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粉飾財務報表得以順利上市一直是部分公司的慣用伎倆,從事石化化工后處理成套設備生產的哈爾濱博實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博實自動化”)便是一例。
盡管博實自動化擁有深厚的學院背景,但公司卻未能免俗,若對公司近年來的營業收入進行“擠水”處理,則可發現博實自動化去年營業收入虛增高達5000萬元。而正是憑借虛增的5000萬元,博實自動化的財務報表才更為靚麗。業內人士稱,博實自動化的財務數據極為混亂,前后不搭的現象時有發生,該公司既然可以虛增營業收入,同樣可以篡改其它財務數據,此類公司上市并非投資者之福祉。
更為嚴重的是,虛增營業收入只是博實自動化的手段之一,公司在業務開拓過程中未能奉公守法,涉嫌利用行賄的方式招徠客戶,以換取訂單及收入的增長。分析人士認為,博實自動化這種“走鋼絲”的業務發展路徑隱藏著巨大的法律風險,但公司在風險提示中絲毫未曾提及。
財務混亂 虛增5000萬收入
博實自動化有兩個較為光鮮的標簽,即高新技術與學院背景,前者為公司合法的逃避了數額不菲的稅賦,而后者則源源不斷的為公司提供了技術支持。分析認為,若博實自動化確能在研發、成本控制及業務拓展方面有所投入,則公司或可取得更大的成就,然而博實自動化志不在此,否則公司便無須費盡心機粉飾財務數據。
資料顯示,博實自動化的主營產品包括合成橡膠后處理成套設備、粉粒料全自動包裝成套設備及粉粒料全自動碼垛成套設備。其中,后兩種設備產量等同,配套使用,去年均為160套,而合成橡膠后處理成套設備的產量相對較小,去年為13套。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刻意渲染產能不足,博實自動化在公開資料中屢次強調各產品的產能利用率均超100%,但對于產銷率卻諱莫如深。換言之,記者無從得知博實自動化去年產品的實際銷量,遂以產量近似代替銷量。
由于粉粒料全自動包裝成套設備及粉粒料全自動碼垛成套設備配套使用,構成標準線,則ZBL-1200/25型包裝設備及ZMFL1400/25型碼垛設備可視為前述標準線的主要設備。事實上,博實自動化在生產、銷售過程中,為了便于測算,往往將非標準線產品折算成標準線。數據表明,ZBL-1200/25型包裝設備及ZMFL1400/25型碼垛設備去年的單價分別為120萬元及90萬元,其對應的銷量最高分別為160套,則可能產生的營業收入為3.36億元。合成橡膠后處理成套設備去年的單價約為1500萬元,對應的銷量最多為13套,則相應的營收約為2億元。
經此測算,博實自動化上述三項產品的營業收入最高可達到5.36億元,但公司存貨管理能力極為拙劣,相當一部分產品在發貨后并未及時被客戶簽收,由此造成營業收入無法被確認的尷尬,只能在下一年度進行確認。2010年,博實自動化未經確認的營業收入為1.30億元,該收入在2011年得到了確認,但只確認了1.09億元;2011年新增的未確認收入則攀升至1.73億元,今年或可得到確認。因此應在上述5.36億元的基礎上剔除去年未經確認的1.73億元收入,再加上對2010年確認的1.09億元收入,博實自動化三項產品的最高營收為4.72億元。
博實自動化在三項產品之外,尚有“產品服務”業務,去年的營收為0.70億元,由此得到博實自動化2011年的總營收不應超過5.42億元。但博實自動化的損益表中卻顯示公司去年的營收為5.96億元,二者相差逾5000萬元。若考慮產銷率,則博實自動化實際營收不可能達到5.42億元,即公司去年營收中的“水分”可能遠高于5000萬元。
營業收入出現貓膩的并非是2011年,其實博實自動化2010年的營業收入也有類似的問題。據業內人士分析,博實自動化的財務數據極為混亂,前后不搭的現象時有發生,無法排除博實自動化在其他數據上造假的可能性。
業務招待費畸高涉嫌行賄
從2009年到2011年,博實自動化銷售人員的工資及福利上漲了10.99%,而業務招待費則上漲了79.18%;2009年,前述工資及福利高出業務招待費近70%,2011年二者持平。除業務招待費之外,博實自動化銷售人員的差旅費及售后服務費均可與工資福利相提并論。
所謂業務招待費,是指是企業為了聯系業務或促銷、處理社會關系等目的發生的支出。博實自動化在業務拓展過程中也難以避免此項支出,不過相比于銷售人員的工資,博實自動化的業務招待費明顯過高,公司每支付給銷售人員1元錢的工資,則要相應支出1元錢的業務招待費。
據稱,在實務操作中,業務招待費可近似理解為公關費,一般很難計量,也無法預知支出。博實自動化聲稱公司的客戶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神華集團、中糧集團等大型央企,而博實自動化的競爭對手則是同領域的德、美巨頭,無論是市場認知度還是品牌號召力,博實自動化均不盡理想。在此背景之下,博實自動化為了迅速招徠客戶,獲取訂單,采取非常規方式似乎并不難理解。
業內人士認為,博實自動化極有可能是“借招待行賄”,通過這種方式,博實自動化才順利的獲得了央企的訂單。
另值一提的是,現行稅法對業務招待費有明確的規定,即企業發生的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業務招待費,按照發生額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的5‰。即便認為博實自動化去年5.96億元的營收屬實,則公司去年可扣除的業務招待費不應超過298萬元,但實際上博實自動化去年可扣除的業務招待費高達344萬元。對于如此明顯的違法行為,博實自動化及保薦人國信證券竟然只字不提,一旦東窗事發,投資者的利益如何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