲理的話,比如“他們說政治是無限可能的藝術,這是句廢話。政治應該是創造無限可能的藝術”。范龍佩像經營推特一樣在經營著新浪微博,內容幾乎同步更新。
不過相比于國外政要們互相打得火熱的推特,新浪微博上的國外官員們則顯得很正式—他們沒有互相關注對方,也沒有回復任何中國網友的評論或提問。
“我們需要與年輕人確立聯系,確保世界上的年輕人了解我們所從事的工作,不是為了我們自己,而是為了他們?!崩拥略诮邮苎胍暡稍L時,解釋自己注冊微博的原因。
?。ㄍ鮽ニ]自《博客天下》)
責編:小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