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美股市與其它新興市場股市表現低迷的背景下,2012年的A股市場一枝獨秀,截至2012年6月1日,滬深300指數上漲12.25%。翻開中信一級行業分類指數表現,非銀行金融(31.95%)、有色金屬(30.93%)、房地產(30.06%)指數列漲幅前三位。
與此相對應的宏觀經濟背景是,經歷了9個季度的連續下行,2012年1季度中國季度GDP增速下行到了8.1%,而2012年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月度同比也下行到9.3%,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達到-0.7%。于是,如股票市場投資者預期一樣,中國政府在5月份加大了對經濟的政策刺激力度,批項目拉動投資仍然是政策刺激的主要著力點。我們看到,發改委加快了項目審批力度。2012年1至4月份,發改委審批和核準的項目超過1000個,僅4月發改委批準項目就有328個,近乎2011年同期的兩倍。截至25日,5月份獲批的項目達234個,其中僅5月21日一天就有92個項目獲得核準和批復。與此同時,各個地方政府微調地產調控政策的新聞報道也不絕于耳。
似曾相識的政策刺激,似曾相似的股票市場輪回。與2009年上半年相識,2012年的A股市場首先也是“煤飛色舞”,然后是“地產金融”板塊領漲。只不過,與2009年的“4萬億投資與10萬億信貸”政策強力刺激,從而帶動的A股市場一輪中級牛市相比,本輪A股市場可以認為是先于政策而動。因為市場“聰明的資金”相信,在歐債危機加劇出口不振的背景下,隨著經濟的下行,政策放松與刺激似乎是必然的選擇。于是我們看到了2012年A股市場如今的“一枝獨秀”。
2009年“4萬億投資與10萬億信貸”的刺激政策扭轉了2008年下半年中國經濟增長的下滑趨勢,中國經濟季度GDP增長從2009年1季度的6.6%回升到2010年1季度的12.1%。然而,2009年的“4萬億投資與10萬億信貸”的刺激政策卻沒能給A股市場帶來一輪真正的牛市,2011年A股市場“熊冠全球”的市場表現至今讓人記憶深刻。分析其中的根本原因,2009年4萬億政府投資的刺激政策雖然能解決短期的國內需求問題,卻或許沒能很好地解決中國經濟增長諸如結構失衡等的一些中長期問題,還留下了地方融資平臺等一系列新問題。此外,刺激政策的伴生產物——過量的貨幣發行還導致了2011年的高通脹。而高通脹又必然導致新一輪的貨幣緊縮。這也是上一輪刺激政策被人所詬病所在。而股票市場作為市場經濟中效率最高的市場之一,對此種宏觀經濟現象與趨勢會做出前瞻性的反應。所以,我們看到了2009年政策刺激后,2010年與2011年中國經濟與A股市場的周期輪回。
面對似曾相識的經濟環境,面對似曾相識的政策刺激,或許還將面對似曾相識的市場輪回。有了上一輪的經驗與教訓,相信市場投資者會理性一些。或許只有尋找到真正能夠穿越周期的成長股,可能才是目前股票市場上投資獲得較好收益的關鍵所在。