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返程投資”而取得外商投資企業身份的金安國紀(002636)日前公布了2011年年報,公司去年凈利潤同比下滑23.88%;而隨后公布的2012年一季報顯示,金安國紀今年一季度凈利潤繼續同比下滑29.53%,連續兩個公告期均呈現負增長。對此,金安國紀稱,業績下滑系下游電子行業不景氣所致且表示今年二季度仍不容樂觀。
然而半年前,金安國紀稱經濟復蘇將推動電子工業進入新一輪增長周期,并拋出新增50%產能計劃的募投項目。當時,曾有業內人士認為金安國紀產能利用率呈趨減態勢,規模釋放或難以轉化成業績。現在看來,這種擔憂已經成為事實,而二級市場上,金安國紀近半年來一直處于破發狀態,且仍處于下降通道,投資者對金安國紀的不信任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業績將繼續下滑
金安國紀是返程投資的產物,所謂“返程投資”,是指金安國紀的實際控制人、浙商韓濤先在境外注冊空殼公司,然后通過一些列的資本運作最終收購金安國紀前身國紀電子,自此,金安國紀搖身變成外商投資企業。憑借這樣的身份,金安國紀僅2008年即獲得了不低于1000萬元的稅收優惠,在金安國紀上市之前的幾年中,前述優惠在公司的凈利潤中占據了重要一席。而資料顯示,金安國紀的子公司珠海國紀和上海國紀在2013年之前將繼續享受該優惠。
盡管不乏稅收政策的扶持,但金安國紀在經營方面卻乏善可陳以致凈利潤持續下滑,上市以來的首份年報及季報雙雙“告急”。2011年上半年,金安國紀凈利潤同比增長7.67%,凈利增速遠不如2010年的72.80%,實際上已經出現了見頂跡象。數據進一步顯示,2011年下半年,金安國紀頹勢盡顯,營業收入較上半年零增長,而凈利潤則僅為上半年的17.39%,盈利拐點已然呈現。今年一季度,金安國紀業績加速下滑,同比降幅近三成,印證了盈利拐點一說。
在今年的一季報中,金安國紀更是指出,受制于原材料價格上漲和下游需求不振的影響,公司二季度經營仍不容樂觀,預計上半年凈利將同比下滑。記者也注意到,金安國紀上市近五個月,鮮有券商對其作出置評,依據業內規則,券商對金安國紀一致不看好,而在上市之前,海通證券曾發表研報提示投資者謹慎申購金安國紀。事實上,金安國紀自上市以來,迅速跌破發行價,至今仍處于破發狀態,剔除市場原因之外,金安國紀業績的變臉則是主要原因。
巧鉆信批漏洞 刻意隱瞞風險
金安國紀位于電子信息產業的中端,主要為下游電子行業提供覆銅板,公司于去年11月下旬上市。在金安國紀的招股說明書中,除2009年受金融危機影響之外,金安國紀的業績基本維持穩健增長態勢,但日前發布的2011年年報卻清晰的表明,金安國紀至少于去年下半年便開始負增長,是不折不扣的“帶傷上市”。然而在此期間,金安國紀并未就此作出風險提示,相反,金安國紀還稱,電子行業將迎來長景氣周期,公司的生產經營亦將進入新一輪的增長,表面上,金安國紀一片繁榮。
業內人士指出,上市公司在招股說明書的報告期與最終上市之間尚有一段不短的時間,可稱之為信息披露的空白期,在實務操作中,這段空白期間往往會成為投機分子常鉆的漏洞。其中一些公司的業績在此期間內實際上出現了負增長,但這些公司卻充分利用該空白期,對業績下滑的事實隱而不報。如金安國紀招股說明書報告期截至2011年6月30日,與上市日有近5個月的時間差,金安國紀正是利用了這5個月的空白期,隱瞞了負增長的事實,直到金安國紀于今年2月末發布業績預減的公告時,投資者才知曉。
另據了解,保薦人在公司上市之前的盡職調查也僅限于招股說明書的報告期,盡管保薦人極有可能對所服務的公司經營情況了如指掌,但由于該保薦人與公司是“一致利益人”,因此,保薦人也不會主動對公司上市空白期間的業績下滑予以足夠的風險提示。金安國紀的保薦人華泰聯合證券正是如此。
很顯然,如果金安國紀在上市前明確指出公司業績下滑逾兩成,則金安國紀未必能順利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