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個市場最吸引人的地方,莫過于在其他地方能發生的故事,在這里都會發生,而在其他地方不會發生的事,這里也會發生。漫天的故事與流言,構成了股市繽紛色彩中最引人矚目的一個花哨色調。
本周最狗血的故事,莫過于一件悲催的IPO了。9月28日啟動,經歷漫長的16天12個工作日的路演后,浙江世寶刊登了《發行公告》:發行價2.58元(H股股價折合人民幣2.04元),扣非后7.17倍攤薄市盈率,實際發行1500萬股,募資總額僅3870萬元。據說浙江世寶當日下午在港交所還公告發行6500萬股,當晚在證監會公告就變成1500萬股,發行價2.58募資僅3870萬,縮水92%。
毫無疑問,這又是被調控的結果。使得有人戲稱,這搞不好是A股首次虧本IPO了,三千多萬,可能發行費用都不夠。而且這樣規模的融資,甚至比不上PE的一單投資規模,如果企業有資金饑渴癥,這點錢遠解決不了問題。可是既然如此,企業為何忍氣吞聲也要上市呢,之前潛入的各投資方、PE等,為何也要接受如此詭異的結果呢。
真實情況不得而知,不過也不難猜測,很大可能是出于以下之一或者幾個因素:
一是此項目運作時間過長,各投資方已不堪忍受。以上市為目的而對公司進行的整改、審計、準備,會對企業本身的經營產生重大的干擾,企業已經拖不起,再耗下去,公司就垮了。
二是企業資金饑渴,甚至已影響到正常的運營,不只是擴大再生產的問題,很可能就是救命錢,沒有了資金鏈就會斷裂。好歹上市了,至少還有增發的機會,待市場過了低迷階段,找個故事,資金就手到擒來。
三是投資方的變現壓力。PE 最繁榮的時期過去,在狂熱中播下的種子,往往成活率不高。而且恰好又進入經濟蕭條期,企業前景堪憂,PE 難以獲得新
yUJdJj4/YxvRGvrQ7EPqkQ==的融資,現金流壓力極大,投資變現成為實現收益與解決現金流問題的重要手段。所以,即使上市融資規模很小,也要硬著頭皮上,因為至少獲得了變現的準許證,或通過分紅,或通過再融資,或等解禁后賣出套現。更何況,現在融資規模小,那只是企業的問題,對于自己持股的估值影響不大。而且自己作為小非,也要等到一年之后才能套現,那時就不是融資規模的問題,而是價格的問題了,一年時間,對于做業績和編故事,還來得及。
雖然如此,此股依然存在上市被爆炒的極大可能性,流通盤太小了,幾百萬甚至就可以坐莊,再一次可以證明,正義的化身,是如何制造出妖魔怪獸的。
而短期看,公司有再融資壓力。一年后有小非變現壓力,三年后有大非變現壓力,要講持續三年的故事啊,好不容易呢。
再嘆一聲無奈,所謂天下熙熙攘攘,利來利往,看這樣一個地方,搞成了什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