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滬指依舊延續震蕩,成交量也依舊低迷,行情好像令人打不起精神使人昏昏欲睡。但不知不覺間市場情緒卻很明顯的發生了改變,“十八大”召開的時間點猶如一劑強心針,令投資者滿懷憧憬。而與此同時,王亞偉高調宣布復出了:自今年5月正式離職后一直銷聲匿跡,而磨劍五個月選擇此時復出,難道是提前洞悉了A股市場可能會迎來即將召開的“十八大”帶來的巨大制度性紅利?
此一幕不由得使人臆想連篇,但以王亞偉判斷市場眼光之準,消息之靈,此次重出江湖確實有精準抄底的跡象。盡管他不是股神,但確實是市場當中的難得高手,他在這個時點選擇進軍私募,那么他對股市的觀點值得期待。無獨有偶,某美女私募在回答投資者時也說,“我個人用行動來回答,我已經把自己的房子賣了,等在那里買股票型產品;我向最好的朋友們強烈建議,現在賣房子,未來買股票。”而與國內的機構投資者相呼應的是,因歐美寬松政策的流動性外溢開始在亞洲區內引發連鎖反應。據報道近期國際投資經理正排隊進入中國,速度創下紀錄。自去年12月至今,至少有41家外國公司獲得超過69億美元的投資配額,比以往任何一年的全年配額還多。
近日,歐美大量資金涌向香港,迫使香港金管局時隔三年后再度入市干預,在近一周內已4次入市承接美元拋盤,變相向香港市場注入144億港元流動性。本輪蜂擁而至的熱錢是奔著人民幣資產而來,這背后的動力,則是外資押注中國經濟見底回升及人民幣企穩走強。而近期,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也一改過去維持了近一個季度的弱勢,不斷創出2005年匯改以來新高。AH股一直存在著較為緊密的聯動性,最近H股被大舉加倉的同時,QFII基金也被監測到資金流入。來自權威部門的監控數據顯示,過去一周QFII股票賬戶凈買入46億人民幣,創今年來最大單周凈買入額。而過去一個月QFII的凈買入量,已超過前期七個月的凈買入總和。
應該說資本的嗅覺是相當靈敏的,中國經濟見底回升的信號已經通過各種經濟數據初見端倪。本周公布的10月匯豐中國制造業PMI預覽值為49.1,與9月份PMI47.9相比顯著回升,創下三個月以來最高水平。當月中國制造業產出指數初值錄得48.4,同樣創下三個月以來最高。該數據表明匯豐PMI向上逼近50“分水嶺”,已經向市場傳遞了較為明確的正面信號,印證了此前的經濟觸底預期,金融市場的信心由此大受提振。
近期的A股市場,在大小非的減持潮將近和三季報業績不佳的情況下仍能保持橫盤震蕩的格局,說明管理層有維穩股市的大意愿,而且雖然管理層說新股發行暫停和市場資金失衡沒有關系,但現實是近期新股發行基本停滯。可以看出在“十八大”還未召開之前,維穩的現實需求都沒有消退,我們對A股并不應過度悲觀。而在此時,管理層也正推重大利好護盤,如郭樹清強調正研究住房公積金入市、保險資金獲期指“通行證”,僅對沖不得投機等政策,無一不反映出管理層對市場的精心呵護。
從A股自身來看,制約市場上漲的主要因素還是缺乏熱點板塊帶來的人氣低迷和量能不足。每日盤中雖不斷有漲停板出現,也有題材股集體拉升,但這并不是主流股,而且這些題材股的持續性差,且多半以低價股為主,得不到主力資金的認同。滬指已延續了近10個交易日的橫盤整理,2132點前期平臺區域的阻力仍然較大,大盤方向性選擇也即將到來。
連續窄幅震蕩使得市場偏弱調整跡象加重,下行壓力增加。但同時我們發現最近主力的操作是以建倉為主而不是快速拉升,逢低吸貨是主流,每次面臨低點時主力資金都有大量買入動作。因此,滬指如果再度跌破60日均線,對于投資者來說市場的機會也將再度來臨。投資者宜抓緊布局難得的政策紅利行情,逢低敢于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