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市場結構下,管理層對市場的救市政策與1993年的救市政策并沒有明顯區別,均是考慮從供求關系著手來解決市場供求失衡的問題。
從供給端來看,盡管目前對于新股發行改革的問題正在逐步深入,但并沒有改變市場供大于求的狀況,進一步而言,目前市場仍走在新股發行時斷時續的行政調控老路上。
在本輪經濟結構調整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改變投資率過高的問題,但目前來看,投資率仍維持在高位,如此高的投資率是以高儲蓄率為基礎的。
通過儲蓄補貼企業及財政來擴大投資,但損失了消費者的福利和儲蓄者的實際利息收入,這樣的模式的危害不容贅述,但對于目前的現狀而言,并沒有明顯改善,這將導致企業更多的依賴融資,無論是靠債券融資,還是信托融資,或是股票融資,企業在目前盈利普遍走低的環境下,通過融資擴大產能,只會陷入低效率擴張和資本消耗的經營陷阱中,投資者的回報只能靠投機來補償,價值投資者難以獲得真正的基本面支撐。
由于目前面臨的是總需求衰退的長期趨勢,這一下行趨勢將從企業、家庭和資產三個層面最終傳導到股市。對企業而言,這意味著有效需求不足的情況下,必須要降價才能實現庫存去化。而PPI的連續下滑正好表明了企業降價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這必然影響到企業的收入、盈利及就業狀況,最終傳導到家庭部門。家庭減少開支,消費數據下行,購房需求下滑,導致資產價格下跌,最終傳導到股市。
盡管目前企業面臨下行需求,但各地依然進行了激烈的政治錦標賽的競爭,用大量的財政補貼、稅收優惠、土地優惠等對企業進行多方位的擴張,企業出現資產長期化的傾向,當企業的資產負債表隨著資產下行承受壓力的時候,未來改善資產負債表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砍掉非核心資產業務,這樣資產價格的下行會對金融體系的壞賬帶來更大的壓力。
盡管9月份信貸數據并沒有明顯的放量,但其他信用投放方式同比增長比較迅猛,如信托、委托貸款、企業債、城投債。根據央行9月份的數據來看,9月份信托貸款增加2024億元,同比多增2247億元,這一數據較8月份增加近一倍,創下歷史統計以來的次高,僅次于2010年4月。其中40%的資金投向了基礎設施,30%的資金投向了房地產領域。
從需求端而言,QFII資金的入場并沒有給市場帶來明顯的增量資金,隨著整個股票市場市值規模的擴大,外資對國內股市的影響力已大不如從前。
貨幣政策亦不敢貿然放松,對樓市的調控即使地方政策敢于放松,但中央對房地產的調控決心猶在?!盃I改增”政策是否能夠進一步降低企業成本仍需要觀察,不過微觀層面的信息反映,一些行業,尤其是民營企業由于普遍存在繳納營業稅(稅率低),而不愿意接受增值稅(稅率高)的情況,“營改增”的推進難度較大。
從市場供給的角度而言,盡管新股10月份發行速度和規模明顯降低,但未來仍將持續擴大直接融資規模。社會融資總量的概念的提出意味著股市的供給壓力不會減少,債市的擴容壓力更大。在當前上市融資仍以圈錢為目的的背景下,擴大直接融資的政策必將影響中國股市的長期發展基礎,損害投資者的利益,尤其是在目前行情低迷的背景下,市場人氣的損失是重大的。因此,新股發行改革能否成功是A股能否恢復牛市的關鍵所在。
我們的結論是:A股本身內在運行結構仍處于熊市中期,雖然未來有可能進一步緩解供給壓力,但A股偏重融資的定位以及新股制度改革的困難重重,加之投資者保護制度的薄弱,都將影響A股投資的長期吸引力。
對于11月的行情的我們的判斷是,整個月份的上半段行情有可能更加樂觀,下半段可能存在退潮的風險,須要謹防市場熱情的冷卻和獲利回吐的壓力?,F階段做好兩手準備,在尋找主題投資機會的同時,控制股票倉位,以防范“秋后算賬”的系統性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