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46點注定是個讓人難忘的數字,這是本周二中國A股滬指在時隔46個月后創下的新低。哀莫大于心死,這一歷史新低讓無數投資者對這個市場心灰意冷、痛苦不堪,如墜地獄。誰知次日A股竟高調收出長陽一掃之前陰霾,讓人瞠目結舌。當天滬指不僅一舉收復失地重回2000點上方,而且成交量接近翻倍,兩市漲停個股接近50余只著實又讓投資者體會了如入天堂的感受。周三市場的大陽線其實屬于情理之中。盤面在此前表現的糾結,回頭來看可能只是散戶的糾結。一部分機構資金或早已在有組織有紀律的進行著各種挖坑和低吸。
事實上無論是從經濟基本面的還是政策面上的情況看,其實一直是暖風頻吹。今年以來管理層先后推出了多項利好政策和舉措,試圖恢復幾近“冰點”的投資者信心。然而,無論是交易成本一降再降,還是紅利稅差別化征收,都未能獲得股民們的積極回應。甚至被視為“洪水猛獸”的IPO(首次公開發行)迎來較長空窗期,依然難以挽回渙散的市場人氣。
而就在近期A股再創新低之際,外資再次狠狠“抄了一票”。據最新統計顯示,在12月3日A股創出近四年來收盤低點當天,離岸中國股票基金累計凈流入資金高達7.49億美元,創下自2007年4月有統計以來的單日新高。EPFR跟蹤的中國股票基金覆蓋了全球范圍內近400只以中國為投資主題的股票基金,其中涵蓋了中國幾乎所有的QFII,另外還包括那些投資海外上市中概股的基金。基于對經濟前景的看好,近期高盛、瑞銀、中金等大機構均唱好中國股市。瑞銀更是打出了看多“連環掌”,11月底該行發布報告稱A股熊市可能進入尾端;5日瑞銀發報告指出,2013年A股將結束長達3年的熊市,預計A股明年的回報率將達20%左右。
據統計2012年11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新訂單指數為51.2%,比上月上升0.8個百分點,連續2個月位于臨界點以上,表明制造業企業來自客戶的產品訂貨量有所增長,市場需求有所回暖。調查結果顯示,反映制造業外貿情況的新出口訂單指數和進口指數分別為50.2%和48.5%,比上月回升0.9和0.1個百分點。中國社科院5日發布的《經濟藍皮書》指出,受歐債危機與世界經濟增速放緩影響,2012年我國經濟增速將比上年有明顯回落,預計全年GDP增長7.7%左右,增速比上年回落1.6個百分點。而明年中國經濟將實現平穩溫和增長,GDP增速將達8.2%左右。
我們最近一直在不遺余力的羅列這些轉暖的數據,其實就是指出國內的情況沒有大家想象的那么悲觀。從近期盤面可以看出銀行等低估值個股早早的就提前于整體市場走出了底部,也是我們對未來不悲觀的一個因素。周三的陽線應該算一個標志性的陽線,基本確立了市場中短期的一個底部。當下市場的熱點、量能、穿透的套牢籌碼區間都說明市場整體對反彈的認同。后續量能是否延續將是反彈行情是否持續的關鍵。不可否認滬指2100點以上壓力較大,這里非常需要多頭積蓄力量去攻堅。
這波反彈城鎮化是個題材,我們需要重點關注城鎮化概念的炒作持續性。本周召開了政治局會議,明確提出了“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有分析指出未來10年城鎮化或增40萬億投資,因此,城鎮化方向應是短期關注的重點。我們認為在新型城鎮化主題下看好的投資主線有兩條:一是“綠色+集約+智能”的城市化發展。二是農民轉化為市民帶來的消費結構的改變,對定位于中低端消費及三四線城市的服裝、汽車、家電、文化娛樂、零售商貿、醫療保健、消費電子等個股構成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