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提包對于女人來說不只是手提肩挎的工具,也是家居生活的縮影。生活裝備齊全,出門方能應萬變。
“買個新手提包吧!”這聽起來很簡單,但做起來卻難得多。對女人來說,買包這件事,往往不是一時半會兒甚至一個周末就能完成的。買包是購物過程中一道大坎。如果你夠幸運的話,可能會趕在換季之前,找到心頭所好。但并不是人人都這么幸運。
我要談的不是裝飾性的晚宴包或是像愛馬仕“凱莉”那樣的名牌包。這些包都是上乘品,尊貴有余。我要說的是手提包界最“吃苦耐勞”的實用型手提包,一般用于上班或上學。選擇這種包包最講究的是其實用性,是否能物盡所用,而并非是否夠時尚,抑或能否凸顯個性。
難怪買手提包會是一項既艱巨又必要的任務。由于使用頻率太高,它逐漸成為女性生活的一部分。即便不是平常穿衣打扮的必要搭配,但它始終是你忠實的伙伴。它就像一個小孩,你可以挎著它、背著它、抱著它,而它也會讓你腰酸背痛或拉扯你的頭發。
由于頻繁地接觸,女人們對自己的手提包就像對戀人那樣熟悉,甚至更親密。有哪些注意事項,哪里有裂痕或瑕疵都很清楚。如果你認為這種說法有些牽強的話,那么可以回溯一下手提包的起源。最早的手提包出現在18世紀后期,是縫在裙子上的一種絲綢錢包或口袋,緊貼著內衣,親密程度可想而知。
就像開始一段新的戀情一樣,剛換新手提包的時候多少會有些生澀,往往需要一段時間去適應。出于這種考慮,很多女士想出了“換湯不換藥”的辦法:準備一個拆裝方便的手提包內襯。這樣不管換多少包,起碼內部結構可以保持不變。但在我看來這種辦法實在不敢恭維,就像把行李箱的物品胡亂擺放在酒店房間里一樣。要充分利用現有的空間,同理,我們也應該充分利用手提包的空間,在里面裝滿各式各樣的生活或工作用品,就像布置自己的家一樣。
這就可以解釋為什么女人的手提包會很重了。出于好奇,我決定稱一下朋友們手提包的重量。第一個重3公斤多,大約是手提包主人體重的5%,相當于三大包糖果,或80支口紅,抑或21支黑莓手機的重量。我的手提包重1.9公斤,相當于50支口紅的重量。據我小規模研究得知,多數女人的手提包重量都超過2.5公斤。
如果你是一個骨科醫生或脊椎治療師的話,這對你來說會是一個好消息。背雙肩包的時候女人們得抬高肩膀以防背帶滑落,用手肘挎包也難免會增加下臂的壓力。就算是斜挎包,看似能解放雙手,卻仍然有礙身體平衡。
從理論上講,帆布背包是最好的選擇。然而在我看來也不是很妥當。把自己的財產背在看不見的后背上難免會有安全隱患。有一段時間我試著用帶子把錢包綁在腰上,結果看起來更像一個有啤酒肚的游客,于是很快就放棄了這個念頭。
男士們往往會訝異女士手提包的重量。男人們的衣服都有口袋,一個放錢包,一個放記事本,還有一個放手機和鑰匙,就可以出門了。但難道他們能在需要時馬上拿出膠布、暈車藥、購物袋、卷尺或者是無咖啡堿茶葉?答案很明顯。這些都是我的親身經歷,并沒有夸張。
顯然,女人需要齊全的裝備來處理各種情況。男士出門帶的是簡單的書桌裝備,而女士出門帶的則是齊全的生活裝備。另外,很多手提包本身就很重。我有史以來最好的一個包(空包凈重只有590g),是由聚四氟乙烯涂層尼龍制成的,時尚美觀并且耐用。里面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口袋可以用來裝各式各樣的日常用品,就像一個便攜式櫥柜。在這之前我的包里一直是一片狼藉,我經常翻遍整個包卻掏不出自己要的東西。在大街上經常會有好心人提醒我包的拉鏈開了——可我都找不到自己的錢包,難道小偷能找到嗎?但那些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至少現在我包里的東西井然有序,接下來該收拾一下房子了。
[譯自英國《智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