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內外環境不穩定,境外股市大跌,境內國際板消息再起,等一系列利空因素直接導致A股破位重挫。筆者在本刊上期做的“大膽假設”也已經不成立,這就意味著年初以來我國A股逐步上升的趨勢已經被打破。那么在未來,市場將會怎樣去尋找新的運行規律呢?我們拭目以待。
年初以來,“郭氏新政”利好不斷,但整個市場一直萎靡不振。如果單從利好程度的這個角度來看,“郭氏新政”的利好程度不亞于“股改”,但市場的表現卻遠比不上“股改”帶來的效果。究其根本原因還是在于我國目前正面臨著經濟下行的沉重的壓力,所以“郭氏新政”的利好只是對沖了經濟下行的負面影響。也就是說未來的市場在尋求新的運行規律的時,也很難有向上大的突破的可能性。市場的機會也僅僅只有結構性的投資機會,投資者也只有把握節奏,跟緊步伐才能在這樣的市場中獲取超額的利潤。
那么短期內市場的結構性是怎樣呢?它有效的投資機會又在哪?我認識,大家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去思考:
第一,本周初,市場鼓吹“4萬億投資2.0版”。于是,房地產、鋼鐵、水泥、建材、有色、鐵路、公路等基建類股票群體飚升。之后政府及時澄清,馬上歇菜;周三,市場傳言廈門鎢業發掘世界上最大的鎢礦,于是章源鎢業提前漲停,廈門鎢業也復盤漲停,之后,公司出面澄清,股價紛紛回落。這說明目前市場正處于無序狀態,找不到系統性的投資機會,它只能對消息、政策帶來的利好極度敏感,以維持微弱的市場人氣。
第二,大盤藍籌很難成為市場新的熱點。盡管郭主席一再宣傳“大盤藍籌股有罕見的投資價值”,極力的號召大家買大盤藍籌股,似乎抓住了這個熱點,股市就理性穩定了。但是,市場并不給郭主席面子:以石化雙雄、銀行股為代表的大盤藍籌股,不漲反跌,石化雙雄創出了近三年的新低,給那些信奉價值投資者,當頭一棒。原因在哪里?首先,世界經濟還處于疲軟,中國GDP在降度,這些藍籌股業績很難保持以往那樣的增速;其次,很多這樣的藍籌股已經渡過了發展周期,失去了內在的成長性,例如鋼鐵行業;其次,這些藍籌曾經對股民傷害過大,股民已經對它失去了信心,特別以中國石油為代表;最后,盤子過大,缺乏大機構的長期堅持,股性呆滯,易跌難漲。
第三,二三線藍籌有可能成為后起的“白馬”。二三線藍籌它有幾個重要的特點:首先,它與大盤藍籌相比,盤子比較小,平均在30億以下的盤子,市場活躍度比較高;其次,它是該行業的龍頭之一,平均業績增長比較穩定,其成長性明顯可見;再次,目前它們的估值水平相對比較低,整體都處于區域性底部。最后,長期持有它們的戰略機構投資者比較多,也比較穩定。像這些類型的股票,在大勢走穩之后,它們成為市場異軍突起的“白馬”的可能性很大,例如中聯重科、中金黃金、中國遠洋、三一重工、寧波銀行等等。
第四,產業轉型,科技創新將長期是股票的主流熱點。胡錦濤提出了“中國2020年進入創新性國家行列、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強國”的宏偉目標。又提出了:“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型,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力量”所以,具有科技創新型的上市公司將蘊含著巨大的發展潛力。特別是低市盈率的高成長性高科技股,具有很強投資價值,未來將遠遠跑贏大盤。
第五,市場在短期內,多個熱點相互輪動,仍是主旋律。科技創新、節能環保、農業、西部建設、信息技術、金融改革將會輪翻表演,不斷激發市場的人氣,結構性機會常在。
最后,我們在捕捉市場結構性機會的時候,一定要踏準市場節奏,緊跟熱點的變動。但是要縮短持股周期,因為現在的熱點變換過快,操作難度比較大,遇到操作失敗的時候,一定要嚴格執行操作紀律,及時做好止損的準備。另外,我特別要提的是,捕捉這樣的結構性機會的時候,一定保持合理的倉位,不可重倉操作,甚至當我們看不清楚方向的時候,就要空倉休息。
(作者系深圳市國誠投資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