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在連續7 周收陽后,終于迎來了理所應當的調整,也又驗證了7 這個經驗數字的靈驗,有意思的是,這個調整的到來,可謂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滋味,百味雜陳。
剛剛聽說有些基金終于忍不住輕倉的壓力,將倉位加了上來,前后也不過一周的事,結果溫總理講話,市場大跌。然后指望這是個偶然事件,過后會延續之前的漲勢,或者至少會有個反彈,結果逐漸發現這并不是一個偶然事件,竟然更像一個系列事件,電影要變成了電視劇,這樣的話情節就會更加變化多樣了,所謂君子不立危墻之下,之前大賺鈔票的資金還會在乎剩下的那些鋼镚么,首要的反應當然是“扯乎”,出來觀望為妙。
對于短期的判斷,真的是難為我了,實在不敢做出是繼續上漲還是調整的判斷,只是做一個假設,如果這個市場真的要調整,會是哪種方式呢。
目前市場的一個特征是,它需要調整,也出現了調整,但始終不愿有較大深度調整。這實際上已經反映出目前市場的態勢,那就是糾結。兩周前看多的聲音突然增多,結果一周后市場開始調整。一兩周前有很多投資者頂不住輕倉的壓力,將倉位提高。之前看空的人也因為市場的實際表現,也不得不轉為看多,有啥辦法呢,總不能一直錯下去吧。現在賣方的聲音中,看多的聲音日漸強大,二季度策略基本都喊上2600 點以上。雖然說與做的差異很大,但這些至少在輿論上造成了主流看多的聲勢。
同時在政策層面,雖然聲稱房地產政策不會放松,但實質性的放松已經出現,伴隨的是前兩月地產投資的回升及銷量甚至價格的上升,這給了市場樂觀的理由,雖然這些仍有待驗證,但這時間差足夠有一定空間的反彈了。其實更重要的是投資相關政策方面,新任郭主席的諸多言論迎合了大眾投資者的胃口,雖然我們明知道在換屆的敏感期間其實際作為必然會比說的少,但這仍然可以成為看多的理由,有選擇性的傾聽、理解與傳播,是資本市場對信息的典型處理方式。當然,等真的看空了,以往忽略的利空消息會被拿出來重新消化一遍,所以看多的時候信息都是利多的,看空的時候信息都是利空的,這些信息未必是集中出現,只是被集中消化而已。除此之外,還有QFII、養老基金入市等信息被有規律的投放于市場,然后,市場再期望下一個好消息。
所以,如果市場將要調整,可能會有兩種類型。一種是行業輪換中進行調整,指數下跌幅度不大,不至于對市場人氣造成巨大打擊。這顯然是管理層希望看到的,因為新主席上任以來所有的言論及作為都有一個明確的目的,就是恢復、促進、加強、放大股市的融資功能,否則的話生產要素的進一步貨幣化就成為問題,國有企業的融資及變現問題難以解決,地方融資平臺的解決之道就會更加狹窄。而目前市場調整的方式也恰好符合這一點,銀行、保險悄悄的跌去了反彈以來一半以上的漲幅,地產、水泥之類也已確定了下降通道,但同時上證指數不過下跌了100 點左右,這其中石化雙熊的力挺、有色金屬及創業板的強烈表現吸引投資者注意力,熱烈的炒作與悄悄的下跌,一面是海水,一面是火焰,這就是典型的輪動中調整了。
但是,這樣的調整方式會實現嗎。這個有點像筆者向一個基金經理提出的問題:本輪上漲,從有色煤炭開始,歷經地產、水泥、水利,到現在創業板、頁巖氣等不知所謂的東西,已經基本輪漲了一遍了,那么接下來如果還要上漲,將是什么?此基金經理的回答是,那可能就是再輪一遍了。但是,不論是輪動調整還是再來一波輪動上漲,其前提是非常強勢的市場,要么有資金支持,要么有基本面或政策支持,使得這調整只能定義成技術性調整而不是趨勢性調整。而這個前提的實現所依靠的,依然是前期各種樂觀預期的實現。
而像我們所說的,各種樂觀預期將在3、4月份逐漸進入到證實或證偽的階段,而目前看來這種預期被證偽的可能性更大,外匯占款及信貸所代表的資金面似乎沒那么樂觀,實體經濟復蘇進程可能也沒那么樂觀,剛剛公布的3月匯豐中國制造業PMI預覽值由2月的49.6跌至48.1,為4 個月來最低。其中3月制造業產出指數由2月的50.2跌至47.9,為2個月來最低。而政策面還是要觀望,如果3月CPI 能持續回落還好說,但如果有反彈,可能又意味著放松程度低于預期了。
而一旦樂觀預期被證偽,那么市場的調整方式可能就不會是輪動中調整、指數穩定、有漲有跌、一面海水一面火焰了,而更有可能會成為輪動下跌,一面是火焰,一面是灰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